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云青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在中国,电子音乐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学者对电子音乐的认识不是很透彻,不是很了解电子音乐的音乐理念。但随着不断的深入交流,逐渐对电子音乐有了深刻了解。
在最早的电影中是没有音乐的,只是凭着黑白动作画面来展现定影艺术。那个时期的电影时代被称作“无声时代”。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一部商业影片的电影伴奏是由卢米埃尔兄弟用钢琴演奏而成的,音乐与电影的首次结合诞生了,但画面和音乐的统一度很低,使得观众对影片的欣赏受到了影响。后来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导演们开始选择影片的某些情节来添加合适的电影音乐,将音乐以片段的形式加入到了影片中,使电影的画面与音乐完美的结合。此后电影音乐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影片中,彻底的结束了电影的“无声”时代。到了二十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导演重视起了电影音乐,逐渐的让更多的作曲家为电影创作音乐,从而使音乐成为了电影的一部分。
电影音乐逐渐的被不同类型的观众接受,随之专业化的电影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完整的制作模式也不断丰富着电影音乐。作曲家必须创作出能表达出某种特定情怀、特定含义的主题曲,要根据电影中人物的特征、性格、情感表现出来,尤其是电影的场景音乐、背景音乐,这些电子音乐在电影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在要进行情节或情感渲染或烘托时,使用的是场景音乐,能让这个场景更加的深入人心,让观众更能真切的融入到电影情节中去。而背景音乐是指用于衬托或强调电影的情节,在影片中一个特殊的场景或者是在人物对话时,会出现的音乐。
通过传统的电子音乐创作出来的早期的电影音乐,其音乐创作形式是混杂的。比如,一部影片拍摄完成后,需要对其加入音乐来渲染,当作曲家得到影片时,作曲家对影片内容进行赏析,完成音乐的总谱创作,演奏者按照总谱进行练习、演奏,然后形成电影音乐。如果导演对音乐不满意,作曲家会修改总谱,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联系演奏。于是,电子音乐的到来解决了这一复杂过程。谱曲者运用电子设备创作出音乐作品,当导演不满意于某一段音乐时,谱曲者可以很方便的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直接在电子设备上修改。现如今电影音乐制作手段中的编曲、剪辑等都给电影音乐的发展带来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使得影片效果更上一层楼、更深入人心。然而,以往的电子音乐制作手段的复杂,给人们带来很多的难题,在任何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点问题都可能使电影音乐制作的不够完美,经常会出现重新制作的情况。而这些都使音乐制作的效率非常的低,但后来电子音乐的制作技术出现以后,让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在之后的发展中,电子音乐更多的体现出它的优势,逐渐变的多元化,给电影艺术带来了多样性的音乐。
很久以前,电影中并没有音乐的存在,而是仅有萤幕上简单的对白。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迈进了人们的世界,二十世纪出现了带有音乐的电影。在此之前,电影和音乐就像不熟悉的陌生人,存在于不同的领域,也没有交集。二十世纪以前的电影音乐创作中,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被创作出来,虽然影片中丰富的人物情节伴随着音乐,至今在观看那几部影片时还是会感染很多人。但是当时是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下创作的音乐,用最传统的录音机作为录音的设备,一旦录制过程中,掺杂着噪声或者在演奏时出现了失误,全部都会被录制进去,创作过程既复杂又艰难,当时的创作环境以及制作技术基本达不到我们今天对电影音乐的要求。直到出现了电子音乐的制作技术后才逐步的解决了这些种种问题,不需要演奏就能够用电难来编曲操作,特殊的音乐效果可以随意配置,就能够完成一个很好的音乐作品,更让人惊讶的事通过电子音乐制作技术可以做出任何一种音乐元素。
电子音乐往往都可以让观众耳目一新,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中有着巨大的贡献,使电影片段能够深入观众心中,让观众身临其境。电影音乐与电子音乐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发展,适当的结合国家文化,历史背景,更重要的事精神文化,那就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经过时代的变迁,技术的发展,电影音乐已从人工演奏变成了电子音乐制作技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电子音乐制作技术的出现提高了我们对电影的赏析水平,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为了将电子音乐创作与电影音乐创作更好的结合与发展,作为音乐的继承人人,我们应当不断地创新,将电子音乐制作技术发展的更加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