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旻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新时代文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十八大以来,他先后三次对文艺发展的方向、内容、目的、评价等做出科学阐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系统概括提炼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理念、新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深刻论述了人民艺术观的科学性、引领性,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融入国家文化战略,宣示了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这三次重要论述形成了一个系统、贯通、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也成为高等艺术院校立德树人和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对高等教育的指导意义,需要把理论解析与认识大学育人规律有机结合。任何一所大学都要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交流中共进共长,高等艺术院校也与全国其他高校一样,处于一个新的定位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全球化和市场化,令大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悄然发生变化,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清醒,学会思考大学的价值、大学的本位,尊重教育规律办大学;同时,作为以音乐艺术教育为特征的高等艺术院校也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认识自身的教育逻辑,我们既是艺术园地的实践者,也是艺术人才的造就者,教育方式、选拔程序、培养路径都有自身的特点,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指导学校办学方向。一是提升对艺术教育文化价值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5页。这是对文艺的功能定位,指出了艺术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是树立“人民艺术”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同注①,第16页、第9页。作为“艺术家的摇篮”,高等艺术院校承担着培养艺术骨干艺术人才的使命,需要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把人民艺术观植入头脑、融入思想。三是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页。这个论断,要求高等艺术院校必须承担文化艺术传承发展的历史责任,无论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都要立足国家文化建设战略格局,正确把握大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尊重、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同注①,第6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同注①,第1页。高等艺术院校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重要人才保障基地,文艺建设成果研创平台,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需要在四个方面努力探索实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艺术对现实生活的折射和实际效用,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和升华。马克思提出“艺术生产”专门概念,艺术经过高度凝练,形成一定形式的作品,进而上升为文化观念,固化成某种社会模式。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本质。在高等艺术院校教育中,不仅传授艺术技能,更要分析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为大学生打开智慧的窗户,培养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引导大学生以专业的嗅觉、高尚的心灵,发现和反映生活的底蕴,认识文艺的源泉,阐发人生的哲理。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孕育着无限生机。艺术教育由于特殊的专业性,在教学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课堂上的“模仿与重复”;二是专业一对一单线教学的师承关系。这本身容易造成学生社会性的弱化和学院派成长的背景。育人的实践证明,高等艺术院校这种培养方式,在专业锤炼上是成功的,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人才;但距离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是人本主义学习观的重要内容。库姆斯主张,教育的目的绝不只限于教学生知识或谋生技能,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意需求,使他们能在知识、情感、意志或动机三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详见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89页。的要求和德艺双馨的人才标准存在距离,在整体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还不够。艺术的最大特性是创新,缺少了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创新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也同样找不到自身成长发育的肥沃土壤。从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分析,艺术院校学生主动就业或到基层就业的比例偏低。这与国家人才培养投入产出的效益和初衷不完全符合。解决和提高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强化大学培育人才的功能,主要是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主体作用。习近平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1—12页。高等艺术院校是培养艺术人才、专家的基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育人责任尤显重要。一般大学的规律是以课程为中心的“联合育人模式”,大学生在专业范围内选择多门课程学习,接受的教育具有综合性,每一个专业教师的影响都是一个点,最多是一个方面;而高等艺术院校一般延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师尤其是主科教师在学生专业传授、人格养成、思想塑造方面的影响都非常深远。因此,在高等艺术院校加强教师教育管理更为迫切。