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沙的风铃

2018-01-23 06:58王国华
椰城 2018年1期
关键词:深圳妻子生活

王国华

2011年4月,我在网上看到招聘启事后,给深圳一家媒体投了简历。

其实那两三年我一直在向珠三角一带投简历。在东北生活了十几年,娶妻生女,生活安定,在圈内也有点小名气。一个朋友告诉说,某年他去参加全国副刊年会,上百家报纸的副刊部主任,提到我,多半说打过交道,未到场的我反而成了他们之间的粘合剂。但我内心一直蠢蠢欲动着,越到后来越按捺不住。四十岁之前不离开,就没有机会了。我的目的地很明确——珠三角。深圳最好,广州、东莞、珠海、中山、佛山之类也可以考虑。一是对岭南风光充满向往,二是离得远。既然离开,越远越好。还有一点,就是冥冥之中感觉珠三角与漂泊有那么一点联系,少年之梦想可以借此与现实有个交接点。

很快,我接到面试的通知。那年五一,我乘飞机从遥远的东北到了宝安机场,然后打车赶往后来所在的单位。老总放弃休息接待了我。整整一个下午,我们都在谈如何改造版面,让内容更上层楼。这是一位很有事业心的老总,他对我表示满意,但也提醒我慎重考虑,这么大年龄背井离乡,要全面衡量。而我当即暗下决心,回去就办离职手续。机会难得,稍纵即逝。能有人欣赏你,这是缘分。

人到中年,生活轨迹发生改变,其实还是有阵痛的,这便是分离之苦。

我和妻子从恋爱到结婚,十多年几乎天天在一起,彼此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偶尔出差,每天都要打电话,有点小别胜新婚的意思。我写过一篇文章,名为《不分离》(收入我的散文集《中年奴》中),里面提到自己有一次到外地面试归来,夫妻二人去小饭馆庆祝应聘失败(有点奇怪吧)。妻子说,长春的日子这不挺好嘛,想吃什么都有,物价还低。和妻子去买东西,很重的一件物什,我扛到楼上,又扛下来。妻子说,平时看你没用,关键的时候,有还是比没有好。话里话外都希望我打消去外地的念头。

这次去深圳面试,妻子基本也是抱着“你去转悠一圈回来就死心了”的心态,没想到我这么快就做了决定。其实这个决定也不是完全的武断。我跟两个最亲密的朋友沟通了一下,获得了支持。此外还问了父亲和岳父,他们都没什么文化,我平时跟他们也没什么话可说,但到了这个年纪,在人生重大问题上,非得问一下老人,心里才踏实。他们的意见也许没什么实质效果,更多的是心灵上的依靠。如果他们都不同意,也许我真的就打退堂鼓了。

我决定买票去深圳时,遭到了妻子激烈的反对。临行前三天,她每天晚上都哭一场,说着说着就哭起来。我心里乱糟糟的,随时都有退掉机票的冲动,仿佛在悬崖边上走路,一不小心就掉下去。当时若回心转意了,今天也许是另外一种状况。这里没有好坏之分,想来却都是生活的歧路。妻子埋怨我最多的一句话是,咱们结婚这么多年,什么事都是商量着来。你这次却连商量都不肯商量。

如火的骄阳,潮湿的阵雨,林立的高楼,凌乱而充满生活气息的城中村,随处可见的蒲葵,以及林荫下扑鼻的花香,带着一个简单的皮箱,深圳,我来了。

刚开始那段时间,我和妻子每天都要视频通话。我经常添油加醋地给她讲这边的见闻,水果啦,热带植物啦,尽量生动一些,好玩一些,她则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我知道她是听不进去的,她最关心的是我到底决定留下还是回去。如果回去,什么时候回去?

有一天剛打开电脑,彼此对视片刻,妻子突然哭了,眼泪哗哗地流。我无语凝噎,一个劲儿向她道歉。但她还是关了视频,打下一行字:“我不想再说什么了。你早点休息吧。”

一个来深多年的朋友说,背井离乡,前三个月最难过,各种煎熬。这三个月一定要想方设法见次面。 此话应为经验之谈。也巧,一个多月后,辽宁教育电视台要搞一个二人转论辩会,邀请我去当嘉宾。沈阳离长春非常近,正好可以见个面。我赶紧告诉妻子,约定在沈阳相聚的时间。

到达沈阳的那天晚上,正赶上妻子上夜班。她下班后乘火车赶到沈阳。一路上我们不断互相打电话,询问车到哪儿了,计算还有多长时间到站。等她从出站口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出现时,已是凌晨两点多。一个多月的漫长分离,那种感觉非旁人可以理解。我们紧紧拉着手,仿佛怕失去彼此。

第二天参加节目录制,第三天晚上又要分开。短暂的相聚后又是一个漫长的分离。在沈阳火车站,妻子说,干脆咱不回深圳了,一起回长春吧。

唉,也只能这么说说而已,生活推进到这一步,岂能轻易调头?

