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雯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
抽象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然而,因受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性思维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常常忽视对抽象美学和抽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抽象艺术是指任何对真实自然物象的描绘予以简化或完全抽离的艺术,它的美感内容借由形体、线条、色彩的形式组合或结构来表现。抽象艺术是与具象艺术相对的名称,也可称为非具象艺术。它的特征是缺乏描绘,用情绪的方法去表现概念和作画,而这种方法基本上是属于表现现实主义的。探讨抽象美学和抽象思维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和学生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全面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表明美术教育改革已进入实质性的阶段。小学美术教学是我国美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当今小学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非常重视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获得抽象性审美能力。但是在美术教育中不应该单单存在传统性课程,还应该添加现代艺术课程;不应只有单纯的绘画课,还应该将绘画作品的具象和抽象贯穿其中。
目前小学美术课程形式简单,内容乏味。其中以具象的传统绘画课为例。教师单纯地要求学生在纸上绘画,其目的仅仅是完成课堂任务,而不是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与思维能力。在美术课上,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不用动脑筋思考问题,被动地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教师遵循一般教学模板来教授学生。虽然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绘画,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做的意义在于哪里,个人创意与想法得不到体现。
虽然我国十分重视素质教育,但是许多小学教师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开展抽象美术指导课程缺乏应有的重视与足够的认识,认为学生年纪小、读不懂也看不懂抽象画,但老师方面无法传递抽象画的内涵也是重要原因也有教师有意识开展指导课程,但能力有限无法将抽象美学知识系统地教授学生,因此一些学生会错误地认为抽象美学只是一门艺术类课程,或者是教师教学的手段。各种原因导致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选择传统具象绘画,避免进行抽象绘画的教导。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抽象美学指导课程,首先要建立抽象思维的基础知识课程。其次,在抽象美学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抽象的艺术欣赏课程,进一步理解抽象美学的内涵,最后及时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美术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空间感。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画廊、展览或博物馆,在现场引导他们对抽象艺术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教师加以解释,以提高学生的抽象审美能力。通过对这些抽象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赏析,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抽象艺术是什么,并在以后的创作和学习中更加熟悉抽象美学,也在心里形成抽象的真实概念。
通过转换视觉上可辨别的图形,可以将具象性的作品变成具有抽象性的图形。在此实践过程中,学生就等于创造出全新的艺术作品。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也确保了学生的创造性成就感。总之,要提高学生的抽象审美能力的水平,可以从改变学生对抽象美学的概念开始,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
抽象符号、抽象元素、抽象装饰在生活中都有体现。
首先,抽象艺术在雕塑设计中的体现。对于城市来说,最具美感的雕塑象征着城市的文化历史,并表达了城市的精神。其次,抽象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最好的例子是奥运会的标志,它是基于纯色并运用抽象思维,充分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其中,以五大洲为代表的案例,标志着奥运会成为全世界人民都能参与的象征世界和平与安宁的体育活动。最后,抽象艺术在文字的体现。中国汉字则是最好的例子,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平面图形符号,比如象形文字,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交流的频繁,象形文字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于是开始创造出可以替代特定的事物的文字,这时的汉字则有了抽象的意味。
学生接触事物,体验情感以及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差异,即审美差异性,所以表现与感受会有差异。针对这种心理特征,通过抽象审美的欣赏方式,教导学生不只留在作品的表面,而应该通过抽象美学理解其内在的意境。让学生了解艺术的特点,体验艺术与现实的联系,用艺术来反映生活,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让学生感受到深入体验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