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赵琪
纪念馆是为纪念杰出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而设的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三大类型之一。截至2016年,它约占我国博物馆总量18%[1],其中以革命类纪念馆数量最多。近年来,我国革命纪念馆的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仍有大量中小型革命纪念馆发展状况堪忧,可以说还处于“前现代”阶段,展陈水平低,观众吸引力不足,社会影响力下降。而受地方经济文化状况及纪念馆内部管理水平等影响,其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全面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展示水平”,“加强对革命文物的研究阐释,改进提升革命文物陈列展示水平,推出一批弘扬革命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革命文物专题展览,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2]。可见,提升中小型革命纪念馆的展陈水平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情境是情感和意境的总和。[3]从革命纪念馆的角度来看,“情”是观众的感情,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境”是纪念馆所营造的一种氛围,内容从整体建筑表达、空间分布,到展品、展柜、颜色、灯光、空气,且相互影响。情境是带有感知、情感和精神的一种无形的感染力。[4]观众进入革命纪念馆,也就进入了一种特定的氛围中。但是,每个人的感知却是不尽相同的,个人经历及情感可能与环境中任何因素发生反应而产生某种共鸣,进而形成人与环境的互动,即发生情境互动。从本质上说,“情境互动”是纪念馆展陈的内在要求。从字面上看,它有两层含义,即创造情境和增强互动性。究其根本,在于一条原则——以人为本,以观众的情感、观众的需求来组织展陈,增强观众的主动性。
对于革命纪念馆来说,创造情境并非新课题。我国革命纪念馆大都是在纪念对象活动的旧址建立的。陈列一般包括原状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前者是主体,后者为补充。[5]250这种陈列形式本身就提供了一个十分真实的场景。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尽管主题各有不同,很多革命纪念馆的展陈方式大多雷同,最常见的是以实物、照片为主,配合几组人物塑像、模型沙盘等,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甚至实物、照片也可能存在相似性。因此,中小型革命纪念馆的展陈要创造真正有情感、有互动、有记忆的情境,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中小型革命纪念馆是纪念当地相关革命人物或革命事件的场所,是地方革命记忆的重要载体。这决定了它的两个特点:纪念性,地方性。
第一,纪念性,这是纪念馆相比其他博物馆特有的社会功能。革命纪念馆通过收藏展示革命遗物来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传统上我们也一直在强调,革命纪念馆是对公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重在发挥教育功能。但从综合类和专题类博物馆近年来的发展可见,教育功能在不断弱化,而休闲娱乐功能在逐渐突出。当然,革命纪念馆的主题要更加庄严肃穆,不宜娱乐化,但是纪念馆要摆脱对公众高高在上的说教面孔,而应该以实实在在的展陈来说服观众,以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观众。只有以这样的定位来指导纪念馆的藏品征集、展陈、宣教等日常工作,才能真正得到观众的情感共鸣,真正走进观众的内心,才能最终实现纪念馆的社会功能。
第二,立足地方,打造个性。特定的纪念对象决定了各纪念馆藏品内容、特点的不同。因而纪念馆要准确地彰显个性特点,在展陈中要通过多种方式避免千篇一律。
纪念馆情境营造的基础是藏品,所要传达的情感是藏品表达的真实情感,不能凭空捏造,也不宜过分渲染。因此要对藏品做深入的研究,给每件藏品建立细致全面的档案,挖掘真实情感。在此基础上,通过展示技术的运用,将这些情感传达出来,并增强互动,促进观众的感知。但由于革命纪念馆主题的特殊性,在整体情感把握上要保持庄重,既不能过分强调趣味性、娱乐性,也不能滥用煽情、血腥等手段过分刺激观众。
中小型革命纪念馆的发展必然受到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制约,最直接的限制就是经费投入不多,这是一个非常无奈的现实。作为地方性革命纪念馆,在策划展览时必须要适应这一现实,量入为出,在现有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可能得到的条件,尽可能实现展陈水平的提升。
中小型革命纪念馆发展缓慢是综合原因造成的。要突破这个困境,取得“突围”,核心是要对其展陈进行更新升级。
为了将“情境互动”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展陈的设计中,我们在策展时要突破对“物”的陈列,适度打破单一的时间逻辑,就像电影情节编排中使用的种种艺术手法,纪念馆在展陈中要以故事化的思维,在深入挖掘展品故事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梳理与构建,使展览更富吸引力。“将原始信息进行加工,组织并使其具有情节性,是进行博物馆展示设计非常重要的关键”[6]。
吕梁山革命博物馆的藏品涵盖了晋绥边区革命军队的遗物、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遗物、边区政府的管理遗物、缴获日军的战利品等。其最大的特色是收藏了大量的政府公告、地契、房契、路条、收据、烈士证明等文书材料。在策展时,能否打破上述分类逻辑,通过情境将相关的展品关联起来,更完整地展现展示主题,是值得考虑的。例如,可以将征收标准布的政令,缴纳标准布的收据以及标准布制作的棉鞋、军装放在一起,从而将边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的史实非常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展品的关联,尽可能地还原历史,做更全面的阐释,甚至提供更多的解读角度。
目前中小型革命纪念馆的展陈水平较低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客观上获得的资金投入不足限制了纪念馆的发展。馆内缺乏专业策展人员。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专业人才,或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营造情境的具体方式有三类:陈列类、场景复原类、情景再现类。陈列类是将藏品按照一定的规律或顺序进行摆放,是最为传统的陈列方式。场景复原即是将历史上的某一场景进行复原,多以实物、塑像、模型为主,还可辅以恰当的光线、配乐,形成整体情境。情景再现则更为灵活多变,不必拘泥于实体场景,可以技术呈现,也可以充分引导观众进行想象。[7]我们在展陈设计时要根据展品及其特征选择最为恰当的陈列方式。
