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积累,思想的碰撞
——国家艺术基金民族室内乐青年演奏人才培养第一阶段小结

2018-01-23 16:50
黄河之声 2018年9期
关键词:重奏丝竹中央音乐学院

邢 璐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2017年6月5日至19日,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民族室内乐青年演奏人才培养”第一阶段培训,在中央音乐学院如期举办。我有幸作为全国被遴选出的三十名学员之一,回到母校,参与了此次项目培训。动笔写作学习心得,距离上半期培训结束已过去数月,但培训中感受到的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培训中所受到的心灵激荡,也久久激励着我。

我于200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就职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民乐系,转眼已毕业近十年。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虽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日益感觉到自身学识与修养的不足,迫切的渴望能够在专业上继续深造。尤其是在学校开设了胡琴重奏选修课程,为学生们成立了胡琴重奏演奏小组之后,在教学和艺术实践中遇到了种种问题,使得我对于民族室内乐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变得尤为迫切。中央音乐学院推出了“民族室内乐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对于我们这些在地方院校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仿佛一场及时雨。此次项目“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音乐事业发展,加强民族室内乐人才队伍建设。小批量、高层次,重在经验传授和实践提高,以培养高水准,复合型的民族室内乐演奏人才”的培训理念,也令我们心向往之。

拿到培训日程,由衷感到项目组对于培训内容考虑之周全,安排之细致,聘请的授课老师规格之高。在理论培训方面,有周海宏院长的“音乐表演中的心理学问题”;王次炤老师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张伯瑜老师的“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高拂晓老师的“以表演研究为基础的人才素质培养”;安平老师的“世界音乐节奏圈——以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音乐为例”、“世界音乐观在当代民族音乐创作与实践中的重要性”等课程。传统及民间音乐培训方面,有顾冠仁老师的“传统乐种的继承创新发展——谈江南丝竹的创作实践”以及“江南丝竹工作坊”;曾家阳老师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南音特有的记谱法”以及“泉州南音工作坊”。当代民族室内乐团建设方面,有于红梅老师的“从圣风、艺境谈当代中国民族室内乐的创新与发展”;章红艳老师的“从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说起”;徐阳老师的“阮乐复兴之路——阮族品牌的创立与学科建设”;王甫建老师的“民族室内乐的文化属性”等。民族室内乐演奏培训方面,有严洁敏老师的胡琴重奏工作坊;章红艳老师的弹拨乐工作坊;王甫建老师的音乐会公开排练课;曹文工老师的民歌和歌剧的民乐小型乐队训练等。项目组还特意安排了中央音乐学院优秀的学生室内乐组合“圣风”、“艺境”和“弹拨乐团”的排练供学员观摩。

我是二胡专业的学员,对于严洁敏老师的胡琴重奏工作坊非常期待。在两次工作坊中,严老师分别为我们排练了胡琴四重奏《弓弦舞》和胡琴三重奏《你和我的久石让》。她对于音乐极其严格的要求和科学的训练方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严老师有一种本领,她能够在短时间内,在纷繁的表面问题中,精准的抓住问题的核心本质,带领学员分析和解决主要问题。她还善于把复杂的问题层层剖析,用最浅显的话语和比喻解决深层问题。她从胡琴重奏最重要的“合作”说起,为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重奏组中的每一个人必须要“倾听”,不仅仅听到自己,还要听到其他声部,听到自己与他人声部的关系、平衡等。从“听”这个重要的合作能力,继而延展到“技术与音乐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层面。严老师认为,重奏训练在民族音乐演奏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重奏的学习和演奏以及重奏意识的建立,学员也许会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理念。在重奏练习时,基本的技术问题如音准、音色、节奏等对于音乐的影响,可能会比在独奏训练时更明显。因此,重奏训练的同时,也是对于技术问题进行重新审视、推敲、打磨的机会。随后,严老师为两组学员逐字逐句的排练作品。严老师特别强调了声部间的平衡,律动的统一,在某些困难片段,严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帮助学员找到排练的方法。学员们都来自全国各地,之前只经过简单的视奏,通过严老师三个小时的排练,两组学员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同时对于胡琴重奏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也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章红艳老师的弹拨乐工作坊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章老师为弹拨乐学员排练了《忆别离》和《弹词韵》两首作品。在排练的开始,章老师留出大量的时间,要求每一位学员,不论是琵琶、阮,还是扬琴、古筝,一定要把弦调准。她强调音准是音乐的生命,也是弹拨乐组合排练的难点所在,因此要在准备工作时把每一根弦都严格的调准。如果弦不准,那么在合作中的共鸣会被削弱,声音的质量也将大打折扣。章老师在接下来的排练中,对音乐处理、声部关系、演奏法等做了非常细致的要求,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为学员们作了讲解。

