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入更多国人的视线,文化类电视节目无疑成为一个很好的载体。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3年就下发了《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在这一政策的鼓舞下,一时间,各大频道相继推出文化类的电视节目,在“全民综艺”的时代,文化类电视节目一经推出便收获良好的观众口碑。然而,在文化类电视节目数量频增的当下,其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增强节目创新性,打造原创性、独创性的文化类电视节目成为研发者们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2017年8月,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卫视、山东广播电视台联手紫葩传媒等多家单位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名校国学少年竞技养成节目《国学小名士》在山东卫视播出。该节目在内容、节目制作以及节目传播上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众多文化类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
立足本土文化,打造品牌效应。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研发是制作方的一个难点,山东是我国的文化大省,也是孔子的故乡,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就曾写下“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山东卫视也在我国电视节目改革的浪潮中不断整合优势资源,以“悠久闻名,青春中国”作为卫视发展的新思维和新定位。《国学小名士》源自山东省的品牌地面活动——“国学小名士”经典朗读大赛。朗读大赛已经举办了四年,累计共有近万所学校、数百万学生参与其中,在青少年群体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群众基础,山东卫视将其升级成一档电视节目无疑是借助本省文化资源优势,将“国学小名士”打造成一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响亮品牌。
将亲民和青春和融入中国传统国学。“国学”的概念缘于先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国学小名士》不再局限于“成语”或者“诗词”某个单一方面,而是把概念放宽到整个“国学”。除了诗词歌赋也包括礼仪、服饰、饮食等与观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其背后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信仰。节目主题涵盖了“翰林初角”“春秋战国”“秦风汉韵”“激情三国”“盛世唐宋”“近古余风”“山水中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园林建筑”“衣食住行”等十一个方面。例如,在第十一期节目“衣食住行”主题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山在解释“请问宋朝人能吃到下列哪一种蔬菜”一题时,说到我国有很多饮食都是从国外进贡而来,大致分为“胡”“番”“洋”三类,这些题目就来源于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蔬菜瓜果,浅显易懂又令人印象深刻。这使观众发现,原来“国学”不仅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诗词歌赋,而且就在每个人身边,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和行为规范。
节目寻找热爱国学、青春活泼、积极向上的“小名士”,聚焦于青少年群体,无论是“百人团”还是“七星团”,他们都个个身怀绝技,对国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追寻。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节目还关注培养“小名士们”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用他们正能量的人格感染观众。从他们身上,观众可以看到培养文化自信的希望,通过他们可以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承和发扬下去。
赛制的推陈出新。纵观我国现有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大部分都以文化竞赛为主,这也是造成该类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如在《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一系列关于诗歌类的竞赛节目纷纷出现,这些同质化节目难免会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国学小名士》保留了其他文化竞赛类节目的基本问答环节,但在赛制上进一步推陈出新。节目每期设置一个大的主题,以便更好地组织资源,提升吸引力。每期节目一开始,先把目光放在“百人团”上,在五题过后,全部答对并且用时最短的可以向“七星团”发起挑战,进行一对一换位挑战,这一环节,包括“九攻九距”“层楼摘星”“针锋相对”“分进合击”等多种对抗模式,每期节目都会有创新,采取不同的游戏结构。十一期节目过后,最终产生的“终极七星”将会进入终极对决,总决赛赛制再度全面升级,“突出重围”“觅迹寻踪”“以一敌百”“巅峰对决”四轮过后,产生最终冠军。对抗过程中穿插对选手的采访,让观众更能了解这些“小名士”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点,挖掘选手热爱国学背后的相关经历,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节目的人文主义情怀。
引入国外优秀制作专家。与其他节目不同的是,《国学小名士》的制作方在筹备时便引入了国外专家对节目流程进行推演和把控。曾制作过英国版《老公看你的》《秘密财富》《老大哥》等节目的专家Ian Warren给节目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国外专家的介入可以使我国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与国际先进的电视理念接轨,进而增强国内文化类节目的国际传播力。
视听语言的再度升级。节目打造了一个360度舞台,以星空作为主体视觉呈现效果,蓝色为舞台主色调。舞台变化与节目环节密切相关,“百人团”“七星选手”“评委”“出题官”相互形成多种结构。“七星团”以中国的北斗七星命名,“百人对抗”环节胜出者,转动司南,流星指引出一对一挑战的被挑战者,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打破了传统舞台的设计造型感,充分利用和拓展了舞台空间。节目中,每个环节之间往往会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乐、戏曲片段进行过度,与节目整体的风格特点保持一致。
新媒体反哺,拓展传播渠道。新媒体反哺卫视,打开了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的新方式,使更多年轻的观众透过互联网关注电视节目,继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90后”“00后”青年一代中的流行。《国学小名士》自从播出以来,以黑马姿态奇袭新媒体平台,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带来新的思考价值。节目网络播放量达到1.32亿,中秋特辑单期节目播放量近七千万,超过多档同类节目整季在所有平台的播放量,节目主话题“国学小名士”阅读量达到12.1亿。节目在宣传上侧重短视频传播,如在中秋特辑中,“甜美少女”高晗和“软萌妹子”贺莉然带来的最强“飞花令”短视频播放量过亿,成为最火热的新媒体传播事件之一。
迭代创新,实现大众传播。围绕《国学小名士》这档电视节目,制作方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线下活动。一个是“曲阜杏坛论道”,邀请小名士们去曲阜参观孔子研究院,近距离感受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充分利用了山东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山在杏坛下开展国学教育,有节目选手组成的“国学小名士队”与曲阜学子组成的“曲阜才俊队”围绕成才是环境重要还是自身努力重要展开了激烈辩论,这场活动吸引了120万人用手机观看直播。
节目组在“最强飞花令”短视频刷屏传播之际,组织贺莉然、高晗、阚立言、葛天宇、龚裕阳参观微软大厦,与微软研发的人工智能小冰展开三轮对抗,形成“飞花令少女战微软小冰”,精彩纷呈,夺人眼球。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快速发展既是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也是我国电视节目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也进一步丰富了电视节目的形态。而《国学小名士》的推出,以其创新性的节目内容、节目制作和节目传播方式收获成功。节目用充实的文化内容,接地气的节目设置,寓教于乐的方式,一次次唤醒电视机前观众血液中的文化情节,同时也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