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哲勇
(中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委党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文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根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底线和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对增强全民文化自信底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挥作用具有积极的影响。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性、文化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与实力的提高,积累沉淀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内容,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元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所形成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对全民族文化的创造力和活力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更好地保障全民的文化权益。从根本上来说,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促进文化自信,丰富人们社会文化生活,促进人民精神风貌与道德环境昂扬向上,从而形成强大的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
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然要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的优势进行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对加强全民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再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带动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对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人民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和谐文化构建和文明风尚培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政治生活积累和沉淀的精髓,党和国家坚持以为人民服务,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繁荣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积极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根本的是最广大人民利益得到了保障。再者,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调控和稳定经济生活环境,带动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挖掘更多内容丰富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条件,从而党和国家大大增加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投入,带动了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首先,要掌握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主导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特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实践。其次,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武装,促进中国特色社会科学与哲学研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利用互联网建立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宣传体系和综合治理体系,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阵地建设和管理。最后,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以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引导全民,从实践活动、制度保障等多方面促进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等,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内容内化为全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同时,也要利用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来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魅力。
要利用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来促进全民思想觉悟、道德素质、文明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提高。首先,要利用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内容推进全民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新时代新形势新情况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其次,要利用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和工程,将积极向上、孝老爱亲、热爱祖国等内容践行下去。最后,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通过精神文明创建、社会志愿服务等活动来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科学知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内容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思想道德建设与实践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社会主义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