她要求学员在演奏自己声部时,要听见其他声部,了解声部间的关系,分析每个声部在整体音乐中的位置。同时,她强调表达音乐的意境,引导大家找到能够正确传达意境的音色。并对每样乐器的演奏法进行了规范。虽然我不是弹拨乐专业的学员,但仍然感到收获良多。我感受到大师们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细节,不向困难做任何妥协,不断追求音乐完美呈现的精神。

近年来,中央音乐学院涌现出一大批由民乐系在校学生组成的优秀的民族室内乐团,有“圣风”、“意境”组合、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以及阮族组合等。这些室内乐团在组合形式上具有实验性,无论在技术把控、艺术表现及舞台呈现等方面均达到很高的标准,在国内各大赛事中斩获桂冠。并且通过乐团委约、演出了一批优秀的民族室内乐新作品,全面引领了民族室内乐的发展方向。在此次培训中,于红梅老师、章红艳老师和徐阳老师,分别为我们做了题为“从圣风、意境谈当代中国民族室内乐的创新与发展”、“从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说起”和“阮乐复兴之路——阮族品牌的创立与学科建设”的讲座。为我们详细讲述了中央音乐学院这些优秀民族室内乐团的创立缘起、发展过程、训练方法、艺术追求等等。于红梅老师从本次民族室内乐青年演奏人才培养活动着重强调的“传承”和“发展”谈起,她认为,传承和发展两个概念是相辅相成的,原汁原味的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现在的发展与创新同时也成为将来传承的资源。秉承着“传承”与“发展”的理念,于红梅老师成立了“圣风”和“意境”组合。这两个组合从形式上看,是完全创新、从无到有的。但它们的艺术根基,来源于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这片沃土的吸收与传承。随后,于红梅老师与学员们分享了“圣风”、“意境”组合从成立之初,如何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成熟不断完善的历程。也和大家分享了两个组合精彩的演奏视频。于老师还特意把圣风组合的指导教师胡瑜老师和新老成员请到现场,为大家现身说法。听着大家的讲述,终于理解了圣风组合如此卓越的原因,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本着扎根传统音乐,不断开拓创新,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理念,他们付出的心血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

章红艳老师在介绍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的成立缘起时,提到了中国民族弹拨乐虽然种类丰富,可以形成非常丰满的音响效果,但弹拨乐器有着统一的音色特征——“点,”由点与点之间的组合连接,形成了特有的“虚线之美”的美学特征。于是章老师萌生了由“点”对“点”,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的弹拨乐团建构,充分发掘运用弹拨乐音色的共性之美。章老师不仅为大家介绍了弹拨乐团的成长历程,也分享了她作为一名琵琶演奏家的艺术感悟。我们看到了她深厚的传统民间音乐的积淀,也看到她对于当代民族音乐发展的思考。她提倡的普及“音乐厅”文化,“不加麦”演奏,以及开办的公益活动“章红艳大讲堂”,无不让人感受到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民族音乐家的高尚情怀。

