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升幼专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行为的策略

2018-01-23 19:03梁彩霞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梁彩霞

[摘要]针对当前幼专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态度积极,但相关法律知识严重不足、受社会法治氛围影响明显的现状,我们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措施加强依法治教建设,学校尽力提高幼专生法律素养,毕业生个人不断强化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社会各界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能够有效提升幼专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行为。

[关键词]幼专毕业生;就业侵权;应对就业侵权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1-004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1.020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幼专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态度和行为不仅关系教师个体合法权益的维护,也与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的相关联,是实现把我国建成一个人人学法、懂法、守法的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前期调查研究,课题组发现幼专毕业生普遍存在应对就业侵权的意识整体较高,但是应对就业侵权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亟待提升、应对就业侵权的行为受社会法治氛围影响较大等现状。

一、政府及相关及相关部门加强依法治教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产生于环境并受环境的影响和调节。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进一步指出,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社会环境中生活事件的直接影响,而且受发生在更大范围的社区、国家、世界中的事件的间接影响。调查中幼专毕业生普遍认为,社会上法治宣传的力度和依法维权的氛围直接影响自己应对就业侵权的行为选择。对于“提升幼专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主要途径”,超过一半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要通过“社会加强法制宣传”、“相关部门严格依法行政和管理”和“社会提供及时的法律援助”,这就决定了提升幼专毕业生积极应对就业侵权的行为,首先要从营造法治社会大环境开始。

(一)加大依法治教宣传力度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动各大高校开展就业普法宣传周活动,或者组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大学生就业权益”专题宣讲活动,深入高校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开展依法维权巡察月等活动,就大学生可能遇到的困惑进行答疑解难。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系列宣传活动,能够有效营造积极应对就业侵权的社会氛围,有助于幼专毕业生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二)完善大学生就业维权法律法规

当前幼专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行为不佳,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幼专毕业生自身法律素养不够,另一方面也存在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培养方式的改变,在校生兼职和暑期打工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顶岗实习不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达数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直接影响其社会认知,决定了他们踏入社会的行为选择。

当前我国维护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律规定多立足于保护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的劳动者,对在校生兼职和实习生的劳动权益保护微乎其微,造成大量学生沦为廉价劳动力或者权益侵害的对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组织法律界人士尝试重新界定劳动者,赋予在校大学生适当的劳动者地位,也可以像广东一样,制定《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对见习单位、校方和见实习生三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范,为实习生的依法维权保驾护航。

(三)加强对幼教机构的用工监管

法律的威严在于落实。幼专生的法律信仰来源于工作和生活实践。现实生活中幼专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无力,尤其是农村大量无资质幼儿园的存在和教师无证上岗的状况,不仅干扰了幼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有序竞争,而且造成幼专生对违法用工现象的麻木,这些都不利于幼专毕业生积极应对就业侵权意识的形成,更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教育主管部门和劳动监察部门可以组成专门的劳动纠察队,不定期对当地幼儿园的依法用工情况进行抽查,也可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或者建立网络举报平台,利用群众的眼睛,发动群众的力量,形成有利的监督机制,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调查,通报事件的进程并公布处理结果,维护群众依法监督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在幼教领域形成一个人人希望学法知法、愿意懂法守法、积极用法维权的社会氛围,必然推动幼专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能力的提升。

二、学校和教师提高幼专生法律素养

积极有效的依法维权行为离不开幼专毕业生个人的法律素养。法律素养指的是一个人认识法律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具体而言,法律素养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信仰和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是专门对学生进行法律素养教育的场所,培养幼专毕业生的院校和老师可以多维度着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一)利用课堂丰富法律知识。法律知识指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规定。对幼专生而言,法律知识结构至少要包含三部分:一是公民需要具备的法律知识,如《宪法》、《劳动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和《民法通则》等相关条款,了解公民拥有的基本权利和民事责任等;二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應具备的法律知识,如《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法规,了解幼儿教师需要熟知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的执业规程;三是与幼专毕业生就业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了解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具备应对就业侵权的基础知识;四是幼专毕业生应对侵权的相关法规,如《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仲裁调解法》等,帮助学生了解因签订合同、工资报酬、休息休假等产生争议后的维权途径。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或者结合就业指导课程,丰富幼专生的法律知识。