中央音乐学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专业教师教书育人主体责任”制,强调主科教师不仅授业,更要传道,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现在正在完善职责、任务、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制度。二是做好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习近平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同注⑦,第19页。总书记是从创作的角度谈文艺的实践性,音乐艺术人才包括其他方面的艺术人才培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没有实践的基础,不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我们的艺术就会囿于小众化和自娱自乐的窠臼。加强实践走向社会,要有制度和机制做保证,需要纳入教学计划和考评指标。通过实践,让高等艺术院校的师生了解真实的世界,把握社会主流价值,坚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艺术的真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9页。这里强调的仍然是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实践是艺术的源头活水。现在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创业实践、教学实践,普通大学落实得比较好,艺术院校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其意义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实践教育的实施也缺乏系统的途径。三是高等艺术院校教育中要遵循艺术标准和思想标准相结合的评判准则。习近平文艺思想把艺术标准定义为艺术内涵和艺术形式相统一,思想内容是灵魂,强调艺术的引领性,艺术的价值集中体现在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理解这一评判标准,就是要在人才培养中,坚持社会导向、基层导向、人民导向,把育人工作与社会需求结合,把育人的目的与创作更多反映社会又高于现实的优秀精神作品相结合。
人民艺术观是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核心,习总书记对“人民”这一概念的解释既有哲学的逻辑又充满思想内涵,他认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7页。这一概括肯定了人的个体性价值,只有把握“具体人”的情感、价值和诉求,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人民”的含义。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范畴。马克思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劳动。毛泽东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15—16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1页。文艺的根深深地植于人民之中。“就文化的始源性含义而言,无论是作为观念形态的价值理念、道德情操,还是作为艺术形式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都源自人民大众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人民大众不仅创造着文化,也不断传承发展着文化,并为文化所规范”。*范玉刚:《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学评论》,2017年,第4期,第7页。是否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导向,在思想观念上是否把人民当作文艺的“剧中人”,成为检验艺术方向和艺术价值的标准。
理解习近平人民艺术观,要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出发,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作为意识形态属性的文艺,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精神食粮,既要产出丰富的精神作品影响和提升社会生活,又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如果文艺没有把人民作为表现的主体,没有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没有获得作为文艺评判者的人民的赞誉和欢迎,那么它将必然失去生命力”。*王洁、谢鸿昆:《习近平的文艺观——解读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天中学刊》,2016年,第1期,第37页。
理解习近平人民艺术观,要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视角出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多样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注⑩,第14页。从某种意义讲,人民对文学艺术需求是多方面的,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要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精神需求是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体现着人的本质和境界。“为人民服务是文艺的归宿和天职,文艺不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消遣,也不是少数人的雅趣喜好,更不是文艺工作者的随性表达,归根到底是要服务于人民,要为人民书写家国情、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胡艺华、张霞:《论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逻辑体系》,《理论月刊》,2018年,第2期,第8页。人都是有情感的,情感的表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情感因素也是多元的。文学艺术需求随着社会变化、生活环境变化,而成为生活的一个部分,成为情感融化的催化剂,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学艺术服务,才能扎稳艺术的根,找到前行的力量源泉。