具体而言,要选择合理的材质、色调、光线、背景音等环境因素,来烘托整体气氛,合理策划空间分布,调控参观节奏,充分利用展厅之间的过渡空间。根据展品的特征来确定展柜的选择及其陈列形式。囿于资金的限制,中小型革命纪念馆可能难以大规模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但是在当今技术泛滥,人类情感抽象化、理性化的时代,回归传统的表达方式可能更易唤起观众心底的感动。例如,陕西三原县于右任纪念馆最令人称道的地方是,其展览中的文字说明内容均为繁体字手工书写。[8]这方面工作量固然巨大,但手写所传达的诚意和亲切带来的震撼是打印的标准说明所无法比拟的。再如,在展陈中设计一些道具、服装,引导观众“入戏”,投入展陈的故事中,使他们由被动的参观者成为主动的经历者,是打动观众的有效方法。
革命纪念馆所展示的历史是无法完全还原的,但是现代科技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3D、4D甚至5D放映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等,能够极为有效地再现过去的环境,将展陈的代入感推进了一大步。虚拟现实可以通过计算机等构建出虚拟的环境,跟真实事物一样逼真。增强现实技术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嵌入在真实场景中,实现“虚拟与现实融合与并存”[9]。通过这种技术,使观众完全“浸没”在情境中,并可与虚拟现实实时互动,实现对话、交流、反馈。南宋御街陆游纪念馆通过手机应用引入陆游的动漫人物做虚拟化导览,并事先对导览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定,使之符合不同观众的预期,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感官体验与印象,[9]带给观众更加个性化的体验。这种新技术在博物馆中应用还不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多媒体交互、多用户操作网络平台终端等技术的发展为革命纪念馆提供了更多与观众沟通互动的渠道,如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当前许多革命纪念馆已开通了此类平台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方式。除了订阅收看,观众还可以向纪念馆提出咨询、建议,这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互动,拉近了纪念馆与观众的距离。在这个方面,中国国家博物馆已获得了很多成功经验。[10]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中小型革命纪念馆在使用以上科技手段时要酌情做出最优选择。而且,互动不能完全依赖科技手段,纪念馆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些其他的互动环节或设施,如情景剧,不能敷衍了事。这种互动形式可以给观众在参观结束后留下一种回味,特别是对中小学生而言,可能收效更加明显。
纪念馆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纪念。目前我国对抗日战争的纪念活动已形成范例。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1]并均举行国家纪念活动。从2016年开始,全国20家抗战类纪念馆在12月13日同步举行国家公祭。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举办的国家公祭活动来看,参加代表涵盖了党政军及社会各界人士,得到了广泛传播,已成为南京全社会的重要活动。[12]其意义不仅是对抗日战争的纪念、对死难者的祭奠,更代表着中国人民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珍视。
作为地方性的中小型革命纪念馆,同样应该举办纪念革命先烈、纪念抗日战争等年度活动。“以史为鉴”,传承革命记忆,这是纪念馆的本职工作。只有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的社会职能,才能在当地居民心中逐渐形成印象,为纪念馆情境增加一分内涵。举办革命纪念活动,对于构建居民的精神生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革命精神,建设地方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中小型革命纪念馆要取得突破性发展,首先要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勇于创新,敢想敢干,把先进的理念应用于展陈设计中,以观众为中心,用情境化、故事化的思维去重新构建展陈叙事,切实有效地提高纪念馆展陈的艺术水平、科技水平,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在当前博物馆事业大发展的阶段,中小型革命纪念馆要准确定位,立足地方,挖掘特色,为地方红色文化的建设扛起大旗。
参考文献:
[1]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EB/OL].http://www.sach.gov.cn/col/col1952/index.html.
[2]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http://www.sach.gov.cn/art/2017/2/21/art_1030_137374.html.
[3]沈晓东,奚纯.辽沈战役纪念馆展示设计情境营造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4-67.
[4]邹思捷.自然生态博物馆数字情境互动设计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5]王宏钧.博物馆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50.
[6]王琳.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感传达研究[D].清华大学,2004.
[7]张曦.当代展示设计中“情境”的营造[J].大舞台,2013(3).
[8]王晓青.陕西省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现状研究[D].西北大学,2014.
[9]张小波.南宋御街数字化构建的情境互动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6.
[10]李秀娜.微博/微信:博物馆自媒体应用经验谈[J].中国博物馆,2013(4).
[11]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北京闭幕[EB/OL].http://npc.people.com.cn/n/2014/0227/c14576-24485884.html.
[12]张建军.纪念馆叙事的跨界表达[N].中国文物报,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