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怡 黄洁云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
面神经炎是一种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又称自发性面神经瘫痪或Bell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年发病率约为15~40/10万[1]。其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扭曲、不对称、口角歪斜、流涎、患侧眼睑闭合不全等[2]。不仅影响到了患者的容貌美观,还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中医学将其归为 “面瘫”、“口眼歪斜”范畴。我科在针灸治疗同时实施中医护理,包括情志护理、面部穴位按摩、中药湿敷、咀嚼肌功能锻炼等中医护理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41例患者中,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36.8±2.9)岁,平均病程(6.8±1.5)天。风寒客络型30例、风热袭络型11例。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中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3]。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针刺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针刺取患侧下关,地仓透颊车,阳向透鱼腰、四白、迎香、翳风、攒竹、太阳、双侧风池,合谷,太冲等穴,配合电针治疗,留针30 min,每日1次。口服中药汤剂采用牵正散加减,每日1剂,1日2次,根据病情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泼尼松或地塞米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甲钴胺口服,肌肉注射鼠神经因子等营养神经。
2.1 情志护理 面神经炎患者在面部外观及功能方面会发生异常改变,影响容貌及生理功能。患者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中医情志护理能够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中医护理的关键环节,对调整患者情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组4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皆出现了消极、烦恼、急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病因、病程及预后。分别采用情志相胜法、移情法、发泄解郁法以及解疑释惑法[4]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干预,嘱患者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的不良刺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主动释放内心压力,减轻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患者对情志护理依从性较高,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健康教育 本组41例患者均存在咀嚼功能障碍,影响正常进食进水。因此指导患者细嚼慢咽,少食多餐,并嘱患者摄入半流质饮食。指导患者在病室内避免对流风,注意面部和耳后保暖。向患者介绍面神经炎的发病机制、中医护理方法及对预后的影响,向患者说明中医护理干预对疾病治疗的重要作用。通过中医宣教使患者懂得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保证起居有常,生活规律,有助于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中医研究认为,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良影响[5],告知患者禁食此类食物。指导并鼓励患者锻炼身体,通过太极拳等轻体力活动恢复机体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通过健康宣教,疏导及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皆对面神经炎有了正确的认识,消除了不良认知,有助于患者积极面对病情。患者对此依从性较好,均能接受护理人员的建议与指导意见,积极配合护理,加强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巩固临床效果。
2.3 功能锻炼 功能训练能增强瘫痪肌肉的肌力,有利于加快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面部穴位按摩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供氧,减轻水肿。指导患者进行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展示牙齿)训练、努嘴训练及鼓腮训练[6]。以促进患者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0 min;并嘱患者自行按摩面部穴位:太阳、阳白、印堂、四白、迎香、颧髎、地仓、颊车及承浆等。每日2次,每次10 min。嘱患者及家属在操作时要修剪指甲,防止损伤皮肤,并向患者示范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适度。本组患者通过进行面部肌肉功能训练及自行面部穴位按摩,抬眉、闭眼、耸鼻、示齿、鼓腮等动作皆有所好转,患者及家属皆回馈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且无痛苦,容易接受及普及。
2.4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色,在多种疾病中都有良好的效果[7]。对于风寒阻络型患者给予50~60℃毛巾热敷面部,15分钟/次,3次/天, 以促进血液循环及经络畅通。嘱患者勿用凉水洗脸,以防风寒之邪再次侵袭经络使经气受阻。眼睑闭合不全者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嘱患者尽力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拭。遵医嘱给予饮用当归生姜汤,以发汗解肌,驱邪外出。本组20例患者主诉颜面麻木,遵医嘱给予患侧面部中药湿敷治疗,20分钟/次,1次/天。将湿敷巾敷于患侧面部,紧贴面部皮肤(湿敷由药物组成:白附子、川芎、红花、防风、白芷、当归、僵蚕)。同时配合面部自行穴位按摩:患侧太阳、承浆、阳白、四白、地仓、颊车、印堂、迎香等穴,5~10分钟/次,1次/天,按摩的手法要轻柔,力度要适宜。对于11例风热阻络型患者,遵医嘱给予金银花和菊花泡水温服,同时配合中药湿敷(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荆芥穗、生甘草)和穴位按摩。
患者疗效评价依据面神经功能疗效标准[2],痊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显效: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可能有轻微的联带运动;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睑轻用力完全闭合,有轻度不对称。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但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或半侧面部痉挛;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明显不对称。无效: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部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
本组41例患者经中医护理后,出院时35例患者已治愈,3例显效,3例有效。病情痊愈患者,嘱其在家中避风寒、慎起居,经常进行穴位按摩,防止复发;其余6例患者病情好转,但未完全痊愈,告知出院后可在家中进食桃仁、山楂等行气活血之品、莲子粥等益气通络之品以补气活血、通经活络,并配合穴位按摩和面部肌肉锻炼,促进病情恢复。
目前西医对面神经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可能因面神经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或与病毒感染有关。中医认为面神经炎是由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袭、面络受损、经筋失养、气血痹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中医护理模式在面神经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11],通过对患者实施情志护理、中医宣教、功能锻炼、中医辨证施护,操作简便易行,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效果明显,患者的依从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