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英
(安顺学院艺术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随着我国民族音乐的不断发展,我国各民族的乐器也随着越来越频繁的世界交流逐渐传到了世界上的各个地方。而扬琴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一种,最为直接和集中的反映了我国的民族乐器所特有的文化特征。
众所周知,语言上的表达和教授在扬琴教学的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我们国家的扬琴作为一种带有文化特征的乐器和文化资源,有着其他乐器所没有的独特性,它用它独特的方式表达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散发着其魅力[1]。在教学时老师要用语言来增强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乐曲中包含的丰富内涵,再教会学生如何对这首乐曲进行准确而又生动的演奏,想要实现这些就需要老师具有较为高超的语言技巧和文化内涵,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老师文化内涵的深浅程度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一首乐曲其中包含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想要对其进行充分的理解并进行再创造需要有很深厚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贴近创作者创作乐曲的意图。乐器是依靠声音来表达情感的,它不能直接的传达某种意图和概念,更不能表达较为复杂的思维和思想。因此,还需要其他的教学方式相辅佐,这种教学方式就是通过老师的直接的弹奏和讲解一同实现的。换句话说,就是把示范和语言紧紧结合起来。比如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某首乐曲时,通过语言讲解这首乐曲的创作环境、背景还有技巧后,再进行演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乐曲的内涵。
在之前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对示范教学不够重视,大多都是停留在口头教学的方式上,给学生讲解完后就让学生自己练习弹奏。但大部分学生在听完老师讲解后依然还是一知半解的,甚至理解的方向是错误的,这就导致在练习中容易出现错误,这样不仅会耽误练习的时间,同时还可能把一些通过示范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复杂化,甚至是变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2]。如果老师在讲解时配合示范,学生就可以在老师的示范中更准确的体会老师刚才讲解的内容,可以更加直观的学会正确的弹奏姿势、节奏快慢、音色的传递等,这些认识是感性的,在某些方面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进而印象深刻。所以说,有时一次示范胜过很多次的语言讲解。通过示范,可以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可以使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而且通过演奏,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老师的演奏示范,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把原来灌输式被动的听转变成主动的想,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将课程的创造性加强,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把这种创造性的思想融入到乐器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人才。老师在教学中还要想办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倡导启发式和探索式学习,避免灌输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和探索的乐趣。
情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心理活动。人只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体会到喜、怒、哀、乐,还有惊讶、激动等情绪,这些不同的情绪会引导人们做出不同的行为[3]。音乐上也是这样,音乐表演除了是演奏的过程之外,也和演奏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有关,所以这就要求演奏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知识,使其可以理解其所要演奏的乐曲的内涵,理解作品内涵后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将其表现出来,使作品既能表达作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也能体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使音乐表演更加带有感情色彩,更加具有感染力,使听众更好的融入现场气氛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扬琴的教学过程中,语言和示范对其教学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这种语言和示范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需要得到推广,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调整,使之更加适应当下的教学。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的研究我国的扬琴文化,好好的继承和发展扬琴艺术,在继承传统扬琴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国家有关扬琴文化的精髓为我所用,这样才能不断的丰富我国扬琴文化的内涵,才可以使我国的扬琴文化得以发展完善,进而培养出更多的更好的扬琴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