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歆慧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100)
近年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中,它具备精密度高、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异常细胞无法识别和细胞误判等问题,而显微镜复查能够弥补仪器分析在这方面的不足,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1.1 标本来源:选取我院2015年2月的门诊患者298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血常规结果异常且符合复检标准的216例标本进行显微镜复查。
1.2 仪器与试剂: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光电显微镜、瑞士-姬姆萨复合染液。
1.3 方法
1.3.1 做好每日质控,保证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够正常、准确地工作。
1.3.2 采集患者的EDTA抗凝血标本2 mL,在采集后0.5~2 h内进行血常规检测,将符合复检要求的标本各制作一张血涂片,然后用瑞士-姬姆萨复合染液在1 h内完成染色。血涂片要求:厚薄适宜,血膜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两侧留有一定空隙,边缘整齐,染色良好。
1.3.3 显微镜复查:首先在显微镜低倍镜下阅全片,初步判断一下血涂片的制片和染色情况,再在油镜下对血细胞形态进行分析,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形态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有核细胞各系各阶段的数量和百分比,并对分析结果进行纪录。估算细胞数量,如果与仪器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则需要进行手工计数;如果有核红细胞数量增多,则应对细胞数量进行校准。
1.4 评价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发的《血细胞复检标准》相关内容:对于新生儿;WBC>20.0×109/L或<3.5×109/L;Hb>180 g/L或<70 g/L;PLT>500×109/L或<70×109/L;中性粒细胞>12.0×109/L或<1.0×109/L;淋巴细胞>5.0×109/L;嗜碱性粒细胞>0.5×109/L;嗜酸性粒细胞>1.0×109/L;单核细胞>1.5×109/L;无细胞分类及异常分类提示者,均需做血涂片镜检。
2987例标本中,符合复检要求的标本为283例,占9.47%。283例异常标本中实际复检为216例,占76.33%;未复检为67例,占24.67%。216例显微镜复检结果:与仪器检测结果相符的有161例,占74.54%;不相符的有55例,占25.46%。结果不符主要表现在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聚集血小板等方面。
血液通过血管在全身循环,各种组织器官都与血液密切接触。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可以反应在血液变化中。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可以发现血细胞形态以及数量的变化,对患者体内早期病症及时发现,包括:血液疾病、造血功能异常、贫血等疾病[1],目前仍是筛检疾病的首要项目。而血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改变尤以血液病最为明显。观察血涂片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或分类方法速度慢、误差大、影响因素多,而且难以满足临床日益增多的标本检测量的需求。现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已在临床普及,它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操作易、功能强的优势,已基本取代传统的血细胞计数及分类方法。但显微镜镜检也有仪器检测无法取代的优势,它可以准确区分毒性变中性粒细胞、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幼稚细胞、杜勒氏体、空泡变性、潘汉氏畸形、奥氏小体、浆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核左移等细胞,从而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2]。
此次研究结果说明仪器分析虽然能方便快捷的提供检测结果,但它只能作为一种筛选试验,有时很难提供完全准确的分析结果,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显微镜镜检是血常规传统的检查方法,虽然操作繁琐并对检验人员技术经验要求高,但它却是仪器无法完全替代的一种检查手段。
要想得到准确的显微镜镜检结果必须要有合格的血涂片和准确的细胞识别做基础。①一张合格的血涂片应该是血膜由厚到薄逐渐过渡,厚薄适宜,血膜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两侧留有一定空隙,边缘整齐,染色良好。血膜厚度、长度与血滴的大小、推片与载玻片的角度、推片速度及HCT有关。血滴大、角度大、推片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血膜薄。HCT增高时应保持较小的角度,HCT减低时应保持较大的角度,这样才能得到满意的血涂片。血涂片应在一小时内完成染色。染色时应根据染液浓度、室温、细胞及有核细胞的数量来调整染色时间,不能使用同一标准,要有个性化。染色时血涂片应水平放置,染液不能过少,以免染液蒸发后染料沉淀。染液应覆盖整个血膜,加缓冲液后要让染液与其充分混匀。应用流水直接冲去染液和缓冲液,而不能先倒掉染液再用流水冲洗,以免染料沉淀干扰阅片。当血涂片染色不佳时要准确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②准确的细胞识别要由有经验的血细胞检验人员完成,他不仅要有准确识别血细胞的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血液病临床知识,对疾病能下诊断。血涂片的观察内容包括:粒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的细胞数量及形态,是否存在原始或幼稚阶段的细胞等;是否存在有核红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瘤细胞等其他有核细胞;红细胞数量、大小、形态、有无内含物(如疟原虫)、色泽及排列方式;血小板数量、大小、形状、聚集性等。实际工作中,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形态与教科书的描述并不完全一致,各系血细胞形态特征在成熟阶段较为明显,容易识别,然而当细胞处于原始或幼稚阶段时辨认起来就比较困难,有时甚至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细胞化学染色辅助辨认,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大量的阅片和前辈的指导,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掌握,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
现在,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临床实验室出现了过分依赖仪器分析、忽视常规形态学检查的现象。从此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完全依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是不能满足临床诊疗疾病的需求的,因此必须加强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有计划地培养后备人才,将仪器测定与显微镜复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周丽华.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431.
[2] 韩临凤.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34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