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翼
张宾,字孟孙,赵郡南和人。生于官宦之家的张宾自幼饱读经书,才华横溢,史称其“豁达有大节,而不拘于章句之学”。张宾素有远大抱负,他曾感慨地说:“我自感智算鉴识不亚汉代张良,只不过未能遇见汉高祖刘邦那样的明主罢了。”
张宾曾任中丘王帐下都督,但终非所望,不久即托病辞免。西晋末年,中原大乱,反晋起义烽火四起,不少州郡刺史也乘机割據自立。在动荡乱世中,张宾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纵观风云,审视政局,谨慎地寻觅着自己的位置与归宿。终于,他所向往的汉高祖刘邦式的人物出现了。晋永嘉三年(即公元309年)夏,石勒率军攻下巨鹿、常山,人们踊跃投奔石勒,参加义军石勒的队伍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此时,张宾对亲友说:“我历观中原诸将,皆为庸才,唯独这位胡将石勒雄才大略,可望与其共成大业。”于是,张宾满怀勃勃雄心地投奔石勒。
此时的石勒已认识到汉族士人对其反晋大业的极端重要性,正在大力招募智士。对于张宾的到来,他如获至宝。他将张宾等士人集中编为一营,称为“君子营”,以张宾为谋主,从而形成以他为核心的智囊团。
石勒起兵初期,缺乏谋略人物,在政治军事上难免带有盲目性,曾几起几落,屡受挫折。自从张宾投奔之后,石勒开始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特别是采纳张宾的主张,定都襄国,建立了稳定而巩固的根据地,有步骤地消灭各割据势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从此,石勒的反晋统一大业发生了根本转折,军事斗争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张宾以广博的学问和过人的智慧,帮助石勒制订了许多正确的战略战术。每逢重要历史关头和出现危机的关键时刻,正是由于石勒采纳张宾的正确主张,局面才转危为安,由败而胜。公元310年,石勒攻占冀州诸郡,次年又在苦县的宁平战役中大获全胜,消灭西晋十余万主力军。在接连多次取得军事胜利后,石勒萌发了进据江南的想法。而张宾认为,石勒的队伍多为北方人和胡人,其军事优势是骑兵,在江河纵横的江淮地区难以发挥优势;且江淮靠近东晋大本营建业(今江苏南京),割据江南难以成功。
于是他力劝石勒还军北上,石勒不听。结果,在东晋优势兵力的进攻下,石勒军粮不济,士兵死伤严重,如不迅速转移,后果将不堪设想。危急关头,石勒采纳张宾的建议,及时还军北上,迅速摆脱困境,得以转危为安。
公元319年2月,石勒于襄国称赵王,后称帝,建立赵国,定都襄国,设置百官,加封张宾为大执法,专权总揽朝政,位居百僚之首,后又加封濮阳侯。
张宾任宰相后,对石勒更加忠心辅佐,鞠躬尽瘁,为后赵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杰出贡献。张宾以其博学多才,定律令,整纪纲,建礼制,定九品,兴科举,为石勒建立和完善了以汉文化治理国家的体系和制度。
有一次,石勒举行国宴,邀请群臣参加。身为宰相,张宾每次参加这样的宴会,无论对方地位高低,他都要向对方敬酒。可当他捧着酒杯走到国丈、左仆射程遐的面前时,程遐因嫉妒他受宠,看也不看他一眼,而是与旁边的一位大臣谈笑风生。气氛顿时尴尬起来,不过张宾却丝毫不在意,而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到别处敬酒去了。
第二天的朝会上,石勒提出要修建一座新皇宫。程遐提出反对意见:“现在正值春耕,如果大兴土木,势必会征用数十万的百姓而荒废农事。”石勒对唱反调的程遐很生气,要治他的罪。这时,张宾上前奏道:“如果因为一己私欲而扰乱天下百姓生活,实在不是明君所为。”张宾的劝说让石勒打消了修建皇宫的念头,程遐也免遭处罚。回去的路上,一位大臣问张宾:“昨天的宴会上程遐羞辱了你,你为什么还要帮他说话?”张宾反问他:“你吃隔夜饭吗?”大臣说:“隔夜饭不能吃,吃了会伤胃。”张宾说:“这就对了,隔夜仇更不能记,记了损气量。况且,程遐今天顶撞皇上,不是为他自己,而是替天下苍生着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