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裔文化认同变化的影响因素初探

2018-01-23 21:53郭蓓蓓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华文华裔华侨

郭蓓蓓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北京 100015)

移民的认同是复杂的现象,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和变动性。海外华侨华人的认同也一直经历着各种变化。学界普遍认为,二战以前,华侨华人以认同祖籍国为主,主要倾向于“落叶归根”;二战以后,则以认同当地国为主,实现了“落地生根”。新世纪以来,随着世情、国情、侨情的深刻巨变,华侨华人的认同越来越多元化。归化当地者有之,落叶归根者有之,跨国流动者有之。更多的人则保持着双重甚至多重认同。一方面,他们在居住国长期生存发展,融入当地社会的程度日益加深,另一方面,他们同祖籍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祖籍国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不断增强。

认同问题是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领域。特别是有关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问题取得了丰硕成果。早在20世纪80年代,王赓武教授就对东南亚华人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华人多重认同的四种规范和标准:取决于自然规范的种族认同、由政治规范决定的国家认同、由经济规范塑造的阶级认同以及由文化规范形成的文化认同。提出用多重认同的研究方法分析东南亚华人的身份认同,成为华人认同研究的扛鼎之作。[1]陈志明认为,研究华裔族群的认同应该从“语言、语言的涵化与认同的关系; 中文能力与认同的关系; 国籍与认同的关系”综合考虑。[2]有的学者回顾了海外华人中国认同变化的历史及华人认同的未来发展趋势。[3]有不少学者对东南亚、欧美等地区华人的认同变迁进行了分析。[4]也有学者对全球化时代华侨华人认同的变化与特点进行了分析。[5]

从有关华人文化认同的已有研究来看,既有宏观研究和理论研究,也有实证研究和个案研究。但是,现有研究也有两方面不足:一是对文化认同的代际差异关注不够,[6]二是对华人文化认同变化的现象关注较多,但对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分析不够。因此,本文着重从海外华裔的视角,分析影响其认同变化的因素。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全球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中国的发展同样吸引了海外华侨华人的目光,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他们对祖籍国的认同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文,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中国寻根问祖,追寻文化之根。推动海外华裔文化认同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国的发展这一宏观背景外,本文着力从全球“汉语热”及华文教育的复兴与发展、侨务部门开展的中华文化教育活动以及华侨华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居住国对华人贡献的肯定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全球“汉语热”及华文教育的复兴与发展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在不断升温,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汉语热”。“汉语热”以20世纪80年代为开端,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初兴期,20世纪90年代的升温期以及21世纪以来的持续升温期,“汉语热”方兴未艾。[7]汉语热在全球遍地开花,一方面是中文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是源于中国文化的魅力以及中国发展的吸引力。

以美国为例。十几年前,全美只有200多所中学开设了汉语课,学习中文的学生总数仅有2万人。如今,形势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在美国有近300万人在说汉语。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居民最经常使用的外语中,中文排在西班牙语之后位居第二位。汉语不仅正成为相当流行的语言,而且被视为一项不错的投资,因为在未来的竞争中,学习过中文的人会比没有学过中文的人更有优势。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用中文背诵唐诗和演唱中国歌曲,成为全球汉语热的一个新脚注。以特朗普总统为代表的美国多个名人家庭争相学习中文的事例,一方面是汉语热的生动体现,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新一轮美国民众学习中文的热潮。[8]

在世界各地,汉语也同样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中文在英国越来越受欢迎。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对中文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如2016年英国政府曾推广了一项四年制中文教育计划“Mandarin Excellence Programme”。选择在英国高考中考中文的学生增多,中文成为英国第三大流行语言。西班牙阿尔科文达斯(Alcobendas)市议会于2018年7月15日提出一项议案,决定面向该市失业人员提供中文辅导课程,以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强自身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近期,新西兰惠灵顿市政厅和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2018年旅游商务中文培训班,旨在提高惠灵顿市政府工作人员的中文水平。阿联酋宣布,该国的100所学校从2019年起将开汉语课,未来还会出台更多措施,鼓励学生们学汉语。[9]

