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的角度分析八十年代流行的歌曲

2018-01-24 01:51:38
黄河之声 2018年12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

李 静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307)

自从人类开始繁衍就应该有了教育,但不是现在所理解的教育。那时是从无声到有声的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应该多与生存有关的知识。随着日升日落、斗转星移、时间飞逝,历史长河留给我们无穷的知识海洋。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出现可记录历史、学习历史、发扬历史,也就赋予教育更多的信息和任务。许慎的《说文》中是这样解释“教”和“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解释的很清楚。“育,养子使作善也。”从道德、品行上遵循善。从教学内容上孔子《论语》中说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是指教育一个人要从诗书礼乐、社会实践、忠诚守信、思想情操等方面去实行。

音乐作为学校教育全面推行最早是在20世纪初期,也就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当时的一些政治改革家们,多数是早期的留学“海龟”们,他们走出国门看到了欧美以及当时亚洲发展较快的日本的变化和文明,知道了我们之间的差距,认为只有“学夷以制夷”,才能使我们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走出落后、闭塞,才能够迎头赶上。在教育上主张废除科举制度,建立新的教学制度,效仿欧美,兴办新式学堂,那时才有了音乐课,所创作的歌曲被称为“学堂乐歌”。当时的“学堂乐歌”多数是采用外国歌曲旋律填词的歌曲,逐渐才有利用民间曲调和创作的歌曲。

学堂乐歌的出现,不只是单纯的模仿欧美教育制度,而是认识到了音乐对人格完善的作用。音乐作为一种无形的空间和时间艺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人的审美价值。音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作为美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前面所说的作为艺术所起到的作用,还有在《2011年音乐课程标准》里所说的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音乐无国界,它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缩影、智慧结晶。作为具有特殊意义的八十年代的歌曲,不管是从教育意义还是艺术形式都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特点。邓小平主席1979年在中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说道:“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文艺界已经和正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过去受到人民欢迎的一大批文艺作品重新和人民见面。文艺工作者心情舒畅,创作热情高涨。短短几年里,通过清算“四人帮”的罪行和谬论,已经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诗歌、戏剧、电影、曲艺、报告文学以及音乐、舞蹈、摄影、美术等作品”。“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要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艺术者们通过他们的音乐唤起人们对生活的信心,对祖国的热爱,对亲情的呵护。

音乐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歌曲是影响力最大、传播最广、最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集合了音乐、文学、生活、社会、历史等等相关文化,即可清新婉转,又可激情澎湃,也可活泼俏皮,又可气势磅礴;既是时间的积淀,也是历史的见证。八十年代正是经过了重创后的彩虹,人人向往平安、温馨、美好的生活,歌曲以它特有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们敞开了一扇温馨、阳光、勇敢、坚定的大门,让人们感到温暖、喜悦、朝气,创作的歌曲多以抒情歌曲为主。当时欣赏歌曲的渠道一般是广播和影视,儿时记忆最深的是只要妈妈在家,就会随时听到收音机里播出好听的歌曲,那时还把收音机叫戏匣子,家家户户都有收音机。记得有一档节目叫《每周一歌》,《太阳岛上》《新货郎》《军港之夜》就那时听到了,郑绪岚的歌声优美、动听,“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上”听着好向往呀,那时才感觉应该看看蓝蓝的天空,感受徐徐的风,有了一种用身心感受生活的冲动。《卖货郎》郭松老师高亢明亮的音色生动活泼的演绎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个小角色,活灵活现,虽看不到人,但能感觉到郭松老师在演唱这首歌时肯定表情丰富、肢体语言利落。苏小明《军港之夜》那略些低沉的音色让人耳目一新,真能感觉到波浪起伏,士兵们感怀的心情。

八十年代中后期经济飞速发展,对于平民老百姓来说,当时最时髦的就是家里有一台电视机,每到晚饭后一家人都挤坐在电视机,既是被精彩的节目吸引,也是被科技发展的魅力所吸引。当时最有冲击力的国产电视剧有王扶林的《红楼梦》杨洁的《西游记》家喻户晓,可以说不只是影响一代人,是影响一生的经典影片,一个唯美一个武幻,其中的《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和《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经久传唱。在节目《艺术人生》《红楼梦》20年再聚首时王扶林导演介绍演员时曾说“因红楼梦里的角色年龄都很小,特别要求演员的素质,要求她纯、要求她真、要求她善、要求她美”,《枉凝眉》中的歌词是原著中的诗词,表达了纯真、善良的感情,歌曲旋律悲切凄凉、委婉动听,音乐要传达给人们就是的真善美的世界。《西游记》1986年春节播出,轰动全国,至到今日是被重播最多的电视剧,百看不厌。闫肃作曲、许镜清作词的《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表达的是一种乐观、豪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和人生态度,也代表了整个八十年代的精神。

