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兰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该阶段是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在该阶段的学习中,教师主要起一个引导作用,令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创新教学导入,让学生乐于预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前可以采用有趣的导入形式让学生们乐于预习。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个自主预习的目标为教学内容进行导入,并且这个目标具有一定的竞赛性质。在这样一个性质目标的激励下,学生们会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一个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看看谁能够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高速度、高质量地制作出圆柱和圆锥,然后我们对学生所制做出的圆柱和圆锥进行评比。”在这样的导入语下,学生们体内的好胜心被激发起来,纷纷开始自主地学习这一章内容,从中找出圆柱和圆锥各自的特点,并根据寻找出的特点制作图形。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设置悬念的方式进行导入,令学生们在悬念的推动下自主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比如说,当教师在令学生自主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节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几个生活中建筑物的图片,令学生根据图片判断那些图形属于圆柱、哪些图形属于圆锥。在这样一个问题的牵引下,学生们的心中会不自觉地产生疑问。这样一来,便会自主地去课本中寻找答案。所以说,创新课堂导入形式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从整体上来看就是提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并且将这些问题逐步解决的一个过程。这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简单难易之分,但却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导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比如说,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先拿出一个长方形纸片,然后将这个长方形纸片卷起来让学生们观察。学生们纷纷回答这个纸片变成了圆筒形状,并且有的同学会一边回答老师的问题,一边到课本中寻找答案。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这种办法便实现了将学生带入到自主学习的过程。此外,当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还需要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考慮,所设置的问题必须要符合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答案。所以,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也有技巧可言。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小学生们在自主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会不知道怎样学习,失去目标性和方向性。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告诉学生怎样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活动。首先,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已经掌握的旧的数学知识基础上找到新的规律和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习到的规律和方法,让学生们的数学能力得到延伸和拓展。其次,在小学数学教材当中都有一定的规律,每一章节都有自己所属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归纳出每一章节的知识框架,构建知识体系。比如说,当教师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令学生对这一章节中圆柱的知识特点以及圆锥的特点进行总结,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做出划分。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便会具有目的性。此外,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为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多数知识点都是理论性的东西,而小学生们经过动手实验,能够将理论性的东西转化为实践性的东西。比如说,当教师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圆锥来观察圆锥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教师还可以用教材上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会将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之中。
教育一直在倡导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强调学生们能够主动建构起知识点。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就是要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必须要根据小学生们所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准备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过程。同时,教师还必须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自主学习方法的引导,令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塘山镇星光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