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洁
(河北省隆化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河北 隆化 068150)
从当前现代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园林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大量的实践证明,园林建设水平的提高,对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对于园林建设的重视程度并不是非常高,导致在进行园林建设的时候存在一定的不足,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近年来,园林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节约型社会建设理念的提出。在结余性社会建设理念下,节约型园林建设也随之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园林建设的水平,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舒适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节约型园林指的是最少的建设用地、成本投资和用水, 并以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生态模式来建造的园林[1]。从广义上来讲,节约型园林可以包括两个方面,即生态化园林和可持续化园林。
节约型园林与传统园林相比,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节约型园林具有普通园林一样的创造美丽怡人的景观的特点[2]。其次,节约型园林具备生态结构的合理性,与自然环境可以融为一体。
必须承认的是,如今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进而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节约型社会理念的提出,满足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基础上,加强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契合了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对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其实施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园林建设便是其中之一。加强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不仅符合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同时还满足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科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也符合城市居民迫切想要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目标[3]。
在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时候,存在狭隘的观念和意识,认为节约型园林建设中的节约指的是资金方面的节约,而对于选择更为生态、更为环保的材料却存在重视不足的现象,导致在节约型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出现方向上的偏差,而一旦方向出现偏差,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目标自然也就无法有效实现。
在建设节约型园林中,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维护)”的问题。很多时候,节约型园林建设完成之后,便任由其自身自灭,这或许过于严重,但确实反映了节约型园林管理维护方面存在很的不足,直接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而节约型园林的功能价值也未能够得到真正的发挥。
4.1.1 对植物的种类进行合理地选择。对于植物种类的选择,应当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在此基础上对其加以充分利用。特别是在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时候,原有的自然植被中,会存在一些大型的乔木,这些乔木的应用价值非常高,建设时应该避免移植。乡土植物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很多时候乡土植物的资源比较丰富,并且在适应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方面比较强,养护起来也更加容易。常见的适合应用于节约型园林建设的乡土树种,如油松、侧柏,用于作为背景林骨干树种,国槐等可以应用在道路两侧作为行道树。要选择抗旱节水型植物,这是节约型园林建设时植物选择的关键点,也是实现节约型园林建设目标的基本途径[4]。通过选择抗旱节水型植物,减少耗水量大的草坪面积,增加抗旱耐阴植物(刺槐、沙枣、侧柏、樟子松)的覆盖面积。另外,还应当选择容易栽培的植物。若植物的栽培难度比较大,则其成活率比较低,与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初衷相违背。
4.1.2 提高配置方式的水平。在对植物材料进行选择时,乔木应当为主要植物,而灌木作为辅助材料,坚持多样性的原则,并对乔木、灌木以及曹品的配置比例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此降低建设的成本。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对于时间、空间等因素应当保持高度的重视,既要考虑到植物的近期生长状态,又要考虑到远期生长状态。种植时密度切忌过大,一定合理设计,过密容易影响植物生长,造成资源的浪费,过稀又容易影响美观,降低观赏性。植物的色调要进行科学、合理地选择,通过合理的色调选择,能够丰富季相景观,并且在选择的过程中,既要兼顾植物平面和竖向景观,又要考虑空间上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植物景观的观赏性,让人产生视觉上的美感。园林绿地景观的地域特色不能过于突兀,应当与当地文化充分融合,结合植物生长规律和自身特性,使用乔木、灌木等植物材料的同时,将当地的历史人文因素融入其中,构建地方特色明显的地域性植物群落[5]。
对于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应当对生态系统有着充分的了解与认识,特别是在自然群落的多样性理解方面,一定要提高重视,对其加以全面地裂解。毕竟,群落的不同,其结构、外貌、层次也有所不同。自然群落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景观层次的合理性,而景观层次的护理性直接反映出生态系统的完善程度,提高对自然群落的理解与设计水平,其实质是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生态系统效益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在本地区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植物的特性,应用相应的艺术设计表现手法,提升植物配置层次的丰富性,营造出自然的生态循环系统,减少对植物群落的外部能量和物质输入,充分体现景观的协调性与环境的和谐性。节约型园林建设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减少硬质景观的面积,要以植物造景为主,同时也要充分地利用野生植物。比如,在河岸区域就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植物来改善生态环境,以此降低植物维护的成本。立体化植物的应用也应当推崇,以此增加绿量。另一方面也要做到尊重自然,提高生态意识,减少对植物生态群落的外部干扰。
总而言之,在建设节约型园林时,应当转变传统的建设观念,树立起节约型建设的观念,牢牢抓住“节约型”一词,努力解决好在节约型园林建设期间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园林建设的模式,从园林植物的选择、应用、配置角度出发,最大程度发挥植物的生理、生态、景观等方面的功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