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志
(辽宁省北票市中医院,辽宁 朝阳 122100)
在实施感染性疾病诊断过程中,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作为一种病原学依据,针对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将微生物标本检验力度提高,对于阳性标本检出准确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临床在实施标本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未规范进行标本采集、在标本保存以及标本运送方面不合理以及检验人员自身专业素质较低等,从而导致微生物检验质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降低[1]。为了探讨不同时段对临床标本实施微生物检验分别获得的阳性率,本文分别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以及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两时间段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微生物检验标本检验阳性率进行比较,具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微生物标本120份作为实验对比研究对照组;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微生物标本120份作为实验对比研究观察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均衡性明显(P>0.05)。
1.2 方法:针对两组研究对象,临床选择微生物分析仪以及全自动血培养仪展开微生物检验。在准备实施微生物标本检验之前,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患者的配合程度进行准确评估[2]。之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进行标本容器的选择,安排专业医师根据相关的使用说明性认真进行相关操作。在实施检验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实施质量控制[3]。
1.3 统计学方法:临床选择统计学软件完成所有检验对象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检测阳性率实施χ2检验(以%表示),当P<0.05为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120份标本中,粪便标本阳性包括1份(0.83%);血培养标本阳性包括9份(7.50%);呼吸道标本阳性包括45份(37.50%);其他标本包括42份(35.00%);对照组120份标本中,粪便标本阳性包括1份(0.83%);血培养标本阳性包括15份(12.50%);呼吸道标本阳性包括31份(25.83%);尿液标本阳性包括30份(25.00%);其他标本包括6份(5.00%);在呼吸道标本阳性率、血培养标本阳性率以及其他标本阳性率几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在粪便标本阳性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分析导致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包括标本采集因素、标本保存因素以及运输以及检验人员专业水平因素。
针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在实施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实施微生物检验对于患者疾病的确诊表现出密切的关系。当前微生物检验技术于临床获得极为广泛的应用,尤其针对传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可以提供显著的可靠依据。但是临床在对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较易表现出低阳性率的情况[4]。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在呼吸道标本阳性率、血培养标本阳性率以及其他标本阳性率几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在粪便标本阳性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分析导致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包括标本采集因素、标本保存因素以及运输以及检验人员专业水平因素:①标本采集因素:在进行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如果未进行规范采集,则会对最终的检验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未经认真咨询,针对服药患者血液标本实施采集后,针对最终微生物标本检验结果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影响。②标本保存以及运输因素:在对患者微生物标本实施保存以及运输的过程中,如果表现出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则最终会对微生物标本检验结果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合理进行保存,则最终可以对病原菌活力进行有效保存,在检验过程中也表现出较高的疾病阳性率。但是因为临床检验工作量较为繁重,从而导致在进行微生物标本保存以及运输的过程中,无法规范进行,从而对最终的检验结果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影响。③检验人员专业水平因素:对于检验人员具有的专业水平,同对患者实施微生物标本检验质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关联,如果检验人员的工作经验丰富,针对相关标本检验方法以及检验技巧可以进行熟练掌握,则最终可以将人为因素造成的检验结果误差有效避免,进而可以将最终微生物标本检验质量显著提高。但是如果医院出现了检验工作人力不足的情况,相关检验人员具有的综合素质较低,则无法保证最终获得较高的微生物标本检验质量。
针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采取的干预措施为:①针对标本的采集以及标本的预处理进行有效规范,标本采集质量会对最终微生物检验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要求检验工作者对于标本的采集以及预处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将实验室微生物检验力度显著提高[5]。②将室间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有效完善,在实施微生物标本检验过程中,表现较为复杂,对此针对检验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需要保证其规范化以及系统化,将室间质量评价体系有效完善,最终将微生物标本检验质量显著提高[6]。③将检验人员工作专业水平显著提高,要求标本检验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判断能力,针对相关操作技巧可以做到熟练掌握,最终针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做出有效保证[7]。
综上所述,通过对不同时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进行对比,针对流行病学诊断以及疾病的治疗可以提供有力依据,针对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也可以发挥显著效果,对此针对标本采集方法需要进行明确规范,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最终将标本微生物阳性检出结果有效增强,针对实验室临床检验工作质量提高做出有效保证。
[1]杨紧根.探讨不同时段等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布情况[J].现代养生,2015,29(8):79-80.
[2]孙金莲.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及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160-161.
[3]唐晓红.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59-60.
[4]王瑞英.对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情况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3):56.
[5]韦宏文.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情况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8):132-133.
[6]管星.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119-120.
[7]陈辉兰.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