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这件事,只有你自己创作,才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的情绪。
在新专辑《如果你想做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中,所有的旋律都是我的原创。最近两年,“唱家”和“作家”合流成“唱作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越来越追求这独立的个性与思考。当然,也包括独立思考之后如何用音乐来表达情绪。
我不是作曲专业出身,大学时我会自己弹唱别人的作品,也会试着写歌。我在成为专业歌手后,公司会帮我收一些别人的作品——这些歌确实很好听,但不是自己要表达的,于是我才开始学习创作。
在中国当原创歌手,确实比较难。一方面是版权保护并不成熟,产业有待完善;而对于个人来讲,创作本身不能够维系创作人的收入,只能靠演出赚钱——很多人宁愿去演出一年,也不愿去写歌。
不过,最近一两年,我感觉这种现象有了明显改善:各种音乐类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听歌越来越容易,这对于创作者和歌手来讲是个很强的推动力——无论你的歌有多生僻,总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听众,歌曲会受到别人的肯定和点赞,这会成为赚钱之外的一种动力。这几年,有李健这样有影响力的音乐人站出来呼吁尊重原创,这对保护音乐知识产权到底有没有起到作用?这个问题当下可能无法量化,但起码是唤醒了一部分音乐人,包括我。
“买一张卡带或CD听一年”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在中国音像店已经没有了,如今数字化让全球听歌变同步,这样导致的最大变化就是欧美音乐对国内歌手的冲击。例如今天我许飞发歌,在音乐平台上一起竞争的已不局限于港台某歌星或内地某鲜肉,而是日韩歌手和贾斯汀·比伯。这样的变化就会淘汰掉国内一批以模仿或抄袭为生的歌手,而有独特想法或者不一样视角的音乐人就会脱颖而出。这种竞争对中国音乐发展,是个好事。▲
(作者是中国流行乐女歌手,代表作有《那年夏天》《父亲写的散文诗》《我要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