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菲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对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相关研究并不少见,参与式教学法主张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其发展从要求学生适度参与教学活动,到学生占据主要角色,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整个过程[1],是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目前,对参与式教学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主张学生不只是简单坐在那里听讲,而是带有课前大量阅读,课中自己的思考的参与互动,课后有回顾和反思的教学过程。
心理学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论证了内在激励对个体的促进作用[2],内在激励相比外在激励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我们相信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有思考和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做中学,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法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2]。前者主要是通过专题讨论和小组活动来进行每节课程的设置,后者则是指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引进参与式教学法,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本文主要是以第二种为主。
参与式教学法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合作学习法。以小组的形式把学生分组,设置讨论主题,充分给予小组讨论环境,该小组可以是课堂小组或课后小组,要正确看待小组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对小组的互动过程和小组成员的参与都应该有所关注并及时反馈,让学生从相互学习中获得经验。(2)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指定“剧本”或学生自己模拟生活中的场景,通过扮演其中的角色,来达到认识和习得相关经验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是情境教学法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相关理论、实务、工作模式和介入技巧等[3]。但需要注意的是对案例的选取,要结合学生的特性和成长实际,既保证学生能够“正确扮演”,有感而发,又要引导学生能够从中学到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3)游戏教学法。用游戏的方式,把书本中相对晦涩的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互动和讨论,寓教于乐。(4)辩论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专题的讨论,设置正方和反方,在相互讨论中学习和扩展知识。但该方法要求学生对某一专题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通过课后知识的补充和掌握基本的辩论技巧,才能很好的开展。
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4]。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除了进行必要的理论课程的学习,还要进行专业实践的实习。我校目前采用的是集中实习,即学生在大三上半期完成专业课之后,必须去社工机构参加为期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习。为更好地处理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平时课程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才显得尤为重要。
合作学习法在社会工作很多门课程中都有运用,包括《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理论》等。以《社会工作概括》[4]中的合作学习法为例,在授课之初对全班同学进行了分组,每组6人,共11组。按照“第四编 社会工作实务”选取本小组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结合当前实际和自身知识,对选定的该领域中的具体群体进行分析讨论并上交小组学习成果。在该小组中笔者使用参与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行选择领域,自己寻找案例,并结合案例讨论政府、机构对该群体的介入,分析该群体的弱势和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但也存在以下不足:小组中有相互分工,但并不协调,导致收集案例和分析案例的同学彼此存疑;汇总资料的同学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并不关注整体,导致上交PPT资料和word文档并不是完全一致;小组中存在“偷懒者”,导致部分小组成员压力过大,部分小组成员无所事事。
在《社会工作概论》和《社会工作实务》中都大量运用到该方法,其中角色扮演是最常用的方法。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有关于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案例、学业方面案例、人际沟通案例等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和实践,通过角色扮演,往往收到超出预期的效果。但也有部分案例并不适合学生角色扮演,比如夫妻关系、特殊群体等,尽管他们有来自其他群体的间接经验,但因为感触不深刻,自身很少有类似经验可以参考和扩展,因此并不适合用作情境教学法中角色扮演的案例探讨。
《社会工作概论》和《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都有对该方法的运用。前者主要是用于大一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工作“是什么、干什么”,后者主要是用于社会工作实务知识和专业技巧的学习和掌握。在《社会工作概论》课程中,以小组的形式请同学们讨论并画出“你眼中的社会工作”,同学们积极参与,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示了社会工作的是什么、干什么,以及我们眼中的社会工作和别人眼中的“我们”(社会工作者),展示角度多种多样,十分有趣。《社会工作实务》中通过不同组的游戏设置,展示专业的社会工作和其他社会服务人员在针对同一案主服务过程中的方法使用的不同,从而直观的为我们展示了不同工作者可以运用的手段,以及不同手段达到的不同的治疗效果。
辩论法[5]的运用主要是在《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学习中,主要是在讲述涂尔干的相关理论时,结合他的《自杀论》和我国吴飞教授《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的对比学习,针对不同文化下的自杀现象及相关理论展开了辩论,从不同角度深度学习了解该现象,提出珍惜生命,爱护自己。从辩论互动学习中找到社会工作可以介入的地方,为不同需要的案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但辩论法的运用不能用于过于理论的主题,否则会使学生陷入沉默,不知道该如何深入和扩展。
总之,对于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需要结合具体的授课内容,同时也要根据授课年级和学生接受能力进行适当的安排。在不断改进和总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