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 潘登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7)
在我国现有的钢琴乐曲之中,大部分都是根据我国古曲进行改编得到的,经过改编后的古曲也体现出了钢琴器乐的表现力,其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具有的魅力,更是将西方音乐的文化语境进行了体现。
曲目通过音乐标题对于乐曲中的内容进行了解释与概括,能够使得听音乐的人对于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概括。其所具有的概括性虽然无法直接陈述相关的乐曲内容,但其对于听者而言,音乐标题能够对于音乐的欣赏起到积极的诱发与引导作用,可以使得听者更好地联想曲目中的相关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音乐想要表达思想感情,使得音乐内容更加深刻与生动的呈现出来。标题具有的解释性也细致的说明了乐曲主要的内容与想要表达的情感,使得听者在听音乐以前能够投入一定的情感。我国传统表达方法之中主要就是写意及写实几种手法,这样的手法也在音乐创作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写意主要是对于人们不同思想感情的表达和呈现,写实更关注的则是对于大自然及人文生活的再现。在此之中,标题具有的作用就是对于写实与写意描绘的内容进行预示。例如著名的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其标题实际上是依照作品内容进行设置的,从而对于人文生活环境与大自然的美景进行了写实,大标题与小标题进行结合以后,使得听者更好的对于乐曲内容进行联想与描绘,使得演奏者更好地掌握乐曲的内在情感。通过写景对于作曲家情感进行了呈现,乐曲自身的艺术感染力也在更加深刻。
中国传统之中对于“写意”有着极强的追求性。“写意”在形式上而言,是对于创新与不拘一格的强烈追求,同时要求“达意”层面实现整合统一,不管音乐段落的结构有着怎样的安排,进行了随意性较强的开阔延展形式,作曲家也能够自由选择各种各样的曲式类型,其目的则是依照内容对于作曲家自身的情感将其需要呈现出来,实现形神合一。我国古曲中有着多种多样的曲式,将这些曲式应用在钢琴改编曲中,并且与钢琴曲曲式本身具有的特征的结合,就让古曲改编的钢琴曲有着完整性更强的结构。间插原曲抒情性的呈现,不仅使得乐曲情绪实现了更好的发展,也在全曲中体现了良好的音乐氛围,通过多种多样的曲风将原曲具有的情感体验与情景描绘表达了出来。
中国古曲在进行钢琴曲改编的过程中,对于钢琴多声部的表达方法进行了应用,将钢琴曲音乐具有的多维性特征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同时在艺术表现手法中,中国古典音乐也更加丰富,同时也在线性主旋律结构之上,添加了和弦复调等多种技巧,多个声部进行的改编处理,将钢琴所具有的广阔音域特征表现了出来,让音乐更加美妙的进行了呈现。而在与中国古典乐进行结合以后,其民族韵味体现的也更好丰富,感情表达的非常深刻与细致,情景描绘也非常的多样。并且,钢琴曲也能够对于中国乐器的音色进行模仿,例如在“梅花三弄”改编的钢琴曲之中,多次对于古琴泛音的音色进行了模仿,不仅使得改编后的钢琴曲中也体现了原曲的余音绕梁的特征,曲调、音速的改变也实现了对于古曲特点的继承,将傲雪寒梅这种高洁的品性通过钢琴曲全部表达了出来,使得古曲改编钢琴曲也有着极为独特的韵味。
对于我国钢琴作品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于各种情感的表达,其所呈现处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远超出了风景的描绘,其实际上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但也有很多的作品在意境和韵味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了“清、微、淡、远”等多种中国传统审美思想。
中国钢琴曲创作作为中国钢琴艺术根本所在,同时其也是西方最为代表的音乐表演艺术,钢琴艺术若想要真正的与我国音乐文化进行结合,要想构成有着鲜明中国特征的钢琴乐派,就需要对于一定数量的有着我国特征的钢琴作品进行创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钢琴创作者来说,不仅要体现我国古曲的意蕴,也需要对于西方作曲、演奏的技法进行学习,使得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更好的表现力,使之成为我国音乐创作思维的构成部分,使得我国民族音乐实现更好地发展进步,让钢琴艺术真正的与中国音乐文化相融合。
总的来说,从我国古曲改编后得到的钢琴曲重新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独特的魅力,其作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文化的有效结合,不仅使得音乐这种表演艺术得到了丰富,更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与传承,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