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城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武汉 411100)
学习观念是学生对于所接触知识及学习经验的直观认知,它受学生个人所处环境、学习的经历经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和发展,并反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社会发展也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生必须及时重构自己的学习观念,才能够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职业技术教育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上世纪末,在中职学校就业包分配的趋势下,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都涌入了中职学校学习深造。而今,社会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职学校接纳的大部分是中考的落榜生,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学业失败者”。社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本该朝气蓬勃的孩子,使得他们的学习观念自然受到很大影响。
前文中提到,中职学校学生普遍为中考落榜生,专业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接受能力十分有限。同时,大部分学生本身的专业选择也并非出自自身的兴趣意愿,而是基于父母长辈的认知里的方便就业或者“吃香”程度的功利驱使下被动的选择,是基本不了解自身专业的盲从选择。所以,在没有浓厚的兴趣的情况下,面对难以接受消化知识点,自然无法激发学习积极性。
中职课堂大多是同一个情景,老师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除去少部分学生认真看着老师,偶尔低头做笔记,台下的大部分学生们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或窃窃私语,或低头玩手机,或趴着睡觉。据调查显示,有不少学生认为中职学校的生活是以享受为主,学习只是生活的一个小部分。绝大部分的中职在校学生只针对自己所学专业所开设专业课程进行学习,而且学习内容仅仅局限于所使用教材及课堂讲授内容,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学积极学习课外知识,同时也存在极个别同学只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外知识进行学习而完全忽略专业知识的学习。
即便中职学生普遍性的对学习有着抵触情绪,但是依旧都承认学习的重要性,认可学习的价值,把学习看做是学生的“天职”。但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发展也对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是认同学习的意义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变迁,中职学生的学习观念需要更大程度的重构。
一节课45分钟的课堂学习中,教师所能传递的知识量是十分有限的,学生即使全神贯注投入其中,所能消化吸收的知识量也是极其有限的,正如我们常说“45分钟的课堂可以全神贯注超过30分钟就是成功的”。因此,不限形式的多样化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学习者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等教学观念不断得以推广普及后,学生自身也应该正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像一个主体一样去学习,做该做的事。在课堂上积极与老师互动,课后及时反馈未能掌握知识点。学会自主学习,以自身为向导,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学习材料、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并学会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纸上得来终觉浅”,课本知识十分有限,而且理论唯有联系实际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职学生应该积极主动适应时代变化,除了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够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给中职学生一个走进社会的机会,使得中职学生认识到在校所学与社会现实所需之间的距离,进而明确学习方向与目标,对未来也能有更好的规划。
传统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以成绩论高低的观点其实也就是以解题能力评价学习能力。中职学生是直接面向社会劳动力市场的“候选人”,除了必要的解题能力,更应该看重其他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这个重视创新意识的时代,问题意识无疑是创新的源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中职学生应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勇于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在不断地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中,培养问题意识,提升知识储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学生也应积极主动培养自身的探究兴趣,浓厚的探究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灵活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增进同学间的感情,提升个人认知水平,同学间还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发展沟通能力处理关系的能力,提升思辨能力。
职业技术教育不能照搬全日制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将重心放在了课堂与教室,而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实验室与室外教育。这就要求学校对加大投资,及时更新教学设备,增设更多实践与动手操作课程。学校应该积极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职业技术教育经验,将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用于改进职业学校的实习水平和操作水平。
中职学生学习观重构对于中职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不能照本宣科,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甚至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带到中职课堂,比如使用“翻转”课堂,“微课”教学,MOOC教学等,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社会应该提高对中职学生的认可度,在社会观念上消除对中职学生的偏见。社会需要高新技术人才,也需要技艺精湛的技术工人。职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是应用型人才,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一线劳动者,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西方先进国家,一个通行的规律是:一个高级技工的工资要高于一名高级工程师。而在国内,目前是不可能的,这与国内目前整体教育格局有关。因此,企业应该给技术工人提供更加完善合理的晋升通道,更加可观的薪资水平,才能够切实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社会认可度,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突出的学生,主动选择到中职学习。最终使得中职学校不再是中考“落榜生”的归宿,而成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选择。中职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也会更愿意主动学习,努力丰富自己的学识。
父母应该树立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意识,并不是非要进高中、上大学才是孩子唯一的成长通道。对于喜欢从事某个行业,或喜欢动手操作某些仪器的孩子,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做喜欢的事情就容易出成绩。选择职业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以方便就业,更重要的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选择。
当前国家对于职业技术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给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归根到底,中职学生才是这一发展的“主人公”。中职学生要快速重构学习观念,培养“大学习”观念,树立起职业生涯意识,动用身边的一切资源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用自己强劲的实力,谱写一个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