传统及民间音乐培训方面,学校请到了顾冠仁老师开设“传统乐种的继承创新发展——谈江南丝竹的创作实践”讲座。顾老师就传统江南丝竹的历史沿革、主要艺术特色以及20世纪以来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江南丝竹“八大曲”为学员做了详细的介绍。随后,顾老师介绍了“新江南丝竹”的创作实践,并以弹拨乐合奏“三六”为例,介绍了他数十年从事新江南丝竹创作中的经验和体会,为学员们上了生动的一课。顾老师指挥的江南丝竹工作坊,使学员们将讲座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演奏中去。他为我们排练了传统江南丝竹的代表作品《中花六板》、《四合如意》,以及新江南丝竹《江南美》、《江南风韵》等,非常细致的讲解了江南丝竹的常用演奏手法,音色要求,和一些特殊演奏法。为学员们创造了一次极好的深入了解学习江南丝竹理论知识与演奏实践的机会。泉州南音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但一直以来我们对它知之甚少。学院特意为大家请到泉州南音的传承人曾家阳老师,为大家介绍南音及其特有记谱法,并开设了泉州南音工作坊,学习南音的代表曲目《梅花操》、《四静板》。曾老师还带来了南音的洞箫、二弦、琵琶、拍板和各种打击乐,让大家能实际操作演奏。学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中国最古老的传统乐器来了一次亲密接触。了解学习江南丝竹及泉州南音的过程,也是大家重新认识我国传统音乐博大精深的契机,我想通过学习,在每个人心中都播下了扎根传统、学习传统、继承传统的种子,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民族室内乐的演奏与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理论体系支撑。周海宏院长的《音乐表演中的心理学问题》、张伯瑜老师的《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高拂晓老师的《以表演研究为基础的人才素质培养》、安平老师的《世界音乐节奏圈——以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音乐为例》、《“世界音乐观”在当代民族音乐创作与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王甫建老师的《民族室内乐的文化属性》等理论课程,全方位多角度的为学员进行了音乐理论知识的梳理和补充。我想,民族室内乐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演奏、创作、理论的全方位支持,离不开传统、当代音乐的滋养,也离不开对中国音乐及世界音乐的借鉴吸收。夯实理论基础、开阔学术视野是我们每一位民族音乐人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6月19日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了项目第一阶段培训结业音乐会——“炫彩叠韵”民族室内乐音乐会。周海宏院长在致辞中说到:“这是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音乐会,这是国家艺术基金民族室内乐青年演奏人才培养第一阶段的结业音乐会。我来到中央音乐学院,看到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充满民族音乐自信,舞台表演细腻生动,充分表现出民族音乐的魅力,非常高兴。的确,当我们充满自信时,音乐就会倍显魅力,当我们没有自信时,有魅力的音乐也变得没有魅力了。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缺少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因为我们过去一直把对中西科技的比较平移到文化的发展中来,这是错误的文化发展观。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这个项目?来到这个项目的人,都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工作者,既承载着传承辉煌音乐文化的责任,也承担着创造新的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发展中国传统音乐,要取缔改造,提倡保护和创新,保护保护,原样保护,创造创造,尽情创造。唯有这样的情怀,才能让全世界对我们的民族音乐产生景仰之情。这个项目承载着这样一些理念,我们要维持民族音乐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审美特质。”音乐会由王甫建老师担任导聆,他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作曲家创作思想、创作手法及作品的构成和内涵,让观众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对民族室内乐的创作理念有了进一步认识。音乐会精心选取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当代作曲家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室内乐作品,演奏形式从二重奏、三重奏、丝弦五重奏到小型民族乐队。王甫建老师说“民族音乐的合奏、重奏古既有之,今天怎么归类提法都可以,但传承也好,创新也好,形式自可多样,但民族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历史属性、文化属性及语言却不可忽视,尤其青年一代的创作和演奏群体更应该深入了解和思考,在这一点上不妨回过头去看看三十多年前,当时富有激情的一代优秀青年作曲家们是如何在探索中坚持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的,并于今天继续努力去开创一个更新的时代。”这是一台充满了思考与探索精神的音乐会,凝聚了此次项目所有老师和学员的心血。音乐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学员们把两周以来的所学、所感,通过乐音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音乐会最后,章红艳老师总结道:“学员们从第一天来就接受我们的魔鬼训练,他们今天的舞台呈现让我非常激动……民族室内乐如何走入音乐厅,如何用音乐互动,如何推出新作和新组合,如何走入国际交流,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圆满结束了,让我们十月份第二期再见!”

这次培训带给我太多的感动和启迪,感谢所有倾情授课的老师,为我们传道受业解惑。感谢培训的组织者耐心细致的服务,为我们创造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将庞杂琐碎的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保证了培训的正常进行。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半个月的并肩作战已结下深厚的友情。更要感谢母校中央音乐学院,您博大的艺术胸怀,清正的学术氛围,海纳百川的兼容并蓄之风,将永远照亮着每一位学子的艺术前程。

期待十月再次相聚。■

猜你喜欢
重奏丝竹中央音乐学院
恭喜中签“京”喜EU见-北京汽车推钜惠3重奏+无忧7项礼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以《进步日报》看中央音乐学院初创历史原貌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我院参与“美育云端课堂”暨第二届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
阮重奏作品的演奏与教学探微——以阮八重奏《剑器》为例
中央音乐学院2020年新年音乐会
高校民族器乐重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延安“10·15”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