改革开放使国人看到了世界,也让世界走进中国,在音乐上港台歌曲的冲击、欧美歌曲的渗透,使得我国音乐人及音乐创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像音乐发展史中古典乐派向浪漫乐派的过渡。音乐在追求个人审美和价值的基础上改变着、创新着。邓丽君的《小城故事》、《甜蜜蜜》那小家碧玉似的甜甜糯糯的声音传遍大街小巷;罗大佑的《童年》潘安邦的《外婆的澎湖湾》带着清新的旋律、清新的演唱红遍大江南北,通俗歌曲以其特有的音乐特点歌词通俗易懂、旋律简易流畅、生活化、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受到广大群众的喜欢。国内通俗歌曲其实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已经有很多创作是在1986年,100名歌手在首体同声高唱郭峰曲,陈哲,刘小林,王健等作词的《让世界充满爱》,开启了通俗歌曲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开端,将国内通俗歌曲的地位推到了浪尖上,当时还流行着不同音乐风格的歌曲,如“西北风热”陈哲词、苏越曲的《黄土高坡》:李文歧词、李黎夫曲《心中的太阳》、“摇滚热”崔健的《一无所有》《一块红布》。与此同时港台、欧美的影视歌曲也占了一席之地,《笑傲江湖》主题曲、《上海滩》主题曲使的粤语歌曲流行非常,追求时髦的年轻人都会唱上两句粤语的“浪奔浪涛”;《排球女将》主题曲、《雪疑》主题曲虽不能用原文将歌词演唱完整,但旋律都能哼唱;《人证》主题曲《桥》主题曲,学会了半中文半英文的流行且显水准的歌曲。还有众多经典传唱的歌曲,例如具有爱国情节歌颂家乡的歌曲《我爱你中国》瞿琮词,郑秋枫曲;《多情的土地》任志萍词、施光南曲;《希望的田野上》陈晓光词,施光南曲;深深表达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军旅歌曲《军港之夜》马金星词、刘诗召曲;《十五的月亮》石铁源、徐锡宜曲,石祥词,表达了军人既是铁骨硬汉也有侠骨情肠的情怀;思乡歌曲《望星空》石祥词、石铁源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邬大为、魏宝贵词、铁源曲,每每回想起家乡都是满满的眷恋;爱情歌曲《乡恋》马靖华词,张丕基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瞿琮填词、施光南曲;含蓄、委婉的表达着心中对爱情的向往。生活歌曲《牧羊曲》王立平词曲;《回娘家》龚爱书 佘致迪词,马殿银 周右曲;真实、风趣的描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校园歌曲《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韩先杰词,谷建芬;《校园的早晨》谷建芬曲、高枫词,展现了校园里无忧无虑、青春洋溢的年代。儿童歌曲《歌声与微笑》谷建芬曲、王健词;《大海呀故乡》王立平词曲;童年美好、惬意的生活。不管是哪种演唱形式、哪种创作手法,歌曲多是表达对祖国的忠情、对生活的倾情、对工作的热情、对亲人的深情、对自我的释放,充满正能量,温馨阳光、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在形成一种纯朴、和平、积极、诚信、友善的社会风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向往明媚美好的生活、激励人们前行、传承着民族文化、推开了了解世界音乐的窗户、滋润了心灵,它的这些特征完全符合了作为教育手段的音乐应该达到的审美目标。八十年代的歌曲能流传至今也是音乐中的美好一直留存在人们心中,值得回味。作为艺术工作者他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笔、虔诚的爱国之心和满怀的创作激情书写了音乐篇章,带给人们无限的温暖和美的享受,表达了不屈不挠的时代精神,追求真善美。

人改变世界,世界也改变了人。那些少有的科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等等,他们运用科学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大自然从依附到发掘到创造,世界变得更加精彩。可作为多数的普通大众则被世界、社会、生活改变着,被改变的人群时刻在学习、在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想,慢慢由被动变成主动。八十年代优美动听的歌曲改变了人们的心情、审美标准,被感染、被完善,影响了当时的青年一代。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曾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人在社会中生活、成长,周围的点点滴滴都无形中对每个人产生着影响,教育更大空间的存在在你的周围,让我们共同努力留住一切美好。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软件导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奇妙的“自然音乐”
什么是“好的教育”?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6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音乐从哪里来?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6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