(二)通过活动强化法律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具备法律意识和正确的法律观念是幼专毕业生积极应对就业侵权的先决条件。只有幼专毕业生胸怀对法律尊崇、敬畏,遇事首先想到法律,愿意履行法律义务、尊重法律判决,才可能在实践中积极应对侵权行为,运用法律能武器依法维权。存在决定意识,意识产生于人们对现实的思考,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学校在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与法律法规相关的活动,如通过法律知识竞赛强化幼专生的相关知识,通过观看典型案例潜移默化地渗透法律知识和法律信念,通过组织辩论赛深化幼专生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的信心。endprint

(三)结合实践树立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对法律认识的最高级阶段,来源于社会更来源于个人的实际经验。在校生社会阅历少,实践机会也不多,教师可以收集幼专生暑期打工的相关事例,组织学生座谈,丰富他们依法维权的经验;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用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要尊法、守法;还可以聘请维权专家或者律师对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教给幼专生依法维权的技巧,介绍成功维权的案例,让当事人现身说法,强化幼专生依法维权的信念。

(四)通过训练提高应对侵权技巧。在签订协议或合同的过程中如何规避风险、避免落入聘任陷阱?争议发生后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找哪些机构能够得到帮助?学校可以通过模拟招聘会的准备、召开等环节,指导学生训练主张权利的技巧,训练收集、保存证据和使用证据的习惯;还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组织学生划分角色、分析案例、起草文书、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进行模拟民事、行政审判及仲裁的过程,帮助学生熟悉法律条文,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五)利用网络扩大法律宣传渠道。随着4G手机和WIFI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成为幼专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微信、QQ、微博也成为各大院校进行宣传和学生教育的主要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法律宣传或就业指导网页,发布最新法律条文或者新近发生的就业侵权或维权案例,方便大家了解相关法律动态;法律教师可以组建QQ群或申请公共微信,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生心声,发现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组织大家讨论,进行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或者或者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幼专生强化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对于“提升幼专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主要途径”,调查中有62.7%的被调查者选择“学生个人加强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显示了幼专生对这一问题的主动性。如何强化幼专生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认真上好法律和就业指导课。课堂依然是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课堂的集中讲授有助于学生在单元时间内获取足够的法律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系统地了解我国某些方面的法律变化;另外,教师一般来说对授课领域有较深的研究,能够结合鲜活的事例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有助于幼专生理解枯燥艰涩的法律条文,其针对性和时效性较高。

(二)持续关注相关法律电视节目。目前社会上有较多的法律电视节目,选取当前发生的典型刑事案件或民事案件,聘请全国知名法学专家运用最新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集专业性和故事性于一体,有助于法律法规的普及。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所有电视节目都可以在线回放,大部分幼专生具备手机视频的便利,持续关注法律频道或者《今日说法》等法律节目,及时了解社会上存在的法律热点及依法维权的途径,有效提升幼专生的法律意识。

(三)利用网络进行法律专项学习。网络社会最大的便利在于信息的開放与共享。当前微博、微信、QQ等公众平台的迅猛发展,任何事情都能达到瞬时传播、及时回应。幼专生作为在校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只要常存警惕之心,遇到事情多留个心眼,问问亲朋师长,尤其是上网百度一下,很多事情都无处遁形。借助某一事件深入学习,通过网络查询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专项梳理,融会贯通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有助于幼专生法律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双项提升。

总之,提升幼专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政府、学校、学生个人和社会的齐心推进,协同作为,不仅有利于幼专毕业生就业权益的有效维护,更有利于学前教育领域留住优秀人才,促进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的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封丽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