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华++++陈海峰
摘 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居民数量增多,相应的居民居住需求增大。为了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近些年城市内高层建筑迭起,相应的电梯也被广泛地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但从安全角度来讲,电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加强电梯技术改造规范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以下本文将着重分析电梯改造的安全技术问题,进而探讨如何有效落实电梯技术改造规范管理,希望对于保证电梯安全使用有所作用。
关键词:电梯改造;安全技术;问题;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一、电梯改造的安全技术问题分析
(一)电梯改造中遇到的问题
对以往电梯改造实际情况予以分析,确定老旧电梯改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安全技术问题,具体表现为:
1.电梯改造不科学
大多数的老旧电梯的主控电路都是继电器,因电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会导致继电器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损坏等,导致起接触点较多,进而增加了电梯故障的几率,同时也给电梯其他系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了电梯的安全性。所以,在具体进行电梯改造的过程中应当将目光落在继电器上,通过维修或替换继电器等措施来改善电梯容易故障的现象。但在实际的电梯改造中,改造人员往往是针对故障部位进行维修和改造,没有探寻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而忽略了继电器的改造,导致电梯改造的科学性不高。
2.未能有效解决电梯旧患
电梯改造的目的是提高电梯的安全性,保证电梯能够长期安全运行,使人们出行方便、快捷、舒适、安全。所以,在具体进行电梯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改造人员详细的了解电梯结构及故障点,科学合理的运用安全技术来进行电梯改造,从而有效解决电梯安全隐患。但是,一些改造人员并没有彻底的、有效的改造电梯,导致改造后的电梯依旧存在安全隐患。例如改造人员在进行老旧电梯改造中没有通过固定凸轮装置手动开闸,直接撤销人力操作,制动机制不会闭合,此时利用扳手旋转其方向,将极大程度地增加轿厢冲顶时间的发生率。
3.未严格遵守电梯改造安全技术规范
依据《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定》中相关规定,详细了解电梯实际情况,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电梯改造,如此才能有效消除电梯故障隐患,使电梯恢复到最佳运行状态,保证电梯安全运行,同时提高电梯使用寿命。但遗憾的是因为某些改造人员素质不高或其他因素所致,导致电梯改造并没有严格遵照电梯改造安全技术规范来执行,那么电梯改造难以达到标准。就以电梯运行中不能打开层门这一故障情况来说,改造人员为了节约改造成本,未按照电梯改造安全技术来处理故障,而是直接在原门锁上并联一个与门方向平行的永磁感应器,那么在电梯关闭时,永磁板会插入永磁感应器内,整个并联电路被接通,如此可以有效降低电梯故障率。采用此方法的确能够有效解决问题,但是致使电梯运行时不能打开层门的症结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电梯依旧存在安全隐患。
4.电梯改造过于重视外观,轻视安全
就理论上而言,如果电梯的轿厢未对电梯的运行产生明显的影响,出于成本控制的因素,电梯改造时并不需要对整个电梯轿厢进行更换。但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业主对电梯外观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好营造豪华的电梯。施工单位为了满足业主的这一要求,在电梯改造的过程中会特别装饰电梯外观,如轿厢地面铺设大理石、轿厢顶部按照恒温空调等,这会影响整个电梯的平衡系数,加之改造人员不注重有效解决电梯故障隐患,致使电梯改造效果不佳,那么在后续电梯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依旧很大,直接威胁到居民的生命安全。
(二)电梯改造应当注意的问题
其实,电梯改造是比较复杂、烦琐的,容易遗留故障隐患或者容易受到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电梯改造效果不佳,所以,为了提高电梯改造的水平,使之满足电梯改造安全技术的要求,在具体展开电梯改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电梯型号选择
电梯选用的合理性,主要是根据电梯是否具备良好的输送能力,而输送能力的标准必须控制在运行高峰期五分钟以上。以此为标准,在具体进行电梯改造的过程中,选择最为适合的电梯类型,以便电梯改造后能够有效、安全的运行,保证人们出行方便、快捷、舒适。
2.井道尺寸控制
在具体展开电梯改造作业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严格控制井道尺寸,也就是事先测量好井道尺寸,合理设定电梯轿厢载重量及其他重要指标,进而科学、合理的改造电梯,如此可以有效避免井道浇筑致使滑膜位置变化现象发生,降低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3.厅门尺寸控制
一般情况下,电梯门口两侧的水泥保护层比较薄,而柱钢筋又在水泥保护层下面,所以在调节电梯门口位置时不加以注意容易切断钢筋。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引发不必要的麻烦,改造人员应当注意按照技术标准及施工要求,严格控制厅门尺寸,合理调节电梯门口的位置。
