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在用压力管道长期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导致压力管道失效,压力管道定期检验是保证其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压力管道检验过程中,使用单位和检验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做好检验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在用压力管道;检验;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Q05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4-0000-00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压力管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涉及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危害性极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管道日趋高参数、结构多样性,其工作条件也越来越趋苛刻。截止2016年底,我国在用压力管道47万余公里,使用年限大多在3~20年,超期服役现象普遍。为保障压力管道安全运行,我单位2010年以来,共计完成压力管道全面检验(以下简称“管道检验”)3万余条,有力保证了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也在管道检验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现将管道检验工作做一简要总结:
1管道检验的依据:
(1)《特种设备安全法》;(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4)《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5)其它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2管道使用单位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管道使用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普遍缺少甚至没有原始设计、安装、修理改造资料及运行管理的相关记录。
(2)管道安装质量良莠不齐,许多管道存在原始质量缺陷。
(3)管道运行状况不淸(包括使用参数掌握不准、内外腐蚀情况不祥等),不易确定重点检验部位。
3检验单位在组织管道检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1)检验前检验人员应编制检验方案,并且通报使用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明确管道检验的项目、方法、部位、比例、檢验进度等事项。进行技术交底要细致并确认 。
(2)应与使用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建立相应的联系沟通机制,以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3)检验单位应建立相应的技术保障机构和后勤保障机构,保证检验发现问题时得到及时处理和检验人员得到休整。
4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使用单位对压力管道安全使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本单位压力管道的安全责任意识不强。一些单位从事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的人员不具备相应资格或能力,对管道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缺失。
(2)使用单位建立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档案和安全管理制度不全,保管不善。
(3)使用单位安排压力管道定期检验工作不及时,管道全面检验和年度检验计划内容项目不全,不能及时上报使用登记机关和承担相应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
(4)使用单位对进行全面检验的现场准备工作不充分,不能保证被检管道处于适宜的待检验状态、不能提供安全的检验环境(如清洗置换,拆除保温,搭脚手架,打磨除锈,配备起重设施,提供检验用电、水、气等),协助检验单位进行全面检验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如办理各种作业票、提供管道位置、参数等)。
(5)检验前的现场准备工作易造成压力管道损伤,如:过度打磨、防腐蚀层损伤,外力作用使管道损伤、变形等。
(6)由于检验时间紧,工作量大,留给检验前的现场准备工作的时间少,使用单位也为节省检验支出,造成拆除保温面积不够,表面清理、介质置换不彻底残留物较多,打磨除锈粗糙度达不到检验要求,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要求,尤其是高处脚手架的搭设更是差距较大。
(7)由于工业管道定期检验是在装置停产检修期间进行,检验时间紧,现场环境复杂,交叉作业时有发生,又因装置内管道布置数量多且紧凑,极易造成被检管道标识不清,检验标的的错误,客观上也影响检验质量。
(8)检验前准备(包括检验方案制定、资料审查、现场条件、设备仪器检定校准、检验工作安全要求等)工作不符合要求, 检验单位与使用单位落实检验方案不细致不深入,技术交底不充分、深度不够。
(9)资料审查不能全面了解管道状况,存在资料审查不细致,也由于使用单位提供资料不全,没有完整的原始数据,造成无法全面了解管道实际情况 。
(10)制定的检验方案针对性不强,雷同之处较多;检验方案制定中检测部位选择不合理,存在同一部位多次检验中重复检测现象, 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检验人员对上次检验报告等资料查阅不细致、不认真,或者从现场准备工作的难易,以及检测工作的方便角度考虑问题,经常出现地面或下部检测工作量大,且历次检验检测重复同一部位,而对上部或高空检验检测的比例数量较少。
(11)检验单位和检验人员在检验的安全防护方面,以及严格遵守使用单位安全生产制度方面不能完全满足相关要求,存在不办理作业票就进入现场进行检验检测,个人防护不符合要求,车辆不按指定路线行驶、停泊等问题。
(12)检验过程中,按检验规程要求抽查的比例、部位不能完全代表整条管道状况;依据的法规、标准不能完全反映管道的合于使用原则,有些数据要求偏严,如:对于气孔直径的限制(非深孔),以及夹渣的宽度等要求偏严;缺陷在厚度方向的测量,实测值与检测评定值有差距,一般情况是评定值大于实测值;检测中不合格缺陷的扩大检测比例执行情况不好,经常是一次性增加比例,或按原规定比例执行无增加。
(13)检验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影响缺陷的检出和定位、定量、定性。恶意漏检、造假等情况时有发生。
(14)现场检测不按工艺文件、标准要求进行检测。如:射线检测不满足某种r射线检测条件要求的,使用了r射线检测,如:壁厚小于10mm的管道使Ir192进行双壁透照,拍片有效长度也不符合要求,为了赶进度,有一次拍两张片现象;超声波检测不满足最小厚度要求而使用超声波检测等情况时有发生;在管道壁厚测定中,壁厚的测定不准确,以少代多,测一点记录上填写多点。
(15)用严密性试验代替压力试验。由于企业管道间操作参数、介质不尽相同,而装置停车检修时间有限,所以压力试验和严密性试验一般在装置开车试运行时统一进行,而不是单独进行,造成试验压力达不到规定要求。
(16)检验发现设备存在需要处理的缺陷,由于时间紧,简化了程序,经常是检验人员口头通知使用单位检验情况,修理单位也不制定修复方案便实施修理工作,给压力管道使用安全埋下隐患。
(17)部分全面检验报告结论不够准确,内容不够完整,记录填写不认真、不齐全。
5管道检验中常见缺陷
(1)管道位置不当或结构不合理;(2)管道组成件材质与原设计不符、材质不明、材质劣化和损伤;(3)管子或管件局部减薄、全面减薄;(4)焊接主要缺陷:咬边、错边、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裂纹等;(5)管道组成件缺陷:皱褶和重皮、碰伤、变形;(6)管道支吊架异常,安全保护装置、阴极保护装置和蠕胀测点等损坏。
6做好压力管道检验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压力管道安全运行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和责任意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加强压力管道安全相关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
(2)积极采用检验检测新技术、新工艺,如高温测厚、超声相控阵、超声C扫描检测、超声导波检测、三维激光扫描、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等新技术。
(3)对现行检验机构进行改革,目前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尚处于发展时期,规模普遍偏小,体制机制僵化,国际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转制整合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ND/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S].
[2]质检总局关于印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通知(国质检特【2016】91号)[S].
作者简介:王庆云(1962—),男,辽宁辽阳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特种设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