与汉语热相映成辉的是海外华文教育的复兴与发展。海外汉语学习与海外华文教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从性质来看,汉语学习更多是一种外语学习,而华文教育则属于母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承。母语教育是海外移民保持和传承本民族语言和文化及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基本途径。海外华侨华人也不例外。华文教育作为中华语言文化教授与传承的重要载体,成为海外华人追寻自身民族文化与建构文化身份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冷战思潮及东南亚民族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东南亚华文教育遭受到各国政府不同程度上的限制、打压,甚至是取缔。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东南亚华文教育开始出现复苏与转机。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尤为迅速。如印尼华文教育自1965后被迫中断了30多年。1998年开始,华文教育才重新得到发展的空间。华文教育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东南亚各国华裔的母语教育水平,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华裔的身份认同。[10]除了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复兴以外,在欧美、澳洲、拉美、非洲等地凡是有华侨华人分布的地方,华文教育都在不断兴盛发展。目前,全世界有约2万所华文学校,数百万华裔学生接受华文教育。[11]

而中文实用价值的提高,作为外在推动力推动了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母语由对父母亲要求的“被动遵从”、“中国人应该学中文”的“本能认同”发展到了“对自己的前途有好处”的“理性选择”。[12]掌握汉语、了解中华文化已经成为海外华侨华人在升学、就业以及国际交流时的一项重要技能。此外,还出现了华文教育与主流社会汉语教学接轨的趋势,这有利于华裔学生今后的升学和就业,极大地调动了华裔学生学习中文的积极性。[13]

语言承载着文化,语言是文化认同的基础。全球汉语热的出现以及海外华文教育的繁荣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华裔学习和使用中文,从而激发了学习和掌握中华文化的兴趣,增强了其对祖籍国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二、侨务部门开展的中华文化教育活动

近年来,国务院侨办等侨务部门,通过开展多种中华文化教育活动、搭建多种平台,不断增进海外华裔新生代对祖籍国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举其要者如下。

(一)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和世界华文教育大会

为了推动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2004年9月30日,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其宗旨是弘扬中华文化,发展华文教育事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基金会成立后,为了解决华文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先后形成了华文师资培养工程、华文教师暖心工程、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传承工程、传统节庆文化活动拓展工程、华文教辅材料开发工程、华文教育现状调研工程等系列华文教育项目,惠及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华文教育组织、华文学校、华文教师和华裔青少年。[14]

除了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外,国务院侨办还通过举办世界华文教育大会等形式,推动华文教育的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发展。自2009年以来,“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已举办了四届。2017年12月19日,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5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位华文教育界代表参加了会议。开幕式上,国务院侨办表彰了1599名长期从事华文教育的海外优秀华文教师和140名为华文教育慷慨解囊的热心华教人士。[15]

(二)“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为增进海外华裔和港澳台地区青少年对中国的了解,提高他们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兴趣,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而举办的大型综合性活动。近年来,根据海外假期情况,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与地方有关单位合作,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统筹安排春、夏、秋、冬四季办营计划,共同邀请海外华裔和港澳台地区青少年来中国大陆游览参观、学习交流、寻根问祖,通过多姿多彩的游教活动,使广大营员了解古老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受当今中国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增强同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目前,每年有近3万名青少年参加“中国寻根之旅”系列活动。[16]2018年7月25日,来自4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3000余名青少年欢聚人民大会堂,参加第九届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北京集结营开营式。[17]近年来,各省市侨办组织了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寻根之旅”活动,给华裔青少年近距离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机会。

(三)“华夏行”

“华夏行”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专门为海外华裔新生代——特别是在海外各领域崭露头角的华裔青年策划举办的一项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增进华裔杰出青年对祖籍国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的了解,让更多华裔青年感知中国,增强作为中华子孙的自豪感和荣耀感,加强同他们的交往交流,共享中国发展新机遇。活动自2001年发展至今,已举办了十一届,成为层次最高、代表面最广、影响最大的全球华裔杰出青年盛会。“华夏行”已经成为华裔青年们认知自己的寻根之旅、了解中国的发现之旅,增强了华裔青年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认同。[18]

此外,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还主办“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慰侨访演活动、“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等活动,向海外华侨华人传播中华文化。

近年来,中国侨联开展了“亲情中华”夏令营等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支持并促进华文教育的发展,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加深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激发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热情、增进中华情愫和桑梓情怀。通过参加活动,华裔青少年接触到了更多的中国文化,充分体会到中国的美丽和强大,也更加激发了努力学习、弘扬中国文化的信心和动力。

三、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的贡献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

