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艺的娱乐表征、问题与整改措施

2018-01-24 19:38:49文/魏
传媒 2018年22期
关键词:综艺娱乐用户

文/魏 珍

网络综艺是指依托网络自制节目内容并具备直播能力的“纯网”综艺。近年来,网络综艺产生了爆发式增长。据《2016年腾讯娱乐白皮书》显示,芒果TV自制的《完美假期2》《2016超级女声》,腾讯视频自制的《看你往哪跑》《饭局的诱惑》,爱奇艺自制的《晚安朋友圈》《十三亿分贝》等网络综艺节目播放量均过亿。

网络综艺的新媒体综艺娱乐表征

当前,网络综艺成为中国媒介市场中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其带有传统综艺所不具备的新媒体综艺娱乐特征。

网络综艺的后现代风格浓郁。第一,广告植入与碎片式信息是“后现代”风格的重要特点之一。《饭局的诱惑》中,主持人马东、侯佩岑将赞助商称为“金主爸爸”,经常“一言不合”就“插广告”,这种随性植入广告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电视综艺广告的旧有模式,与网络综艺很自然地融为一体。广告语也采用了嘻哈玩乐的形式,一定程度满足了年轻用户的娱乐需求。弹幕等碎片式的信息,也展示了一定的反语境症候。可以说,相对于传统综艺的语境和文本而言,碎片化意味着解构;相对于网络综艺的语境和文本而言,碎片化则意味着建构。

第二,“游戏式狂欢”也是后现代文化在网络综艺中的一大表征。如《看你往哪跑》《饭局的诱惑》《火星情报局》等节目均用游戏串联,把“狼人杀”“真心话大冒险”“猫鼠”等游戏穿插在节目中。网络综艺的“直播+弹幕”也引起了线上线下的集体狂欢,诸多用户纷纷参与这场狂欢,让网络综艺线下的娱乐性得到充分展示。娱乐性是综艺节目的本质属性之一,“游戏”恰恰在网络综艺中形成了狂欢的后现代语境。

第三,网络综艺的内容带有较强的跨界性和混搭性。在多元化的网络综艺格局下,往往诸多嘉宾来自各个领域,有歌手、演员、运动员、时尚人士等,节目也没有固定主持人,如《饭局的诱惑》中实行了“谈话+游戏”模式,上半场为饭桌上“谈心+八卦”,下半场为“狼人杀”游戏,具有浓郁的现代感和趣味性。

网络综艺具有较强的互动、体验和参与性。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综艺在继承传统综艺真实性和实时性的基础上,还拥有良好的体验度和互动性,真正做到了以用户为中心。大量网络综艺使用弹幕等手段,吸引用户、嘉宾、制作方可以实时交流,为用户的评价和反馈提供了更好的体验。这其实是传统综艺所无法企及的。弹幕的运用改变了过去播放和互动隔离的问题,其在直播和点播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如《看你往哪跑》,在直播中线上用户实时提供干扰和思路,以此去影响现场游戏的发展脉络。线下的现场粉丝和线上用户利用弹幕一起去控制整个综艺节目的制作,这种制作方式是原先节目策划中“始料不及”的。所以,用户依托这样的参与完成了一种所谓身临其境的体验。

网络综艺是与大数据结合的精准营销式娱乐。喻国明认为,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大”而不是“全”,大数据背景之下,可以利用平台和软件去抓取用户的上网特性、观看的种类等数据,整理并分析用户的爱好、习惯和职业等,并进一步确定后面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方案。面对当今传统综艺节目种类供过于求的情况,一些节目组对源自百度或优酷的关键词、浏览记录等进行信息整合,同时利用知乎、微博、天涯、百度贴吧等多种平台,整合用户的评价和讨论,确定适应用户群体的精准式营销。这种策划与制作方法能够方便针对用户需要进行节目制作,实现了节目的精准式营销策略。如《奇葩说》节目组会通过百度知道、知乎、新浪微问数据后台,在民生、人文、情感、生活、商业、创业等领域,选取网友关注最多的问题,发动网友参与调查投票,选出每期讨论话题。

当前网络综艺的泛娱乐化倾向

当整个行业获得爆发式增长时,网络综艺也出现了泛娱乐化的倾向。泛娱乐化,是指“媒体制作、播出格调不高的娱乐类、选秀类节目过多,人为制造笑料、戏说过滥,连新闻、社教类节目也掺进娱乐元素,甚至用打情骂俏、大话性感、卖弄色相的情节和画面来取悦观众,拔高收视率。”

