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
【摘 要】本文分析视觉识读能力的内涵及培养视觉识读能力的重要意义,论述通过感悟作品的内容、对比强化审美感知、在社会中运用鉴赏等培养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鉴赏 视觉识读能力 高中美术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B-0165-02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学要将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情感思想、审美情趣等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学会如何用图像传达并交流自己的想法,进而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建构。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对人生和自我价值有着强烈自我追求的阶段,在此阶段加强引导能促使学生构筑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促使学生展开积极审美,培养学生视觉识读能力,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一、视觉识读能力的内涵
视觉识读能力可以分解成三种能力,包括图像解读能力、图像审美能力、图像应用能力。视觉识读能力首先要建立在充分进行视觉感受的基础上,要对图像有一定的解读能力,对图像进行从形式到内容的审美判断。不仅如此,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刻的感受,要尝试对作品和社会生活、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并探究图像背后的人文意义。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视觉角度鉴赏美术作品,学会尝试運用美术术语和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尝试和他人交流欣赏美术作品后的感受。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尝试通过美术作品鉴赏,发现其背后隐藏的人文意蕴,探究其思想内涵;运用“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让学生尝试将自己发现的美术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高自身构图能力、色彩调配能力,尝试创作优秀的美术作品。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更为深入地探究美术作品,提高视觉识读能力。
二、培养视觉识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图像解读能力有助于感悟剖析
图像解读能力能调动学生的视觉,敏锐地观察并感知事物,辨别事物的外形,分析事物和其所处的空间之间的关系,并对事物的色彩、动态等进行综合剖析。
如在学习《古典主义绘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调动视觉欣赏《马拉之死》并对作品进行解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幅画刻画了一个狭窄的陋室,视觉上给人一种压迫感,马拉倒在浴缸中,手中拿着笔和信。画面的上半部分给人一种虚空感,让人觉得仿佛代表着无穷的空间,给人无限的遐想。通过欣赏这幅作品,学生能感受到马拉和其所处空间的关系,并且能从色调的选择上感受到一种压抑和悲哀的感觉。
图像解读能力有效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入手挖掘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归类,从形状、色彩、材质等多种角度感悟剖析作品。
(二)图像审美能力有助于感知判断
图像审美能力能帮助学生从心理学、美学等多个角度入手进行感知判断,对作品进行评价。
如在学习《古代山水画》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感受国画作品意境美的方式入手进行判断,尝试体会作品留白的效果,分析作品如何运用线条进行表现。又如在欣赏《六君子图》的过程中就可以尝试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展现松柏、榆树等植物体现出苍劲的笔法和独特的意境。这幅图画有一种天然冲淡的意味,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格调。
图像审美能力将美术鉴赏和文学、历史等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从多种角度入手对作品展开多维分析。
(三)图像应用能力有助于多维分析
图像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内容和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思考作者在何种境况下创作这幅作品,作者想要通过作品体现怎样的道德价值观,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要如何运用图像体现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在学习《古典主义绘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新古典主义绘画的精彩作品《司德拉托尼克》,让学生尝试从多种角度入手分析,说说该作品和传统的古典主义作品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从绘画风格入手分析,认为当时流行洛可可风格,但是作者认为其过于华丽,因此想要用新的方式来取代;还有学生从当时的时代因素入手分析,认为当时正好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因此作者想要用这种风格的绘画展现英雄主义的精神,起到宣传革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如何将图像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加以应用产生了一定的了解。
图像应用能力让学生尝试将自己代入到作者的角度,思考如果自己处于作者的位置,该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美术技能、如何绘制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作品,有助于促使学生在深刻思考中提高视觉识读能力。
三、培养视觉识读能力的方法
(一)感悟式,助力视觉解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构筑感悟式的美术课堂,帮助学生进行视觉解读,进而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打破传统的认知模式,尝试开拓自己的视野,进而多层次多角度地感悟美术作品。
如在学习《古代山水画》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欣赏《溪山行旅图》,然后尝试从多种角度展开分析。学生首先分析了作品的格局,发现整个作品都给人气势恢宏的感觉,一条瀑布从山腰直冲而下,山上巨石林立,让欣赏的人仿佛听到了水声,听到了人声和骡马的声音。其次学生可以尝试将自己代入到作品中,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有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行旅之人,正走在这气势恢宏的山岳之中,觉得整个人都仿佛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感受到大自然的恢宏。通过这样的感悟,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品一动一静的诗情画意,更真实地感受到壮阔的山水景象,体会到作者辽阔的心境。
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进行视觉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所得。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联想,尝试想象画面展现了怎样的情节、体现怎样的人物性格。在这样的赏析中,学生能逐步揭开作品神秘的外衣,进而提高审美能力,发展视觉识读能力。
(二)对比式,强化视觉审美
对比式分析能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将在某个方面相似或不同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尝试展开对比分析,在反复对比中,学生能逐步挖掘出其中的差异性,找到各自的特点,进而培养自己的视觉识读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就作品中运用了夸张和变形的地方,挖掘出作者的主观认识和内心情感,这样有助于学生展开对比分析。
在学习《古代花鸟画》时,教师可以将中国古代花鸟画和西方的静物画放在一起让学生展开对比,强化视觉审美能力。如可以将《双喜图》和《野兔》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学生会发现,两幅作品在表现手法、绘画思想、动静差异、神态展现、社会功能等各方面都有不同之处。从丢勒的《野兔》中,能看到野兔的细部刻画,体现了画“死”不画“活”的静物画创作思想,作者忠实描述自己所见的创作思想。但是崔白的《双喜图》就有所不同,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作者刻意描绘了兔子的眼神,体现了一种动态之美。在处理兔子毛发时也用了多種手法,不仅有细细的毛发,也有挺直的毛发,展现了一种自然之美。通过多元对比的方式,学生对于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之间的差别有了更多的了解。
对比式的鉴赏是一种深度的鉴赏,学生会透过具象的美术作品,进而观察到作品在内容、主题、形式等多种方面的不同点。这样的对比分析能让学生的视觉解读能力得到提升,进而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社会式,提升视觉应用
美术深度鉴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学会如何感知美、理解美、判断美,而且还要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某种问题,让学生学着透过图画的表面思考该作品的社会价值,进而提升视觉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美术作品和其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尝试了解作者的情况,分析作者的生平,这样能将美术鉴赏和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在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
在学习《现代主义绘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等多种现代主义绘画流派的作品,并让学生尝试结合当时的社会进行分析,说说为何会形成这种独特风格的作品。如有学生认为现代文明的出现是形成现代主义绘画作品的促因。摄影的发明动摇了古典主义写实的基础,因而画家想要展现一些摄影做不到的作品,体现自己的自我意识。同时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个人主义和创新意识,而宗教情感的衰弱和哲学的影响也对现代主义绘画作品的产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知道,现代主义作品的产生和当时的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要如何通过自己的创意展现更好的美术作品。
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将美术作品的赏析和自己所生活的时代结合起来,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要创作怎样的作品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样有助于学生展开深度鉴赏,培养视觉识读能力。
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不只是促使学生记忆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美术作品和作者的名字,还要通过指导学生如何鉴赏美术作品,促使其学会挖掘美术作品中深藏的美术观念,同时学会如何结合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和探究作品。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从浅层鉴赏走入深层鉴赏,进而培养视觉识读能力,提高自己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 娜,于梦溪.高中美术鉴赏课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34)
[2]王靖雯.图像识读素养培养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4)
[3]沈艳丽.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与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2(5)
[4]姚伯玉.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之我见[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