理解习近平人民艺术观,就要在高等艺术院校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是抓好教学目的的引导,在教学中明确思想导向,把思想内容融入专业传授之中。二是加强艺术根本价值认同教育,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自觉以最广大人民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在人民生产生活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三是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例,在过去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好的学生实践和参与国家重大活动的传统。在1950年6月17日,中央音乐学院组建成立大会上,明确提出了音乐为工农兵服务的办学方向,办学目的是要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音乐干部,以各种方式与当前社会活动相结合,培养联系实际的作风。*《中央音乐学院简史稿》,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10年,第25-26页。学校始终为人才培养打造丰富多样的舞台,形成了大学生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双实践”模式;结合课堂教学开展采风和田野调查,开阔学生视野;在校内举办系列音乐节,学生在参与中展示才华;学校也以较高的艺术水准,参与国家重大活动,既检验学习的效果,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举措和尝试,营造了良好的学生成长环境。随着学校规模扩大,高等艺术院校暴露出了办学空间狭小的问题,学校只能优先保证教室、琴房、食堂、宿舍的使用,体育文化设施、交流体验场所紧缺,学生第二课堂的空间受限,活动单一。这些缺失,容易造成封闭的环境,长此下去,亦容易使学生产生思想狭隘、思路闭塞、以个人为中心等问题,关心关注他人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和人民大众的思想和情怀。高等艺术院校要尽其所能调整和扩大硬件活动服务空间,给学生创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和参与实践展示能力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把握政治与文艺的辩证关系,提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1、15、23页。文艺的效用主要是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文艺承载的内容必须是民族的精华。文艺要传播传承中国精神,需要抓住几个核心内容。一是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同注,第23页。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传播正确的价值理念,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精神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二者虽然维度不同但却互相交融,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导向。”*胡艺华、张霞:《论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逻辑体系》,《理论月刊》,2018年,第2期,第9页。“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2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教育的永恒主题,要用好已有的渠道,融入课堂、融入课程、融入学生的实践活动。同时,开发体现艺术院校特色的新途径。比如中央音乐学院开发“经典铸魂”微党课,把红色歌曲做电子化编排,进一步阐释教育寓意,用手机客户端进行传播,让大学生在艺术欣赏中,接受进步价值理念的熏陶。二是文艺必须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有过很多论述,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化成”作用,文艺作品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高等艺术院校教育中,应当选取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伟大精神的艺术作品,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礼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音乐艺术大学,中央音乐学院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例,对传统民族音乐进行开发改编记谱,建立民族音乐乐谱专藏,保护民族音乐。继承传统文化,还要坚持古为今用,开发现代功能,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7页。三是借鉴世界优秀文艺成果。文艺工作者应学习借鉴世界文艺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自觉遵循不同国家文艺之间交流互鉴的内在逻辑,“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艺术也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命力”。*同注,第26、27页。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成为撬动社会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力量,市场化浪潮的到来,传播媒介的变革,推动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发展呈综合化、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人们的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些都给文学艺术发展带来挑战。对外开放环境、复杂多变信息环境、多元文化环境、激烈的竞争环境萦绕在生活之中,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必然呈现出结构性、过程性、表征性变化。艺术交流是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借鉴外来艺术时要立足我们的文化自信。
艺术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是真、善、美的统一。艺术教育不同于科学知识的认知学习,也不同于伦理教化内在自省,艺术的熏陶可以达到真善美、理智与情感、科学与伦理的有机融合。艺术可以使人们得到净化和启发,得到愉悦和美的享受,真、善、美永远都是艺术教育的精髓。高等艺术院校把艺术作为专业教育,从教育目的看,需要研究艺术专业的教育规律,把它作为技能和本领学习掌握;从实践体验看,艺术并非是一种直观的专业技艺,它的深层作用在于对人的态度和观念的引导,形成一种向善向上的精神品质,发挥着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渗透与陶冶的作用。“艺术教育的本性要求大学生必须追求人格高度发展和情操的高度完善,特别是艺术成功的高峰体验和高雅的艺术环境对于陶冶大学生的人格和情操都是非常重要的”。*汤旭梅:《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711页。习近平指出,“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提炼生活蕴含的真善美,从而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7页。这正是艺术的魅力之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讲,文艺其实就是用高尚的灵魂去唤醒沉睡的灵魂,用圣洁的灵魂去净化混沌的灵魂,用温润的灵魂去感化孤寂的灵魂。”*胡艺华、张霞:《论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逻辑体系》,《理论月刊》,2018年,第2期,第9页。以上对艺术教育的功用和效果做了深刻的阐释,强调了艺术教育所发挥的价值引领和道德教化作用。作为高等艺术院校,传授艺术是核心职能,而教育的最大附加值是将艺术人生与品格塑造相结合,培养德艺双馨的专门人才。