九月份的一个早晨,妻子打电话来,直接大哭,怎么问都不回答,只是哭。着实把我吓一跳,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才知道是跟孩子生气了。我理解妻子的无助。我在身边,哪怕一句话都不说,起码也是支撑和分担,现在她的崩溃,就是这种无助的集中爆发。

过惯油瓶倒了不扶的生活,到深圳后,什么都要从头开始。最简单的像使用银行卡,使用洗衣机等都要学习。深圳蚊子多,还要买蚊帐,搭蚊帐。倒不是生活弱智,而是在家中这些活儿根本用不着我,现在自己都磕磕绊绊地学会了。自力更生,也是一个新世界。

最大的伤害还是来自身体上的。

因为要认识和结交一些人,进入新的圈子,喝酒时便缺少节制。有几次,跟陌生人喝酒,人家说,你是东北来的,肯定能喝,那就喝一点吧。结果喝得呕吐不止,人事不省。想来完全没必要,那几个人我甚至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了。所以,凡是逼你或者怂恿你喝大酒的,必不值得深交,装豪爽的后果只是害了自己。此为一种心得。

在家人来深圳之前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一个人住在出租屋里,心基本在空中飘着,没落过地。跟朋友聚会时灯红酒绿热闹非凡,一回到租住的房子里,心又飘起来。“一颗飘着的心”,这不是一句文学语言,而是一种非常现实的存在,这种存在会侵略身体,让身体不舒服,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伤害。简单概括,就是心情影响到心脏。

那段时间,经常心脏不舒服,自己也不懂得保护。有一个晚上,朋友请我去喝咖啡,边喝边聊,不由多喝了两杯。店主说,自己每晚都要喝点咖啡,否则睡不着。而我似乎正相反,那天晚上回到家,心脏又难受起来,躺着也不行,坐着也不行,只能把后背垫高,靠着被子睡。有个成语叫“高枕无忧”,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人,一定心脏不好。endprint

那天晚上我告诉一个朋友,第二天上午一定记着给我打电话。一个人孤零零地住着,死了都没人知道,这实在太可怕了。

我能迅速在深圳产生融入感,一方面是深圳不排外,“来了就是深圳人”,一方面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交了一批朋友。

我首先给本地作协主席打了电话,这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大哥。他当时正在外地出差,让我先联系一下他的助手、副主席兼秘书长老高。跟老高联系上以后,他把我引荐到几个饭局上,认识了本地文坛的一干人等,这就算进入了圈子。

那时经常去的还有雁盟酒店产业文化园,诗人奇志在那里开了个名为“私语咖啡”的小店,墙壁上写满诗人的签名和赠言,好多港台诗人、本地文人都留下了笔迹,有那么一点另类的感觉。但这地方太偏了,生意不怎么好,经常看到奇志无聊地坐在那里翻书。他同时在做大理石生意,似乎不指着这个挣点钱。不过后来还是挺不住了,把店铺兑给了别人。

私语咖啡馆关门后,我失落了好一阵。初到一地,最先接触的那些人和事物在心上刻下烙印,显得最为宝贵。但深圳是个神奇的地方,民间的力量生生不息。不久在同一地方,一帮文化人又搞了个叫”打铁文艺社“的活动场所,热热闹闹地折腾到现在,看样子能活到天荒地老。

唯一不属于圈内同仁的人是刚哥。在一个饭局上见过一次面后,很投脾气。他时不时打电话来说,中午一起吃饭啊。反正我一个人,就说好啊。于是一起去吃。他厨艺好,擅长炖鸡。一整只鸡,几乎不放什么作料,炖好后端出来,喷香。他会享受生活,给我讲解红酒的喝法,把自己做的一些手工制品展示给我看。一个破旧的轮胎,他居然能改成一个茶台。

