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朝鲜与韩国在板门店举行高级别会谈,双方就朝鲜派团参加韩国平昌冬奥会和举行韩朝军事会谈达成一致。朝韩还在会后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中表示,尊重双方达成的各项宣言,作为半岛事务的当事方,将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问题。
这是2015年以来朝韩举行的首次政府间高级别对话。谨慎乐观,是国际舆论较为主流的判断。原因不难理解,因为类似的情况曾反复出现。往大处说,历史上对话与对抗的循环,几乎成了朝韩互动的基本模式。从细节上看,朝鲜在对话中坚决避谈核问题,成为外界怀疑平壤对话诚意的主要理由。
但要注意到一个事实,地缘政治格局与国家间互动、博弈方式的变化,是目前国际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有理由相信,这种变化也会反映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换句话说,朝鲜的对外行为,与包括美国、韩国、中国等在内的相关国家的应对,很可能都在出现变化。
这就是朝韩这次对话不同以往之处。不一样之处不在于会谈的内容,甚至不在于对话本身,而在于对话为何能实现,以及它为何是缓解半岛紧张局势的契机。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2018年新年讲话中,有两点内容为对话埋下了伏笔。一是正式宣布朝鲜在2017年“完成了国家核武力的历史大业”,二是向韩国表示愿意派团参加平昌冬奥会。
第一点是说给美国听的,“完成”的隐含意思是,朝鲜可以暂停核试验。也就是说,金正恩以不失颜面的方式—没有公开对美国让步—向美国发出了让步的信号。因为朝鲜暂停核试验,正是特朗普政府开出的对话条件。
朝鲜是否真的完成了核武力历史大业,即具备了以核武攻击美国本土的能力?朝鲜心里清楚,美国也不糊涂。去年12月,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表示,根据专家对数据的分析,朝鲜目前还没有威胁美国本土的能力。
根据美国情报部门的判断,朝鲜核导能力达到威胁美国本土的时间,最晚在2019年底,最早在2018年3月。也就是说,时间紧迫但这个时间点肯定不是2017年。与朝鲜导弹的精准度相比,美国的情报、技术实力显然要靠谱一些。
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美朝以独特的方式达成了微妙的“默契”。朝鲜在核弹头离美国本土还差几公里的情况下,通过公开宣布“完成”核武力历史大业,对进一步核开发按下暂停键。这剩下的几公里,就为美国创造了与朝鲜对话的动力。
特朗普政府对此也心知肚明。在朝鲜拥核已是既成事实的前提下,有任期限制的特朗普,只要能在任期内“冻结”朝鲜的核导开发,就算是部分“解决”了朝核问题。特朗普的计划中,不会有彻底解除朝鲜核武装,“冻结”才是目的。
“冻结”从“双暂停”开始,即朝鲜暂停核导试验,美韩暂停联合军演。此前双方就此无法达成一致,一个微妙但关键的细节是,应该暂停多长时间?这涉及谁让步多谁让步少的问题,而对抗激烈的美朝都本能地对让步极为敏感。朝鲜希望美韩军演暂停的时间尽可能长,美国想要的是朝鲜“永远”暂停核导试验。
韩国平昌冬奥会提供了打破僵局的机会。从2月9日开幕到3月18日残奥会结束,美朝都“暂停”,双方都没有向对方让步。
接受朝鲜提出的暂停美韩军演的要求是有风险的,美国国内反对的力量一直很大。奥巴马执政八年内,美国从未回应过朝鲜暂停军演的要求。让朝鲜来决定美韩是否以及何时军演,美国威慑的公信力何在?
特朗普是个敢于做艰难抉择的政治人物,这一点在移民、税改等棘手问题上都有所体现。没有特朗普的拍板,无论韩国总统文在寅如何劝说,美韩军演推迟都不会有可能。朝鲜同意韩国的对话提议,正是在确认军演将推迟之后。
朝韩能够实现对话,与特朗普的“变化”不无关系。另一个“变化”是韩国总统。文在寅曾說过“没有韩国同意,半岛不能生战”。这话明显是针对美国,此前还没有哪位韩国总统敢于说这样的话。文在寅的“魄力”也是他力劝美国推迟军演的动力。
此前朝鲜“外交突围”的方式,要么是“通美封南”(越过韩国直接与美国接触),要么是“离间美韩”(只与韩国对话以期分化美韩),而且屡试不爽。但这次朝韩对话后,文在寅随即与美国、中国领导人通电话,告知对话情况。中美两国领导人也乐观其成。
这样一来,相关国家达成共识的应对朝核问题的大框架,就不会因朝韩的直接沟通引发猜疑甚至横生变数,朝韩继续对话也保持了外部力量的背书。这一切,使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从恶性循环向良性互动转变的可能性。
不能因为朝韩对话没谈核问题,就否认对话的意义。在朝鲜的眼里,美国才是核谈对象,不与韩国谈符合它的逻辑。不要以为朝鲜的核导开发是为了跟美国以命相搏,拥核自保才是关键。对朝鲜来说,在“冻核”(拥核)的同时能打开外交困局,从而为发展经济创造条件,何乐而不为?
当然,朝鲜半岛的事,一切皆有可能。出现契机并不意味着有了转机,这就更需要相关国家把握、利用好这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