林燕妮
(琼台师范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民族舞蹈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在我国民族文化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间舞蹈的教学可以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民族舞蹈文化,舞蹈工作者应该想办法促进民族舞蹈和民间舞蹈相结合。
随着世界各民族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不断加强,本民族文化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民族文化的传承就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话题。民族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国的民族舞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由于外来的街舞、拉丁舞的影响,很多年轻人都偏向于学习这些外来舞蹈,对本民族舞蹈缺乏相关的认识和了解。但是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缺失不能只归咎于人们对外来舞蹈更感兴趣,还要考虑民族舞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
我国有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舞蹈又凭借其独特性可以更好的展示出民族文化的魅力。就目前的民间舞蹈教学来说,它不再只是单纯的学习一些动作,而是应该聚焦于对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
我国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舞蹈授课时一般只注重对舞蹈动作的传授,而对于一些文化传承方面的内容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其教学力度不够。比如说,在教学时,老师先对动作进行分解,然后加强学生的熟练度和连贯性,对相关文化传承的内容没有涉猎。为了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很多老师在课余时间也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训练,而且在期末考试时老师的考核标准就是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完成度[2]。这种现状就导致学生无法很好的学习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相关内容。
现在的课堂学生大部分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下降,部分学生甚至会出现厌烦的现象,这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学生们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内容的途径都是很久以前的体系,甚至还有很多重复的,有关对舞蹈创新的部分少之又少,这就导致我国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受到了一些阻碍。再加上老师老套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老师,无法真正理解舞蹈的含义,其舞蹈的表现力就不会十分突出。
不同民族的舞蹈有着不同的风格,老师在授课时要根据不同民族的特点进行授课。比如,内蒙古的舞蹈是狂野的、奔放的,授课时就要基于这一点进行教学。根据不同民族舞蹈的特色进行授课不仅更加生动、具体,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内涵,更好的感受不同民族的特色。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法来制定上课内容和方式,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促进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更好的进行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学习[3]。
民间舞蹈的教材应该根据学习者年龄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划分开,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层次舞蹈爱好者的需求。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要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教材;对练舞时间较长的人可以选择一些内涵深厚,动作难度高的舞蹈。这样的分层教材能更高效的传承民族舞蹈文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老师应该拓宽教学渠道、丰富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安排学习时间,还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不会的地方进行多次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练习舞蹈的强度,而且学生舞蹈动作的标准度也会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还为教学过程增加了趣味性,可以使授课取得更好的效果。
舞蹈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向学生讲授我国民族舞蹈文化的相关内容,加强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促进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
我国不仅有着五十六个民族,还有着辽阔的地域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因为各种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各具特色,尤其是对于各个少数民族的舞蹈来说,经过长期的发展,不同的民族形成了极具当地风格的民族舞蹈文化。舞蹈从业者应该注重对民族舞蹈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将民间舞蹈与自身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民族舞蹈,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舞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