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巴蜀地区墓葬石刻中的佛教因素

2018-01-24 14:57:41孙垂利四川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藻井巴蜀飞天

□孙垂利 四川美术学院

佛教信仰在宋代的巴蜀地区非常流行,如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全国共有和尚397615人,尼姑61239人,而川陕四路的僧尼就有56221人,占全国僧尼总人数的12.25%[1]。峨眉山作为佛教四大名山和巴蜀地区的佛教传播中心,在宋代“佛教达到鼎盛,百里山峦,大小寺院多达一百七十余座,入住僧侣达三千之众,朝山礼佛的俗众不计其数[2]。”再如,以大足石刻为代表的佛教造像石窟也充分证明佛教为宋代各阶层所接受。正如南宋朱熹所说的:“佛氏乃为逋逃渊薮,今看何等人,不问大人小儿,官员村人商贾,男子妇人,皆得入其门。最无状,是见妇人便与之对谈。”

而佛教的影响在巴蜀地区极富特色的墓葬石刻方面也有集中体现,展示了民众信仰和对于死后世界的想象,兹详述如下。

一、佛教相关人物形象

(一)佛、菩萨、僧人

以重庆南川区花坟山墓群为例,其中一墓“后壁龛刻一佛二僧造像”。而在重庆大足神仙洞石室墓,“两侧壁有高浮雕菩萨、僧人造像[3]。”同样是在重庆大足的长石僧人墓,在中、后室壁上雕有四根八角柱,其上有大斗,下有圆柱础。在八角柱间原有19尊僧人雕像,现存7尊。在四川南充仪陇县新政镇宋代石室墓,“后室龛内雕刻一高僧坐像,神态怡然自得,略显笑意,双目凝视前方,耳硕大,宽鼻,嘴微合,双手掌心朝上,呈交合状,盘膝禅坐,内穿僧袛支,外披同肩袈裟,左胸前结环衣沟,衣袖宽大,垂落于素面须弥座,像高0.32米、肩宽0.14米、坐高0.11米[4]。”

(二)佛教故事

在巴蜀地区的宋代墓葬中,也可见佛教故事的石刻题材。例如,在重庆沙坪坝井口宋墓的墓间后穿道东壁上,刻有光头手持念珠的僧人,为释迦弟子阿难,旁有一男子裸上身赤足肩担两老人,一为其父,一为其母,系王舍城中男子。而在墓间后穿道西壁,则浮雕一贵妇像,旁有五人侍立,左有一兽,据地而坐,下有一僧人鞠躬合十做敬礼状。图画内容可能是目莲救母故事,敦煌出土的大目犍连变文:“世尊报言——汝母转饿鬼之身,向王舍城中作黑狗身去,汝欲得见阿娘者,心行平等,次第乞食,莫问贫富。行至大富长者家门前,有一黑狗出来,捉汝袈裟衔着,作人语,即是汝阿娘也。”图中贵妇即大富长者,僧人应是目莲,左旁一兽即青提夫人的化身[5]。

(三)飞天

飞天作为与佛教相关的典型图像,在巴蜀地区宋代墓葬石刻中较为常见,单人与双人组合均有。例如,四川泸县宋墓中发掘的八幅浮雕飞天图案,“有单人飞天和双人飞天两种,单人飞天又可以分为单纯飞天和飞天与花卉禽兽等组合两种。”[6]再如,四川内江威远围子湾墓群“墓顶有圆雕龙头两对,左右飞天[7]”。又如,重庆合川土场镇花谷帽墓群的墓顶阴刻荷叶、鸟和飞天等内容。同样,在合川新屋村石室墓墓顶藻井内则刻有蓬花、飞鸟、飞天等图案。另外,在四川华蓥安丙家族墓四号墓中也有飞天图像,“后龛顶部有飞天侍女捧莲花座荷叶顶碑图案,中部雕刻有香炉[8]。”

(四)化生童子

华蓥安丙家族墓地M1李氏夫人墓室中有数幅化生童子像,其墓室“左右侧壁须弥座束腰内图案内容基本相同并且对称雕刻,图案主题均为化生童子图案:前端雕刻鹿回头衔草图,鹿身后为宝山;中部雕刻三个童子持连弧状菊花花枝图案。”在佛教经典中,化生童子代表佛国极乐净土,如《佛说阿弥陀佛经》中将极乐世界描绘成“无有刀兵、无有女婢、无有欺屈、无有饥馑,无有王官,即无量寿佛为国王,观音势至为宰相,药上药王作梅录,化生童子是百姓”的理想世界。

(五)力士

力士图像典型如大足龙水镇明光村磨儿坡宋墓,“墓内雕刻有一负重力士,柱础为扁圆形,其下有一圆雕人像,一腿跪地,一腿蹲立,双手掌向上于头侧托举柱础,人像上身赤裸,下穿短裤、手腕带钏,一飘带由人像颈部穿过腹至地。”而在泸县青龙镇一号墓中,“力士刻于棺台前端正面,左右各一,头戴兜鏊、身着铠甲,分别侧身将棺台置于肩上,一手托棺台,两腿分开,作用力抬棺状[9]。”