我很长时间内都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也没有问。深圳移民来自五湖四海,背景复杂,如果人家自己不说,很多东西都不便问。他不上班,也不缺花销,不晓得到底哪里来的钱。后来才发现,深圳这样的人还不少。原来,有些人来深圳早,攒了些家底便不再工作,一心一意享受早些年的成果。我认识这么一位,把钱投到一个电子厂,每年以股东身份拿分红。老婆没事到香港購物,丈夫则跟文友们一起写诗玩,也是其乐融融。

这些都是知道进退的人。外地人眼中,深圳节奏快,贴着“紧张”、“励志”、“奋斗”等标签。殊不知,这个地方懂得”停下来“的人也不少。他们是深圳的另一面。

刚哥喜欢研究各类经济大势。2011年末,他劝我赶紧买房子,说这是最低点,可以出手了。那时深圳房价正处于盘整期,很多人持币观望,有人判断会继续下跌,连房地产中介都这么认为,结果一年后房价大涨。因为我还没决定是否在深圳定居,甚至犹疑着要回去,所以没有买房。两年后再买时多花了七八十万。

刚哥做事非常靠谱。我晚上心脏不舒服的时候,都是让他第二天某个时间给我打电话,他肯定会按时打过来。

那段时间很多朋友帮助过我。他们并不热情似火。大家都很忙,有的一年也聚不上几次,但心里彼此认对方为朋友。这种散漫的方式,挺好。

在深圳,我最早学会的一门技艺是斗地主。老昌他们几乎天天都在斗地主,大呼小叫,啤酒香茶。斗地主跟东北的打百分差不多,只是稍微复杂一些,更讲究配合,我一个下午就学会了。到了傍晚,我居然鬼使神差地给老婆打电话说,自己打了一下午牌感觉心情放松多了。老婆在电话里怒斥我,你出去是干事业,还是去赌博?什么周末啊,周末也不行,你打牌就是不学好!

价值观绝对正确。可那时还没有微信,很少上微博,总得排解周末的孤寂和无聊啊。我业余时间基本就是读书,读了大量的书。有一个周末,在家中看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放的京剧《锁麟囊》。演到薛湘灵流落异乡,三次对着胡婆的背影说“胡婆,你可要回来看我”的时候,居然看得落泪了。也许是触景生情吧。人到中年,早过了多愁善感的时候,发生这样的状况,应是一个人独处的结果。

我租了一个三室两厅的房子,有人问,你一个人要这么大房子干什么?我说大房子舒服嘛,老婆孩子来的时候也够住。我还买了好多啤酒,把冰箱塞得满满的。周末经常有朋友或者同事到我的住处斗地主,有时甚至两三桌同时开战。客厅里一伙,卧室里一伙,从白天打到天黑,吃完饭接着战斗。我困了先睡,他们后半夜才走。我第二天早晨起来还得收拾他们的残局。

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其实是很可怕的,总有一天要出事。心内惶惶,斗地主是麻醉药和精神依托。这个精神寄托很容易走让人火入魔,误入歧途。等妻子女儿都来到深圳后,生活进入正规,对斗地主的兴趣逐渐变淡。虽然有时候也玩一玩,但不再沉迷。

有必要补充几句。那一年,我在工作上相当着力、用心,每天基本是最早坐在办公室,最晚走人。其他人按部就班,我则小心翼翼,绞尽脑汁创新。我名为部门主任,实则光杆司令,一个人首先搭起架子,设计各种方案,然后根据需要隔一段时间进一个人,半年时间终于把一个部门及相关工作像模像样地开展起来。印象比较深的一次,处理突发事件得到领导肯定,在会议上公开表扬我。

但奇怪的是,我们每天大部分工作时间是无法记录的,记录的似乎都是边角料,是非正常生活,正常的部分被忽略了。大而扩之地想,所有的历史,记录的都是非正常的生活,我们看到的历史是一部偏见史,是一部残缺的、忽略了正常生活的历史。秦朝的人怎么吃喝拉撒,每天怎样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没有人知道。我们记录的是相互征伐,金戈铁马。朴素的工作、平庸的生活完全没有被记录。

哪个才是真正的生活?不知道。

我记录下这些,是想留下一点记忆,然而,也是一个小小的非正常生活的记录。

而我喜欢、享受现在的不值得记录的平庸生活。endprint

猜你喜欢
深圳妻子生活
我胖吗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怀才不遇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