深入开发艺术教育育人功能,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精英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艺术因其自身的学科属性,是一门高精尖的专业,服务于社会的方式主要是艺术美的展示,所以对艺术类学生培养精湛艺术水准是基础,精英教育模式的选择被广泛认同。检查这种培养方式的得与失,成功的方面有很多,比如人才的专业技能高,成为名家名人的机会多,在社会的影响力大,对社会的引领作用也大。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往往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今天社会需要的高峰创作,呼唤的优秀艺术大家,都需要高校培养更多的高精尖艺术人才。但也要意识到,丰富和调整精英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分析其不足,主要是人才出口的窄化。因为就艺术而艺术进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足,适应范围受限,社会竞争力也就显出短板。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合培养趋动,高等艺术院校需要研究自身发展的新逻辑。“大学与社会相互的定位非常重要,如果大学的定位是产出能找到工作的人,它的本职工作就是灌输知识和技艺;如果大学的定位是提高民族甚至人类的智慧和修养,那它在教学之外还需要进行今人称为研究的工作,且不止是研究。”*盛韵、罗志田:《大学与社会的关系,迄今没有获得共识》,《澎湃新闻》,2016-05-15 10:18。一般认为,大学人才培养定位不是只瞄准具体的岗位,而是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选择,需要对社会发展需求趋势做出准确判断。高等艺术院校也应打破过去“工匠”定制思维范式,注重大学生综合能力积累,不仅传授技艺,更要加强能力、文化、素质的综合培养,使艺术教育既成为学生的专业本领,也能塑造学生真善美的品格和基本能力。
二是高端专门人才培养与艺术普及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传统上,高等艺术院校一直秉承高精尖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高端专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充分肯定,“长期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致力于文艺创作、表演、研究、传播,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服务人民,取得了显著成绩,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页。现在活跃在各个文艺战线的骨干、主力军主要是各高等艺术院校的校友,这是高等艺术院校的荣誉与贡献。但也不得不承认,1998年后,即使坚守精英教育的高等艺术院校,招生人数也已经翻了很多倍,人才培养的方式、需求都有新的变化。真正能成为传统意义上艺术家的毕竟只是少数,人才衡量的标准更为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上必须分层次培养。应该在守住艺术高端人才培养阵地的同时,做好艺术普及教育,让学生既有较高的艺术潜质和创造力,同时也努力适应社会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艺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高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跨学科、交叉学科发展对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新挑战。
三是大学象牙塔的自我陶醉与深入人民大众、深入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杨万里(宋)这句哲理诗,告诫我们“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9页。按中国传统,读书人有化民成俗的社会引导作用,社会秩序的维持、国民素质的提升,都有赖于大学教育,所谓文德与民德、学问与社会,本是一种关联互动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学是引进的一种外来体制,20世纪已降,美国首先尝试大学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职能,推动了大学教育的创新发展,至今服务社会成为大学发展的驱动力。在一个市场化的社会里,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培养高素质社会建设人才,一个是引领社会风气。今天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同样在人才培养上,适应社会需要是重要的检验标准。今天的现实,要把大学仅仅作为独立于社会的象牙塔,已无此环境和基础,我们培养的学生终究要走上社会,就更无需拒绝社会的关注。艺术养成和创作的过程,大多是循着这样的路径,“深入生活主潮,洞察生活底蕴,全方位感知和认识生活本身,并从中发现和提取最本质的东西加以比较、鉴别、淘洗、提炼,进而采用美学方式对之进行艺术化和典型化的提升与创造。这个过程,实际上正是从生活中发掘精神,并以艺术化的方式而使之渐趋明朗、显豁的过程。”*艾斐:《时代精神与文化品格》,《求是》,2016年,第11期,第49页。高等艺术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需要特别重视两个平台的建设。一是教学的平台,传授技能,解释疑惑;二是使学生能走出象牙塔,在社会生活鲜活的现实中寻找创作表演的灵感。
四是传播阳春白雪高雅艺术与因应时代变化反映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白居易的诗提出了文艺作品的评价标准,也是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7页。“无愧于时代”这是极高的要求,是传播力、影响力、震撼力的综合体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7页。这些对文学艺术的期待,对大学人才培养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提出了大学艺术教育教什么,创作什么,给社会留下什么的问题。由于受市场观念、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大学教育脱离实际的现象,比如只关注学校自身的教育,学生从教室到演奏厅,思路和眼光都不宽,创作缺少生活,甚至也有一些曲目只追求现代、新奇,而对于时代需要什么,百姓喜欢听什么,群众能够听到什么,关注远远不够。当需要反映时代、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时,乏善可陈。从中央音乐学院建设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会得到很多成功的启示,在创作方面,每一个时代都有传诵的经典,这里仅举几个例子,从延安鲁艺时期的歌剧《白毛女》,新中国民族舞剧音乐《鱼美人》,广为传颂的《思乡曲》,舞剧音乐巅峰之作《红色娘子军》,到现代歌剧《骆驼祥子》,2008北京奥运会经典乐章《星光》,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的音乐创作等等,反映了时代的强音;中央音乐学院也培养了一代代指挥、作曲、表演艺术家,及音乐理论工作者和专业教师,使艺术舞台更加璀璨,文化艺术事业更加繁荣,也为人民大众提供了精神食粮。习近平指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以为人民不懂得文艺,以为大众是‘下里巴人’,以为面向群众创作不上档次,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0—11页。忠实记录和艺术再现这个恢宏时代的巨大变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应该纳入艺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