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2018-01-24 17:33:09赵伟成
山西青年 2018年15期
关键词:理论课中华政治

赵伟成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像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民族之魂,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奔腾过程中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不同其他民族之间的外在表现和深刻内涵。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优秀的新时代中国大学生,就必须要在高校道德教育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概述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国历史上道德、思想、精神等有机统一体的最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了以名扬海外的儒家文化,同时也包括了中国古代约五千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并非一蹴而就,偶然形成的,而是由中华民族的祖先们通过历代的实践,不断改革、创新与发展,最终保留下来的最优质、最适合中华民族发展、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的综合体。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它有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分别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其中有国人所熟悉的中国传统戏曲、书画、棋艺、民族音乐等艺术形式,也包含了中华美德、习俗、歇后语、成语、传统节日、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等内容。另外,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新疆舞、马奶酒、泼水节等。2013年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中华传统文化之中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宝藏,值得去进一步挖掘并利用到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去。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发展

大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定是放在首屈一指的位置的,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目前,各所高校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有一部分学生带有“有色眼镜”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有“刻板印象”,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枯燥、乏味的,以至于这些学生往往抱着“应试”的态度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也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提出了挑战,因而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建设。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的内容是有关于道德修养的,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这些古人留下的精神品质对于当代大学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中有许多对于人的道德教育有着独到理解的大家,例如面临“义”和“利”关系时,不同思想家的观点各不相同,孔子认为要“重义轻利”,孟子认为要“去利怀义”,荀子则认为要“以义制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言,必然要用历史上的爱国主义精神来激励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道德教育的最好切入点。

(二)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也应当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智、体、美、劳等方面同样需要结合相关个体的特殊性,进行发展完善。在当下的大学教育中,学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非仅仅是智力卓群的人才,尤其是关注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内容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自身素质的完善与发展。书法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中华传统文化,无论是硬笔书法还是软笔书法,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历史底蕴。书法一般会以诗词等文学作品或者名言作为书写的内容,大学生书写古代思想家的名言,例如《论语》中的句子时,不仅能学到古诗文知识,得到了“智育”,还能感受书法的美感,得到了“美育”,更能从其中感受深层次的伦理道德内涵,得到了“德育”,可以说是一箭多雕。

(三)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国共产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就包含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传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袭来,西方的文化对于我国的文化产生了冲击。许多90后、00后大学生容易失去对于我国文化的自信心,因而容易产生崇洋媚外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没有一个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光靠老一辈是不行的,也需要年轻的一代人去传承与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做到“文化自信”,让其认可中华传统文化,并喜欢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承与弘扬下去。

(四)有利于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文明”是最能够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词,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若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富强”,绕不开的是文化上富强,只有中国人做到对于自己文化的自信,才可以有底气去说自己处在一个文化强国,否则将是一场空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在社会伦理道德方面讲究“谦和”“仁爱”“兼爱”等,对于建设中国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文化渊源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规范、精神品质、道德素养等部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是其不可或缺的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了其中有益于现代中国建设的部分,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①因此,如果想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尤其是想要把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方面工作做出一定成绩,应当考虑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进行探索。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每个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必须利用好这一途径对于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在必修课里不涉及直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许多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都是有非常重要的联系。例如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可以运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讲述不同历史时期关于爱岗敬业的道德先锋模范的光荣事迹和至理名言,如清朝的雍正皇帝、近代的梁启超和当代的焦裕禄等,鼓励学生向其学习并落实于行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内容方面,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可以深刻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烈士不惜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都值得去歌颂与发展,存在着极其丰富感染力。

在如今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一些教师总是从头到尾一人唱“独角戏”,而学生能做的仅仅是在下面接受老师的理论灌输,让不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失去了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②除了教师以外,学生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应当鼓励、引导学生多参与教育,并为之创造机会,最常见的做法是在适当的章节,让学生进行有主题的课堂演讲。此外,教师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创新教育方法,例如在讲到改革开放相关内容时,可以鼓励有艺术才华的学生以民乐、国画等形式展现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不同,不但可以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加强相关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隐形名片,中国高校作为中国文化的殿堂,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清明节时鼓励学生去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学习其大爱无疆的爱国精神。在端午节时,可以组织举办“龙舟赛”“诵读《离骚》”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缅怀屈原。在中秋节时,可以举办“赏月诗词大会”,让学生念着诗词并体会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校园传统文化节,开设传统文化学术讲座、沙龙,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开展诵读经典等系列活动,积极营造学习传统文化、传承文明的校园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此外,学校还可以在宿舍或教学楼铭刻历代先贤的古诗词、一些修身立德的短句,不仅装饰了校园,也让这些古诗词背后的精神品质时刻感染每一位在这里学习的大学生。

此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校园活动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学校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名为中华爱国诗词朗诵活动,也可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诗词作为朗诵活动的诗词库,在特定的日子里以“快闪+朗诵”的现代艺术形式进行展现。

(三)积极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可以检验真理,更重要的是能让受教育者能有切身体会。大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和其他课余时间,参与一些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学校应当拓宽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渠道,组织更加有趣、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大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从“知”向“行”进行转化,有利于其将所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化为行动进行表现出来,巩固所学的内容以及深层次的道德与精神。

高校要利用好现有的社会实践活动资源,例如利用历史博物馆等文化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到那里担任志愿者、讲解员等,不仅可以自己学习到许多知识,也可以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当代大学生的优秀风采。在时间较长的寒暑假,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较远距离的实地考察实践活动,如在不少的高校之中,“三下乡”和支教活动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欢迎,愿意到较为偏远的地区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传到当今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位于中国不同地方的文化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化的发源地,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庄严感与神圣感。

(四)利用网络与新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选择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与受教育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习惯相适应,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近几年,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也让其同网络一样成为不少大学生生活与学习所不可或缺的东西。网络和新媒体的信息更新速度快,内容简洁而丰富,更容易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新媒体的环境可以为人们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不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了解社会动态信息提供了可能,也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开展对大学生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④学校可以创建相关的网络论坛,开设相关的公众号等发布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览。

另外,网络和新媒体也可以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组建相应的QQ群、微信群、贴吧、论坛等,将课堂上一些重要的文献资料、视频、图片、艺术作品等上传到其中,鼓励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阅览并在课堂上进行发言与分享,也可以将学生的小论文、演示文稿等佳作进行上传,供其他学生参考学习。学生在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时向教师进行提问,遇到问题也可以及时向老师反映,不仅可以及时解决知识点方面的困惑,也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注 释:

①周中之,石书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微.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91.

②石书臣,周跃新.主体间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发展的启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7-10.

③岳宗德.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016(1):97-99.

④程霞,龙建成,宋宝萍.论新媒体利弊作用冲突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报业,2011(22):129-130.

猜你喜欢
理论课中华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