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才有教育

2018-01-23 18:05王晓燕
开心素质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质教育教师

王晓燕

一、教育的困惑是缺少爱

常常听到教师抱怨,教了二十年的书,做了二十年的班主任,一接触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学生”就是没办法应对,倍感烦恼和郁闷,甚至感到彷徨失落。还有人说,教师难当,班主任更难当,各种“问题学生”总是无视纪律,制造事端,麻烦不断,常常弄得教师筋疲力尽,焦头烂额,可教育效果依然不见好转。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须先审视教师自己:首先,学生的这些行为举止我们有去理解吗?我们是否读懂了他们的“问题”?其次,我们是否有换位思考,换一种眼光看“问题”?再次,我们是否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来考虑他们的“问题”?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我们没有真正去了解“问题”,学生得不到关爱,得不到信任,长此以往,就变成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着急、烦恼、愤怒、责罚是无用的,简单粗暴的说教和体罚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有真心爱学生,才可能走近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想法,理解他们的行为,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教育的美好在于爱

著名教育家霍懋征从事教学工作六十多年,从没有向学生发过一次火,从没有惩罚过一个学生,从没有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过队。这样的教育让我们感到巨大的震撼,这与我们常常在学生面前大发雷霆,甚至不惜施以重罚抑或搬出家长的做法完全不同,前者的教育风和日丽,却有着震撼人心的教育魅力,后者闪电雷鸣,问题却依然如故。张文质先生提出:无论班级多大,每节课时目光一定要与每一个学生交会一次以上,每周一定要表扬每个学生一次以上,始终带着微笑进教室,无论见到哪个学生都能微笑注视或点头致意、问好,每周都试着用学生意想不到的方式奖励(某个或更多)学生一次以上,即使要批评学生,也努力先从表扬与肯定开始。如果我们的教育都能这样,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无论是霍老前辈还是张文质先生,他们的教育无一例外是一种极致的美好,这种美好在于爱。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学的过程就是爱的启蒙,爱的习练,爱的升阶和爱的极致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爱的对象是人类从远古到现代积淀而成的一切真,善,美的人,事,物;文明,文化,文雅,文静,文质彬彬,而这一切美好的载体和特质是要靠一颗爱的灵魂来传递的。教育的美好就在于教师的爱。

三、教育的成功源于爱

“发自内心的爱是最好的教育”。面对学生,我们总是缺乏足够的爱心,尤其是问题学生,我们过多地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我们眼光所注重的是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有意无意地将负面影响无限扩大,自然也就采用了批评、惩罚的方式教育,即使是采用谈话的方式教育,我们也是居高临下式的说教,没有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沒有发自内心地去爱、去温暖、去包容、去呵护。而教育的成功,是需要给我们的学生倾心爱、倾情爱、倾注爱。

首先,正确面对学生。“山间无直树,世上无完人。”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是幼苗,需要教师精心培育,他们是花朵,需要园丁浇水施肥。他们与教师在年龄上存在一定差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观念意识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很多地方与教师不一样,类似于家庭中的代沟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地用成人的眼光去判断是非曲直,我们必须要有接受学生差异甚至缺点的心理,要有兼容各种思想的胸怀。只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们面对各种问题才能不急不躁,用平和的心态,用宽容的胸怀包容、温暖、感化学生。

其次,真诚地关爱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师生之间的情感是否融洽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是否热爱。高尔基曾经说过:“谁最爱学生,学生就爱他,只有爱学生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教师要放下架子,改变那种“居高临下”的传统模式,进行心理换位,从学生的需要和期望价值来考虑问题,获得学生信任。教师只有与学生交知心朋友,用真情去打动学生,学生才愿意向教师吐露心底秘密,教师才能探视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获得教育学生的最好契机。(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教师进修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质教育教师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论王充的公文批评思想
“赋迹赋心说”探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儒家哲学思想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