华侨华人不仅为祖籍国的革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样为居住国的各方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长期以来,他们的贡献不仅得不到主流社会的承认和肯定,反而在居住国遭遇了各种歧视、排斥与迫害。

(一)华侨对居住国的贡献及遭遇的歧视与排斥

从经济上而言,19世纪的华工为东南亚、北美、拉美、非洲等地的开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南亚有不少城市、港口都是因华人的到来和建设而发展起来的。马来西亚砂拉越的诗巫市主要是由福州移民开垦的,诗巫又称“新福州”。诗巫成为马来西亚一个以华人为主要人口的城市。19世纪中期,2万多名华工参与美国、加拿大横跨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很多人在施工中丧生。有一种说法:太平洋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都有华工的鲜血。然而,铁路完工后华人却遭歧视的不平等待遇,美国和加拿大先后在1882年、1885年实施排华,使华人遭到巨大的痛苦。

从政治上而言,华侨对居住国的民族独立与反法斯战争等都做出了应有贡献。如菲律宾华侨将军刘亨赙参加过菲律宾反抗西班牙、美国的民族独立战争,获得将军头衔,为菲律宾独立运动作出积极贡献,受到菲律宾人民的尊敬,获得高度的评价。在古巴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在古巴的华人与古巴人民并肩奋战,受到了高度赞扬——“古巴华人没有一个是逃兵,没有一个是叛徒”。海外华侨不仅为祖国的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同样为居住地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和牺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南亚华侨很快行动起来,成为当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战期间,在美国陆军服役的华人超过1.3万人,其中有近20%的人在海外阵亡。此外,整个战争期间,共有1.5万名华人海员在美国和英国的商船上服务。[19]

虽然华侨华人为居住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在世界各地都经历了歧视、排斥与迫害。东南亚殖民政权时期,殖民当局对华侨实行分而治之政策,造成华侨与当地土著的隔阂与矛盾,埋下了二战后种族冲突的根源。还对华侨进行各种限制、打击甚至暴力屠杀。二战后东南亚的新兴民族国家,一方面,从政策层面纷纷实行限制外侨法令,强迫华侨同化,如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缅甸、越南等均实行当地化政策。另一方面,印尼、越南、印度、蒙古等国家还实行暴力排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传统移民接受国都实行过严厉的排华政策法律。排华从民间性的零星行为,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排华政策法律。目前,虽然显性的排华现象不多见,但针对华侨华人的各种隐性的歧视和不公平仍然存在。

(二)华人地位的提高与居住国对华人贡献的肯定

随着华侨华人教育水平提高、经济实力增强,华侨华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改善和提高。华侨华人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教育水平普遍高于当地居民平均水平,不只是发展中国家,在美国等国也是如此。美国华人有模范少数民族之称。世界华侨华人中有400万专业人才。美国有8位华人科学家获诺贝尔科学奖。不少东南亚华商集团是当地支柱产业,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

由于华侨华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及中国影响力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重新审视华侨华人的地位和贡献。21世纪以来,新西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相继对历史上的排华进行了道歉,加拿大还进行了补偿。2002年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就新西兰政府曾经对华人移民征收带有歧视性的人头税,向华人表示公开道歉。人头税被认为是新西兰立法的一个污点。2006年,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发表声明并且举行隆重的和解典礼,就历史上征收种族歧视性“人头税”及实施《排华法案》向华人道歉,并对健在的“人头税”受害者和其他受害者遗孀进行补偿,同时拨款资助进行“人头税”问题的宣传。2011年、2012年,美国联邦国会参议院、众议院先后通过法案,为《排华法案》等歧视华人的法律向华裔表示道歉。2017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长安德鲁首次代表维州政府公开为“淘金”时期政府向华人征收“人头税”等不公平待遇道歉。

除了政府的道歉外,华侨华人的贡献也得到了进一步肯定。近年来,春节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节日。每逢春节,各国政要不仅向中国人民祝贺,而且向当地华侨华人祝贺中国新年。不少地方春节已成为公共假日。如2018年春节,美国总统特朗普、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等各国政要都公开向当地华侨华人祝贺中国新年,并肯定华侨华人的贡献。[20]

2016年9月2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布朗签署法案,宣布将华工对美国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华工受到《排华法案》排挤和迫害的辛酸历史写入加州教科书。2017年5月8日,美国加州众议院全票通过决议案,将每年5月10日定为铁路华工纪念日。[21]