(六)墓主礼佛

例如,四川广元杜光世夫妇合葬墓西室后壁龛正中刻念佛图,图高0.95米、宽0.75米。上部刻有布檐帷帐,帐内正中女主人坐椅上,收执佛珠一串,正在念经祈祷,两侧各立一侍女[10]。

二、佛教符号

(一)佛号、佛经、佛教用语

佛号、佛经和佛教用语也是典型的佛教题材因素。以重庆南川张子硕墓为例,“其中一室左柱刻有一幡,幡生题字云:‘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再如,宜宾堰沟 宋,“墓内西边每柱上刻南无金刚王菩萨、南无妙吉祥菩萨、南无定惠王菩萨、南无除盖障菩萨各一,东边每柱上刻南无大地藏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虚空藏菩萨、南无弥勒大菩萨各一,八行佛号均为楷书。墓室后壁各刻有戴冠女坐像和侍女像,左右壁刻有盘龙,右龙口含一珠,左龙头有一王字(可能为白虎)。”而在重庆北碚澄江苦塘沟宋代墓群M3、M4右壁龛均刻《楞严咒》,内容、字体、大小、布局均相同。以M4为例,题刻呈长方形,幅宽0.63米、高0.43米。咒文竖排,句间隔一字,满行7字,从右到左,楷书10行,共计55字,其中损1字,首题“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罗祕密伽陁微妙章句”。

(二)莲花

莲花作为佛教的圣洁之花,象征着佛教的理想世界。在宋代巴蜀地区石室墓葬中莲花雕刻出现的位置不一,在墓门、墓顶、墓壁、内柱等处均有出现。特别是在有的墓室顶部常常施有藻井,在藻井内雕刻莲花图案极为常见。以四川安岳县老鸹山南宋墓为例,M1“藻井上原盖有一块方形巨石封顶,方形巨石底面内凹,中间刻有一朵双层花瓣的高浮雕莲花,花心中空,花径约70厘米”。四川彭山南宋虞公著夫妇合葬墓东室藻井为六角荷莲藻井。重庆荣昌沙坝子宋墓墓顶后部砌作三角形藻井,内刻变体莲花等。再如,广安华蓥永兴镇驾挡丘宋墓群M1后壁正中剔地起突莲花幢牌位。M5后壁龛基为须弥座,束腰内雕壶门,门内剔地起突莲花图案,连接外龛和中龛的坡面上有牡丹图案,后壁正中剔地起突莲花幢牌位,牌位中竖书阴刻“张中兴寿堂”五字。又如,华蓥安丙墓M2墓室后壁安丙像前的两侧各有一龛,龛中即有摆放在几案上的盆栽莲花图样,M3、M5的后壁之中还专门在后壁砌成一个三重套叠式的大龛,内装饰着夸张的盆栽鲜花,而在M4的大龛中的香炉和龛上的由二位飞天托举的灵牌位也同样由莲花构成,以示永世供养。

(三)狮子戏球图

狮子作为祥瑞神兽,在墓葬石刻中也较为流行,出现最多的形象是狮子戏球图。例如,四川彭山南宋虞公著夫妇合葬墓中的“狮子戏球图”刻于后壁龛的龛台上,为一圆形浅浮雕,直径0.42米。图中刻一姿态英武的狮子,正敏捷地在玩弄一系有穿带的绣球,带的一端作蝴蝶结,狮子的前后爪踏在穿带两端,头伸向球面,作猛扑状,形象生动有趣。而在四川昭化县䢗迴乡的宋墓后壁龛“外框右侧雕一狮坐在石台上戏绣球,左侧雕两小狮,各在一石台上,上面一个头下俯,下面一个头上仰,互相对玩一绣球。”

结 语

综上所述,佛教以其简单易行的修行方式和可通过念佛来“资冥福”使自己免受地狱之苦等现实价值,使其在宋代各阶层中信奉者众多。例如,宋人认为,死后不做佛事,每日都要受阴间地狱之苦,而如果请戒僧看诵《金刚经》,“经文资荐”,则“方免兹业”,投胎为人。时人普遍相信通过做佛事及念经诵佛可以使自己得到超度,进入极乐世界。再如,蜀人苏轼就曾舍亡母簪珥,命画工胡锡采画佛像以荐父母冥福,并献颂曰:“愿我先父母与一切众生在处为西方所遇皆极乐,人人无量寿,无往亦无来。”这种信仰在巴蜀地区的墓葬石刻题材中也多有反映,虽然造墓者并不一定是虔诚的信教徒,但是佛教题材可能起到镇压地下世界的妖魔邪祟、超度亡灵,使死者的灵魂早登仙界的作用,也反映了这一时期佛教的功利化和世俗化倾向,以及区域宋人对于死亡的认识和死后世界的想象。

猜你喜欢
藻井巴蜀飞天
飞天之梦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现代艺术(2022年1期)2022-02-07 11:06:24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现代艺术(2022年1期)2022-02-07 11:06:24
传统经典藻井纹样——创意百变宝相团花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国学(2020年1期)2020-06-29 15:15:34
飞天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02
飞天探月,永不止步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飞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18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中唐早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
敦煌学辑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