用低俗内容博得点击率。为了迎合少数用户猎奇和窥视的不健康心理,网络综艺节目无边界地放松节目尺度,任由参与者使用露骨和敏感的语言“博出位”,节目缺乏道德底线、文化责任缺失,价值观出现严重偏差。如《吐槽大会》就是以群嘲和自嘲作为叙述模式,用无底线自黑和高调自恋作为节目标榜的风格。有些网络综艺节目,随意展示低俗文化,公开讨论性和暴力话题,甚至将审丑作为节目的看点,背弃了娱乐本身要带给人们欢乐与美好的终极目标。如《奇葩说》中有些话题实在格调不高,“恋爱中要不要有备胎?”“是否接受开放式婚姻”等话题与社会正向的价值观相悖。事实上,所谓的“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久而久之是令人厌恶的,是有害于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无形中加重了公共性的萎缩和传统价值的隔离。

生活情境的虚无化表演。网络综艺经常有展示性和表演性的“剧情”,在媒介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这种症候所引发的是无逻辑、无深度、生活的无价值感,这是网络综艺中具有腐蚀性的一个娱乐负面表征。作为网络综艺,大规模采用情境化符号、景观式空间、去政治化的主题,很多节目设计采用的是伪故事情境的制作方案。在《约吧!大明星》中,明星组成团队帮助用户解决烦恼。拥有充足物质财富的明星在节目中真实参与普通人的生活,和白领一样去上下班、挤位置,为职场妈妈到学校去接孩子,为按摩院技师工作等,这些体验看似真人式的体验,但是刻意规避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凭借明星靓丽的外表和表演功底将剧情效果转化为浪漫唯美的感动。这种真人秀表面看似和实际生活产生了类同,但是却成为用户和真实生活之间的幻境,日常生活反而成了镜头的附庸。

网络综艺政策监管不到位。当前网络综艺蓬勃发展,但是监管却没有如期而至。在网络综艺刚刚起步时,节目数量不多,质量偏低,也没有精湛的团队制作,节目出现一些娱乐价值取向不正确的情况并不稀奇。而近年,监管政策的缺失使得网络综艺的成长环境过分宽松,当大量社会资本涌入时,网络综艺迎来飞速成长阶段,制作团队的专业化程度稳步提高,节目的影响越来越大,泛娱乐化问题开始受到相关部门重视。直到2016年,针对网络综艺的泛娱乐化问题,国家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那些冲破底线的网络综艺进行整顿。但目前仍存在“打擦边球”的情况,有待于更加细化的监管政策。

网络综艺泛娱乐化的对策

网络综艺泛娱乐化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多方协作。

制作方:坚持媒介伦理。网络综艺泛娱乐化现状的改观,首先需要制作主体具备媒介伦理意识。目前,很多网络综艺是由民营企业制作的,不管处在内容供应链条中的哪一个环节,工作人员都应该坚持职业操守,拿捏好节目尺度,不要因为利益而随意触碰媒介伦理的底线。有一些制作单位还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新媒体属于监管盲区,就利用各种手段打擦边球,殊不知长此以往会消耗观众对节目的信任。因此,制作方应全面提升网络综艺的审美价值,打造有品质、有思想、有情怀的节目。

播放平台:认真把关,避免风险。当监管力度逐渐加强,平台的不规范运营将面临一定的风险。当播出平台还没有或者已经推送的网络综艺遇到泛娱乐化问题,有可能就会遭到停播整改,此时播出平台就要承担严重的经济损失。只有严把质量关,加强审查意识,提高审查标准,同时建立第三方审查的队伍,如从高校、政府、电视台等邀请相关专家参与审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

监管部门:出台政策,加强监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在第四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指出,网络上下的管理需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2017年6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对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播出提出进一步要求。通知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生活、贴近群众,展示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保持健康格调;要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坚决摒弃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和无节操的垃圾,无情鞭挞挑战道德底线、践踏社会良知的行为,自觉抵制过度商业化、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决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

总体来看,网络综艺虽然涌现出了不少新的节目,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也存在着价值扭曲、娱乐至上、内容低俗、品质低劣、格调低下、语言失范等问题,急需加强引导,及时整治。

猜你喜欢
综艺娱乐用户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11期)2016-12-19 01:20:16
娱乐眼
都市丽人(2016年7期)2016-08-03 09:57:49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6期)2016-06-29 09:18:54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5-09 01:23:12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金色年华(2016年9期)2016-02-28 01:41:08
娱乐眼
都市丽人(2015年5期)2015-03-20 13:34:01
娱乐眼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