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珍
小学班主任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因为他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6~13岁的儿童,他们所教育的对象是认知和情感都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所以,在管理和教育这些学生时,更要具备一些特殊的方式方法,否则,一切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作为一个小学班主任,应该怎样做好自己的工作呢?
一、要确定不同年级段的工作重点
在低年级阶段,即一、二年级阶段,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上。也就是说,重点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管理,纠正那些从家庭和幼儿园带来的不良行为习惯,一切要规范化,程式化,为后面小学阶段乃至中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基础。在中年级阶段,也就是在三、四年级阶段,主要是强调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培养。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要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之外,还应该教会他们怎样读书学习。我们都知道,读书学习是在方法和规律可循的。拥有好的学习习惯,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这个阶段不光要管好学生的纪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懂得读书,并且乐于读书。在高年级阶段,也就是五、六年级阶段,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生的人格养成和教育上。班主任不仅仅是管理学生的学习,还要开始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种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养成,与班主任的教育和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
明确了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之后,班主任工作就有了方向和重心,就能按部就班,有的放矢,就能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二、如何实施、落实自己的工作重点
第一,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爱戴和支持。教育的过程是一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双边过程,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教学相长”的过程。如果在工作中得不到学生的信任和理解,得不到学生的爱戴和拥护,那工作自然也就得不到学生的支持,教学工作也就不能落到实处。如何才能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爱”是一切情感交流的基础,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地关心学生,热心地帮助学生。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地付出爱时,必定能收获学生更多的爱!一个低年级的班主任,首先要当个“好妈妈”,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去爱他们,要拿出自己的爱心去“哄”他们,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这样,学生跟老师就亲热起来了,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和信任,这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产生了。有了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的工作开展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对学生的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除了有爱心之外,还要宽容、尊重和理解。小学生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和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他们就是在不断的跌倒和站起来、站起来和跌倒、一步一步趋向成熟的过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小,事儿多,动不动就“告狀”,如果不能不公平处理,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因此,班主任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能抱有成见,更不能对他们失望,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告状”,也要允许他们改正错误,学生犯错误时要宽容、尊重和理解。
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之后,班主任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甚至挖苦讽刺,而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与他们真诚交流,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出犯错误的原因,然后共同找出改正错误的办法。黑格尔曾经说过:“不应该使学生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
第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时刻做小学生的榜样。班主任想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育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保持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因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班级荣誉受损,班主任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地责备学生,相反还应鼓励或正确引导学生。班级事务,自己能做的,努力动手去做,地上的纸屑、课桌上的摆设、教具的陈列安放等,都要亲力亲为,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班主任工作最辛苦,责任也最重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班集体能否积极向上,主要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要多鼓励、多引导学生,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歧视;学生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沟通,及时交流,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要引导同学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支持、帮助、包容的团结合作精神,为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条件。(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木耳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