4.接地线、底坑深度的控制
为了提高电梯改造后新电梯匹配程度,在具体进行电梯改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有效控制接地线、底坑深度,也就是根据施工要求,规范化、合理化的进行接地施工作业,保证底坑深度适宜,能够满足接地要求,并且有效的保護接地线,之后进行接线,以此来提高接地线的兼容性,为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创造条件。
二、电梯技术改造规范管理的措施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及对电梯改造工作的分析,确定电梯改造不到位或不规范与未有效实施电梯技术改造规范管理有很大关系。所以,在人们甚是担忧电梯安全的情况下,应当注意有效落实电梯技术改造规范管理,按照电梯改造安全技术规范,严格管控电梯改造作业,以便有效的、全面的消除电梯故障隐患,提高电梯的安全性。
(一)进一步细化电梯改造的安全技术规范
其实,很多时候改造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电梯改造安全技术规范来进行作业,主要是电梯改造安全技术规范内没有具体说明或者没有相关条款。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存在,降低电梯改造的安全技术水平,在强化电梯技术改造规范管理之际,应当注意进一步细化电梯改造的安全技术规范,也就是从学术角度出发,统一描述电梯改造相关定义,以便改造人员能够正确理解相关术语;对电梯改造的技术要求予以完善,也就是详细且全面的分析电梯改造,明确电梯改造涉及的安全技术,进而详细说明技术要求,如电梯改造相关技术参数、电梯型号选用的要求、电梯改造图纸的要求、电梯能耗要求等等。endprint
(二)对电梯改造单位进行资格评审
电梯改造单位是否具有较高的资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能否委派出专业的、优秀的、经验丰富的改造人员来进行电梯改造,提高电梯的安全性。为了提高电梯改造水平,保证电梯改造后电梯安全运行,在强化电梯技术改造规范管理之际,还要对施工单位的资质也要进行调查和评审,要求施工单位对电梯改造的熟悉程度和专业技能具有比较高的水平, 而且具备电梯维修养护的能力,如此才能承接电梯改造项目,以便在具体进行电梯改造的过程中从专业的角度分析电梯故障隐患,找出故障隐患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改造电梯,提高电梯的安全性。
(三)加强电梯改造过程的监督
为了避免电梯改造不科学、电梯改造过于重视外观等问题再次出现,在强化电梯技术改造规范管理之际,还要注意强化电梯改造过程的监督,也就是严格按照《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的相关规定,明确电梯改造的监督要求,进而根据电梯改造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电梯改造的监督工作,并且实施岗位责任制,将监督职责据落实到监督人员的头上,以便其从责任出发,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监督电梯改造作业,及时发现问题或不足,要求改造人员加以注意并且有效处理,从而提高电梯改造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对老旧电梯改造过程中、改造后的检验
基于上文分析,确定电梯改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导致电梯改造效果不佳,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还要加强对电梯改造过程中及改造后的检验。在电梯改造过程中,应当按照电梯改造方案对改造的每个部分予以检查,确定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若不能达到要求,则需要改造人员返工处理。改造完成后, 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检验, 要确保每项在符合综合性能的同时都符合安全性能指标。
结语
从安全角度来讲,目前诸多使用年限较长的电梯,由于运行时间长,保养和维护工作不及时,周围土建结构时间过长、结构松散,加上频繁的进行维修,甚至是带病工作, 从而会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对此,应当强化电梯改造。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確定目前电梯改造作业并不是非常到位,存在电梯改造不科学、未能有效解决电梯旧患、未严格遵守电梯改造安全技术规范等问题,难以保证改造后的电梯安全运行。对此,应当强化电梯技术改造规范管理,进一步细化电梯改造的安全技术规范,对电梯改造单位进行资格评审,加强电梯改造过程的监督等,以此来提高电梯改造效果,保证改造后的电梯能够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陈孙和,孙国梁.电梯改造的安全技术问题及管理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5(2):170-170.
[2] 黄斌.浅析电梯改造的安全技术问题及管理措施[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6):79.
[3]吴伟民.关于老旧电梯改造的安全技术问题及管理措施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4(6):213-213.
[4]温燕武.西子奥的斯公司电梯改造业务流程优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5]江书军.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分类监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