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霞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黄自作为我国20世纪初期杰出的作曲家创作出了大量经典且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就是其优秀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点绛唇·赋登楼》为例,通过对该作品创作背景、和声特点及演唱情感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演唱者演唱该作品提供借鉴。
黄自是中国20世纪初期重要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也是对中国近代早期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之一。黄自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深刻影响了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无数优秀的音乐人才。
黄自从小对古诗词情有独钟,在音乐创作方面,常将中国古诗词作音乐创作的重要素材。他曾以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白居易的《花非花》和王灼的《点绛唇·赋登楼》等诗词为内容进行谱曲。在创作过程中,黄自将西方音乐创作中的曲式结构、调性布局、和声处理等与中国民族音乐特点融合在一起,注重对中国古诗词韵律和意境美的追求。他的音乐旋律优美抒情、清新细腻又富有情感,侧重用音乐的旋律来反映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他借鉴西方优秀的音乐作曲技法,同时也反对过分崇拜和依赖西方音乐。他将好的作曲技法与中国民间音乐结合,通过古诗词填词作曲,使作品充满浓厚的民族色彩。
《点绛唇·赋登楼》为著名诗人王灼所作,作者生于宋代,适逢战乱频繁,面对满目疮痍、混乱不堪的国家,内心满是悲愤与惆怅。他通过对春天美好时节里山川、春雨等的描绘,让人在内心惆怅之时仍向往、憧憬美好与希望。全词寥寥数字,短小精干,表达出作者对春日、山川、春雨等美景的恋恋不舍,他内心虽苦闷和哀愁,却仍对好春光好生活有无限期待和向往。
这首以古诗词为歌词的艺术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正值我国抗日战争爆发,所有爱国志士的爱国主义热情爆发的时刻。黄自将这种爱国主义感情写入作品中,通过音乐号召鼓舞中国人民奋起抗战。这首《点绛唇·赋登楼》的创作背景与王灼创作时不尽相同,却都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报国之志。
《点绛唇·赋登楼》是一首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旋律优美。该作品在调式应用上,以D大调开始,7小节后在第18小节的间奏处有一个短暂的近关系转调,转到b小调;3小节后在第21小节的乐段转回D大调。歌曲的第一乐段调式调性建立在D宫六声调式上,第一乐段第一乐句以平稳的陈述,使基本乐思得到初步呈示。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主题旋律完全再现了第一乐段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的伴奏声部又与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相同,并将抑扬顿挫的旋律线条与丰富的和声走向结合。第三乐句保持了主题旋律的基础,第四乐句开始进行向下的模进,整体的和声和节奏关系变化幅度不大。第二乐段的终止式以强拍的长时值主音出现,形成一个收拢性乐段,尾声部分重复前面的旋律,首尾呼应,使整个音乐达到了统一。
《点绛唇·赋登楼》是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时应注意在咬字吐字上多下功夫。整首歌曲运用了大量的连音线,因此在演唱时要注意对气息的使用和连贯的把握。整首作品节拍为3/4拍,全曲速度为Andante,行板的速度,速度不宜过快。因此在演唱时要注意速度的控制但又不可过分,在稳定的中速中让声音有气息的支持流动起来,让音乐旋律流淌起来。第9小节旋律有一个大跳,因此可以在演唱时把“试来”稍加快,增强其动力感,将欲把春留住的这种强烈愿望表现出来。第16小节处有一个“rit”渐慢随后紧跟了一个“a tempo”回到原速。演唱“西山”时可以做渐慢处理,将惆怅的情绪酝酿出来。第23小节“强欲登高”的旋律中也有一个大跳,也可设计一个渐慢,将登高望远之宏伟气势表现出来。最后在第30小节处的渐慢,要将“归去”唱得延绵不舍,以表达出去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不舍。
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力度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这首作品总体力度保持在中等偏弱,表现出一种愁思、一份热爱。第6小节的“休惜”稍强,“余春”次之,突出对比;第10小节“试来把酒留春住”在演唱时要注意渐强的推动;第26小节“山无数”这一句可以做渐弱处理;第29小节“不放春归去”,开始应渐强,适当着重“归”字的力度,最后在“去”字上慢慢收弱,声音收住。表现出无限的情思。
演唱这首作品前应做到对作品有全面且详尽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旋律。通过科学正确的演唱方法,在保证气息连贯流畅、字正腔圆的基础上,以情动人,将这首歌的内涵和意蕴呈现给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