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倩超,胡梦迪,汤秀雯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纪录片对城市文化的关注与传播城市文化的脚步从未停止。不仅纪录片自身的本质与特性有利于刻画时代精神,保存群体记忆[1],纪录片传播主题的广泛性与国际化也让纪录片突破了传统的文化传播地域性、时代性的桎梏,担负起形象宣传与文化传播的重任,成为沟通古今的重要桥梁。根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 2017》显示,2016年中国纪录片年生产总投入为34.7亿元,总产值超过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2%。全年首播节目总量为2.46万小时,同比增长2.5%。在“920节目带”与各电视台的重视下,纪录片得以展示历史文化斑驳多姿、现代生活活力精彩的城市面貌。在 2016年第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展播中,以城市为主题的纪录片大放光彩,《口述西藏》《魅力新疆》《美丽西江》《丝路印象》等作品为观众展示各个城市不同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与市民生活,弘扬了当代城市的精神。
城市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类型的一小分支,是展示城市精神风貌与历史人文的重要窗口与载体。较早的城市纪录片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较为单一枯燥,大多是简单的城市形象宣传片,然而,随着纪录片生产方式和美学特征的改变,这一类型的纪录片作品也进行了翻天覆地的革新,在题材和内容上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由于自然地理风貌、历史人文环境、民风民俗等元素的不同,每个城市都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地域特色。因此,纪录片在进行题材规划时,首先必须对拍摄城市主体有一个全方位、深层次的了解,在众多城市文化元素中抉择出最能体现城市特色与精神内涵的主题,以此为着手点来剖析城市现象、解读城市文化,这一步完成的是作品的主要框架,决定了作品的走向。近年来的文艺作品力图通过打捞历史记忆的方式,重建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2]。对本地观众来说,不管是通过历史事件还是特色建筑又或是美食,他们最想要的是为自己的文化身份找到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从而产生代入感、认同感。城市台要在纪录片中对城市形象进行有效传播,在内容选择时就必须突出本土文化[3]。而对于其他观众,直观具体的城市形象展现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只有这座城市独有的味道、面貌、历史变得触手可摸,才能对城市起到更加有效的宣传作用。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符号,它是城市的窗口,透过这些符号,可以品味出城市的文化与风情[4]。纪录片《美丽西江》第九集《米粉》中,镜头就对准了在南宁人心中占据很高地位的老友粉,以找寻记忆中的老味道为切入点来表现这座城市所承载的记忆,片中精准的把握着地道米粉制作的全部镜头,力求向观众传递更加立体形象、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记忆。纪录片也巧妙的借助了被采访者的话语,表达了“小吃是一个城市的地标,是一个城市的味道”的理念,不管是本地人还是来此的游客,美食都是他们能够用来留住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最好的载体。一个味道就是一座城市,一条老街当然也能是一座城市的象征,因此,城市形象的传播一定要紧扣城市特色,最大限度地进行本土化、具体化的内容传递。
用纪录片打造城市名片需要用影像将城市独具特色且富有个性的风貌展现出来,因而熟练的掌握并运用摄制手法和技巧显得尤为重要,纪录片的拍摄在以真实为基础的前提下可运用多种拍摄手法和技巧来丰富画面内容,提高成片质量。
在准确客观的表现城市总体形象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生动细节的捕捉。细节是体现纪录片中心思想的最佳展现,通过对细节的推敲和展现,不仅能够很好的呈现纪录片的主体内容,而且能够全面的提升纪录片的拍摄效果[5]。钟大年先生在他的《纪录片创作论纲》一书中这样写道:“真实生动的细节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有力方法。”央视推出的《远方的家》运用了很多生动的细节刻画,《沿海行——自然孕育神奇烟台》一集中记者吴丹在山东烟台采访百岁老人时,虽然老人已经有点神志不清,但依然把自己最爱的零食分给吴丹吃,老人握着吴丹的手细细抚摸,记者吴丹感动的热泪盈眶。无论是老人抚摸记者手的细节,还是记者真情流露的瞬间,都起到了情感表达的作用,让观众感受到深深地情感震撼。
蒙太奇是电视纪录片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蒙太奇是由多个画面并列或叠化而成的具有很大跳跃性的表现手法,镜头的有机组接使它们产生对比、连续、衬托、联想、悬念、强弱、快慢的节奏。城市纪录片《寻味顺德》第二期中,将切黄瓜的镜头与练武术的镜头快速交叉,这样的跳跃式组接能使得画面更加活泼生动、富于变化,给观众的视觉造成冲击,同时表现出厨艺和武术同样需要定力和耐力。蒙太奇手段的组接可以形成一定的象征、寓意等效果,能触发受众对纪录片主题和意义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推动,纪录片的摄制手法也在与时俱进。创作者还应根据受众的需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来实现城市纪录片的摄制创新。近年来,三维动画和数字虚拟技术常运用在纪录片制作中,对不复存在的场景和事物进行复原,丰富画面的表现力。但是这些是虚拟并不是虚构,因为这些虚拟的场景和事物都要以真实的存在和历史为依托[6]。如《国家记忆 》大量运用了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再现作战情形,还原了作战时的关键细节。城市纪录片也可运用这种新技术弥补缺失的原始影像资料,给观众以更丰富的视觉体验。
以往被限制于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城市纪录片在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下逐渐突破了地域的藩篱,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强传播力与影响力。“酒香也怕巷子深”,城市纪录片在重视制作质量的同时,也要更加注全媒体营销战略[7]。
由山东广播电视台制作播出的六集城市纪录片《齐鲁家风》以古今中外的众多人物故事,追溯齐鲁家风的历史渊源已经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在山东台首播后便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大众网、齐鲁网等媒体对该片进行评价与解析,并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大大扩大了其传播影响力。除了传统电视台的播放外,《齐鲁家风》更是登陆优酷、爱奇艺等视频门户网站,丰富了受众的观看方式,先台后网的传播方式,符合今天受众的观看习惯与收视喜好,拓宽了传播的广度。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在创作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两微一端,与受众深切沟通,在播出的过程中也要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与观众进行良性互动。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也改变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观看习惯,过去单一的电视屏失去了“一家独大”的竞争力,观众更倾向于方便快捷的手机小屏。这样的变化促使纪录片创作者更了解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与审美倾向,创作出适合跨屏传播的作品,在坚守人文担当与“快餐文化”竞争中找到平衡点,拓展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深度。
帕特李西科·古兹曼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同样,一个城市也需要有自己的纪录片保留其城市记忆,同时也是向其他城市的观众展现其独特的人文环境和精神面貌,有助于突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因此,拍摄城市纪录片要注重内容题材的选择,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文化,熟练掌握和运用摄制手法和技巧,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便捷,运用网络媒体扩大城市纪录片的传播面和知名度,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独特的城市名片,最终达到宣传城市形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