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乐团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学生接受音乐教育、提升音乐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乐团的好与坏也会时刻影响团员的身心发展,因此作为乐团的管理者,在打造团队艺术品质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对团员素养的培养。接下来,本文将重点分析学生乐团建设对素质的促进作用的具体表现,并从学生乐团建设的角度,提出提升团员素质的途径。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除了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外,还有着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例如著名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正是要告诉世人,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找到自我价值、学会爱与信任,音乐可以鼓励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培养合作精神、树立自信以及教人真诚向善等[1]。陈萍(2008)也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与内容,音乐教育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2]。一个好的乐团应该强调在追求艺术和开展活动的同时,永远不忘“育人”,希望用艺术的手段对团员、对广大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学习排练音乐艺术作品时,要发掘作品背后的文化,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人文,从而使团员们得到熏陶和启迪。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良莠不齐的艺术作品不断地涌现,人们对于“美”的评判标准似乎变得愈加模糊,乐团的建设则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排练作品,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乐团管理老师通过认真选择社会及专家所认可和推崇的音乐作品与团员分享,并教会团员正确辨析作品的好与坏,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不同的音乐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都是不一样的,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也是有差异的,例如李华(2017)指出布鲁斯音乐的主题色彩是抑郁和伤感[3],总能引起听者无限的思考;中国红歌普遍具有浓郁的感情基调,有较强的节奏感等,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乐团可以根据团员不同的情绪状态展示不同的音乐作品,促使团员更好地发展,比如开学之初选择一些欢快热烈些的作品,让团员感到“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希望;临近期末考试阶段,选择一些速度舒缓、抒情柔和的作品练习,音乐缓解心理压力,消除急躁情绪,让团员在音乐艺术海洋中锻炼心理素质,荡涤自己的精神境界。
乐团作为一个独特的组织,其团队精神、氛围等时刻影响着团员的素质发展。袁冬梅(2011)指出学生社团的团队精神具有产生归属感、凝心聚力、激发学生潜能和激励控制等功能[4]。好的乐团在艺术上积极尽力按作曲家的作品要求追求高品质高规格,排练时认真、细致、细腻、耐心,使团员们能在音乐的排练中感受到自己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一丝不苟地对待,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有不折不饶的精神。同时,乐曲的排练与演出效果十分注重团员之间的合作互动,通过团队的合作训练,使各声部团员懂得服从指挥,注意聆听。要奏出一首高规格的作品,排练时要学会专注、看指挥、聆听声部、思考主次,这些训练有利于开发团员们的智力,有助于其综合能力的发展。通过排练作品,团员在欣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他人更好地沟通交流,融洽关系。
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乐团应该积极策划各种的活动,例如组织团员与其他乐团进行比赛、参加夏令营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团员们可以观摩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同龄人的团队水平,找出差距并积极提升自我,开拓团员们的艺术视野,提高艺术品味。另外大量的舞台经历、演出的成功、比赛的获奖能使团员领悟团结的力量,更加自信自豪。
对于团员的教育熏陶,还可以尝试策划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让团员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学会分担社会责任,例如组织团员给边远山区孩子、敬老院的老人、边防军人等表演节目,让团员亲身体验生活,珍惜拥有的一切。
为了促使团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无论是日常的排练活动还是演出比赛等,都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规范,并要求团员严格执行。例如日常排练时,要按时参加排练,不得随意请假迟到;听从老师的安排,认真练习等;外出演出比赛时,要求遵守公共秩序,不得随意丢弃垃圾、损坏公共设施等,这些习惯要求的养成有利于团员个人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在日常的学习与排练中,乐团管理老师认真选择经典音乐作品,与团员详细介绍该作品应该如何进行鉴赏理解,还可以利用课前、课中休息时间进行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在上课时用三五分钟简单提问刚才播放的作品名、作曲者等,随后作简单介绍,持之以恒,熏陶积累,让团员能够深层次地领会音乐、启发自我,感受音乐之美,提升审美能力。
乐团是一个供音乐爱好者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是音乐素质普及教育的重要举措,我们不但要善于利用乐团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创造性能力等,还要利用乐团来传递优秀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