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震+洪晓苹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骨质疏松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方法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检测患者的腰椎骨密度, 同时比较不同骨密度的骨转换参数, 包括骨钙素(OCN)、甲状旁腺素(PTH)、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N端中段骨钙素(N-MID)。结果 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33例(55.0%)骨密度正常, 16例(26.7%)骨量减少, 11例(18.3%)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的OCN、PTH、β-CTX、N-MID指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患者和骨量减少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质疏松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而且血清学骨生物标志物水平与骨密度相比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预测价值更加突出, 建议在临床中广泛开展血清学检测。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人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1.029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 多表现为腰背痛, 占疼痛患者的70%~80%,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突症”, 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 占骨科门诊下腰痛患者的10%~15%[1]。现有文献报道多从腰椎骨密度和腰椎退变方面进行单因素研究, 很难全面解释两种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而且最新研究表明骨密度并不能准确反映骨质疏松状态, 要深入了解骨质疏松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仅研究骨密度是远远不够的[2, 3]。本研究拟从腰椎骨密度、血清学骨转换参数几个方面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联系, 从而明确与腰椎退变关系最密切的骨质疏松因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因腰腿疼痛超过1年来本科就诊的60例患者, 入院后经临床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排除合并骨性营养不良等骨代谢疾病及相关手术史、外伤史、用药史患者, 无肿瘤、放化疗、激素替代治疗等影响骨代谢的情况。其中男30例, 女30例, 年齡50~70岁, 平均年龄(59.80±
4.27)岁。患者入组前均对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完全知晓, 并自愿签署知情协议书。
1. 2 方法
1. 2. 1 腰椎骨密度检测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所有患者进行L1和L2扫描, 扫描后的骨密度值按国际标准T值区分:按世界卫生组织(WHO)1994年推荐以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骨密度丢失1.0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为正常;丢失1.0~2.5 SD为骨量减少;丢失>2.5 SD为骨质疏松。
1. 2. 2 血清学检测 检测骨转换参数, 包括:OCN、PTH、β-CTX、N-MID。
1. 2. 3 腰椎MRI检测 根据检测的MRI T2加权图像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分级, 按国际Thompsons标准进行退变分级。分级标准:从左至右依次分为5级。1级:髓核均一白色, 纤维环均一黑色;2级:水平方向黑色纤维环向髓核;3级:纤维环信号降低, 髓核和纤维环区分不开;4级:髓核信号进一步降低, 有黑色和白色交替的信号;5级:椎间隙变窄。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骨密度检测情况, 并比较不同骨密度的骨转换参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测, 33例(55.0%)符合骨密度正常诊断标准, 平均骨密度为(155.38±14.39)mg/cm3;16例
(26.7%)符合骨量减少诊断标准, 平均骨密度为(118.90±
12.35)mg/cm3;11例(18.3%)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平均骨密度为(83.51±11.40)mg/cm3。骨质疏松患者的OCN、PTH、β-CTX、N-MID指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患者和骨量减少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两者同时出现的现象十分普遍, 因此国内外也就两者的相互作用开展了研究, 但文献报道的结论相差甚远, 导致目前为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4, 5]。现有文献报道多集中研究骨密度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虽然骨密度是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 但是由于骨骼具有代谢活性, 在骨密度变化前, 骨吸收标志物浓度已明显升高, 提示骨质大量流失, 因此骨密度并不能准确反映骨质疏松状态, 相反骨转换标志物与骨质疏松之间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 为了解骨质疏松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需要从血清学角度深入分析[6-10]。
本研究抽选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经骨密度检测55.0%骨密度正常, 26.7%骨量减少, 18.3%骨质疏松, 且骨质疏松患者的OCN、PTH、β-CTX、N-MID指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患者和骨量减少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与骨密度相比, 血清学检测指标的临床价值更突出。
综上所述, 骨质疏松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而且血清学骨生物标志物水平与骨密度相比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预测价值更加突出, 建议在临床中广泛开展血清学检测。
参考文献
[1] 崔伟, 阮学广, 王慧明, 等. 老年骨质疏松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研究. 放射学实践, 2012, 27(4):444-446.
[2] 李颖, 白波, 吴伙燕, 等. 骨骼肌线粒体通透转换孔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变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1, 28(7):1071-1073.
[3] 陈森雄, 唐荣德, 华关民, 等. 血清骨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等
5种疾病中的表达.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3):431-433.
[4] 林勇, 柴生颋. 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作用. 颈腰痛杂志, 2017, 38(2):124-127.
[5] 刘松明, 宋洁富, 荆志振, 等. 骨水泥钉道强化联合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基层医药, 2016, 23(6):852-855.
[6] 赵锦洪, 郭辉, 贺晓晔, 等. 汉族、维吾尔族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3, 19(4): 367-370.
[7] 唐智生, 杨少华, 徐晓兰, 等. 综合疗法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2, 18(6):548-551.
[8] 杨少华, 唐智生, 刘光俊, 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2, 18(6):513-515.
[9] 曾昭枝.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骨质疏松的治疗探讨. 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7):161.
[10] 叶斌, 陈友燕, 孙宏伟, 等. 老年型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0(12):1269-1271.
[收稿日期:2017-09-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