前不久,巴西总统特梅尔签署法令,正式将每年的8月15日设立为“中国移民日”,进一步彰显华人对巴西社会建设作出的贡献。澳大利亚政府公布的2018年英女王寿辰授勋名单中,8名为来自不同领域的华人,其中包括王赓武。他表示:“我始终明白,从文化上讲,我是一个华人,我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22]

华侨华人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当地主流社会对华侨华人贡献和作用的肯定,进一步提升了华裔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促使他们重新“发现自我”,增强了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四、结语

移民的认同是复杂的议题,具有多重性、复杂性和变动性。移民认同的形成与变化受居住国环境、祖籍国环境及国际关系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近年来海外华裔对祖籍国文化认同的增强,就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同时也必须看到,海外华裔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群体,其认同存在多种差异。由于出生于当地成长于当地,他们对当地的认同必然更为强烈,这是自然现象。他们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究竟如何?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如何增强海外华裔对祖籍国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只是初浅思考,望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注释]

[1] 王赓武著,林金枝译:《东南亚华人认同问题的研究》,《南洋资料译丛》1986年第4期。

[2] 陈志明著,冯光火译,袁同凯校:《华裔族群:语言、国籍与认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0期。

[3] 柴玲:《论海外华人的中国认同》,《国外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年第1期。

[4] 如王付兵:《二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认同的变化》,《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第4期;李其荣:《寻求生存方式的同一性——美加新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分析》,《东南亚研究》2008年第5期。

[5] 如韩震:《全球化时代的华侨华人文化认同问题研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韩震:《全球化时代的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特点》,《学术界》2009年第2期。

[6] 参见郭玉聪:《日本华侨华人二、三代的民族认同管窥——以神户的台湾籍华侨、华人为例》,《世界民族》2005年第2期;王爱平:《印尼华裔青少年的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集美)印尼华裔学生的调查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李其荣、姚照丰:《美国华人新移民第二代及其身份认同》,《世界民族》2012年第1期;沈玲:《印尼华人家庭语言使用与文化认同分析——印尼雅加达500余名新生代华裔的调查研究》,《世界民族》2015年第5期;等等。

[7] 张露:《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热”国际现象研究》,暨南大学2013年5月硕士论文。

[8] 汤先营:“美国‘汉语热’背后的‘中国热’”,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7-12/19/content_42000113.htm.

[9] 以上信息来自中国侨网相关报道,不一一注明。

[10] 曹雯洁:《华文教育区域整合:“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研究》,暨南大学2017年5月硕士论文。

[11] 刘华、程浩兵:《近年来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趋势》,《东南亚研究》2014年第2期。

[12] 李明欢:《从“被动遵从”到“理性选择”:荷兰中文学校高年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剖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

[13] 李嘉郁:《“融入主流”的华文教育与华文教育工作的思考— —以侨务部门对美国华文教育工作为例的研究》,《八桂侨刊》2012年第2期。

[14]“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简介”,http://www.clef.org.cn/news/2013/0823/5/1349.shtml.

[15] 中国侨网:“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在京开幕杨洁篪出席开幕式”,http://www.chinaqw.com/sp/2017/12-19/172626.shtml.

[16] 中新网:“中国寻根之旅”活动简介”,http://www.chinanews.com/hwjy/2013/07-29/5093598.shtml.

[17] 新华网:“第九届(2018年)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北京集结营开营 尤权出席开营式并讲话”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7/25/c_1123176174.htm.

[18] 中国侨网:“华裔青年代表共发倡议:激扬青春力量、同圆共筑梦想”,http://www.chinaqw.com/hqhr/2017/07-13/152695.shtml.

[19] 李晓波、黄小坚:《华侨对抗日战争的杰出贡献》,http://qwgzyj.gqb.gov.cn/hqykr/125/275.shtml.

[20] 中国网:“各国政要祝福中国人民春节快乐”,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8-02/18/content_50556619.htm.

[21] 新华网:“美国迎来首个铁路华工纪念日”,http://www.xinhuanet.com/overseas/2018-05/16/c_129873407.htm.

[22] 中国侨网:“澳大利亚多名华人获颁授女王勋章来自不同领域”,http://www.chinaqw.com/hqhr/2018/06-11/192592.shtml.

猜你喜欢
华文华裔华侨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我的华侨老师
南通籍华裔科学家高峰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义不容辞,争为华文教育的“播种人”——连线常州外派华文教师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