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芸
文化是民族生存繁衍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发展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博物馆作为精神文化和民族灵魂的载体,应当传承民族文化遗产、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为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作出新贡献。一个优秀的博物馆在硬件方面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独具特色的陈列展览、丰富优质的藏品、优美的建筑场馆。原创展览是一个博物馆的灵魂与核心,它是博物馆学术研究成果与文化内涵的有效转化,向社会大众输出着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在博物馆建设和展陈设计中,原创性展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博物馆来说,其展陈的独特性是区分它与同类场馆的主要依据。要做好原创性展览,就要涉及到博物馆藏品工作,馆藏文物是原创性展览的物质基础,原创性展览又为藏品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旨在以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2017年新推出的《育才学府 革命摇篮》展陈为例,谈谈原创展览与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的有机互动。
《育才学府 革命摇篮》陈列展以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自1919年建校以来至1936年间学校校史及革命活动为脉络,展示了近代山西国民师范教育的辉煌与中国共产党、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在山西抗战中的重要贡献。该展览是国师纪念馆独立原创,通过丰富的展陈手段向观众展示了那段厚重的历史,展览陈列中展出了大量优秀的馆藏文物,例如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学生用品及教科书等,包括乐器、收音机、幻灯机、打字机等;还有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与八路军使用过的武器以及缴获的日军军刀等39件(组)。其中有多件文物是首次面向观众展出,这些展品承载着国民师范学校的传统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奉献精神,它们是独一无二的,充分地阐释了展览的原创性。首先,从形式上来说,新的展陈在不改变纪念馆旧址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了民国时期旧址办公楼的室内空间,设置了8个展厅,合理规划了展线。观众在参观展览的同时,又可以身临其境,感受民国时期的建筑风采,特定的历史事件与生动的场景能够令人穿越时空,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其次,在展览的内容设计上,纪念馆在展陈设计初期,首先精心策划了展览文本方案。对于展陈的各类细节做了详尽的推敲,以文本策划为大纲,在历史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力求达到学术性、文化性和观赏性的平衡。第三,馆藏文物资源的利用,充实了展陈的内容,丰富了展陈的内涵。展品的设计有学术支撑并符合科学性、真实性的原则,取得了优良的展示效果。有感染力,观赏性、趣味性强。该展览一经展出,就取得了广泛的好评。
文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为例,这所纪念馆前身是民国时期山西督军阎锡山为了发展国民教育而在山西省城太原开设的一所专门培养小学教员的师范学校。学校自1919年建立到1936年停办,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山西国民素质教育的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所学校自成立以来,逐渐成为山西学生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的中心和堡垒。学校停办以后,在这里又成立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组建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如今的国师纪念馆收藏了大量当时的珍贵文物,其中包括毛主席亲自赠给赵宗复同志的一件大衣、阎锡山亲手题写的牌匾等等,这些文物资源是国师纪念馆所独有的,它们对研究当时山西社会发展情况、国民教育、革命活动等有着重大的意义。纪念馆藏品质量的优劣、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它的社会地位,更是衡量其品级的重要评估标准。
文物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参观时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激活了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也成为博物馆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经过数年来的尝试与努力,国师纪念馆把文物工作与展览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新展陈形式,盘活馆藏文物资源,用原创展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2017年《育才学府 革命摇篮》展陈的推出,就是一次馆藏文物资源与原创展览的融合,通过这次展出,纪念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得到空前提高。由此可见,博物馆要想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崭露头角,必须不断提升文化竞争力。通过对文物资源的优化整合,展览藏品可以使观众充分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并产生情感共鸣,成为保证博物馆文化竞争力的关键。而通过原创展览,将文物资源的历史内涵进行直观的展现,挖掘文化的共性,更能推动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历史文化的进步。
原创展览的开展,是对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文化遗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推动学术研究,加强博物馆的业务建设,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作用,从而实现博物馆宣传教育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推动社会文化、民族精神的发展和进步。文物资源是原创性展览的物质基础,原创性展览又为文物征集及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馆藏文物研究为原创展览奠定了学术基础,原创展览又为文物研究提出了更高目标。从各方面来看,文物资源与原创展览打造核心文化竞争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独特的馆藏文物、优质的原创展览。如何搞好这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博物馆应当做好馆藏文物工作,丰富馆藏。以国师纪念馆为例,一方面围绕地域历史文化来构建完备的藏品体系。从地域多元历史文化的角度,重视搜集反映有关地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生活方式、地域文化、革命活动等藏品资料;重视搜集反映地方近现代历史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文物资料,从而构建反映自己独特地域历史文化的藏品体系。国师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山西省重要的革命旧址之一,馆内所征集、收藏的文物,都是在科学的征集计划之下,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而来。它们系统地反映了山西国民师范学校的建校历史与其开展革命活动的真实情况,是研究山西近代历史的重要资料。博物馆如果缺乏完备的文物资源体系,没有能够支撑其展陈的独特文物资源,是没有说服力与独特性的,只会步人后尘。此外,即使掌握了大量丰富的馆藏资源,如果不能物尽其用,也无法焕发文物的光彩,挖掘其历史信息、提升文化内涵。
其次,博物馆应当提升展览质量,搞好原创展览。博物馆建设的核心是展览,场馆是舞台,展览是主角。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高,审美标准、欣赏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博物馆在发展中不注重创新,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就难以吸引观众。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发挥知识传播和宣传教育职能、展示学术成果的基本途径,是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最重要方法。原创展览特别要注重展示手段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声光电和多媒体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普遍应用,提升展览的科技含量和艺术感染力。
原创展览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除了具有创新性以外,支撑其实现的是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学术研究工作以及展览内容策划、展览形式设计。近年来我国博物馆的展览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展览选题缺乏新意,千篇一律,多为文物陈列或历史资料的堆叠,不能吸引广大观众,难以激发参观的欲望;展览内容过于理性,通俗性不足,枯燥乏味,内容逻辑清晰度不强,平铺直叙,观众看不懂或看得很累;展览形式表现陈旧,互动性、趣味性、观赏性和参与性不足,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不强;忽视展览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和科学性。因此,要从根本上提升展览的质量,必须加强学术支撑,强化学术研究工作。国师纪念馆《育才学府 革命摇篮》展陈在策划阶段,工作人员就对山西太原民国时期的教育、文化、经济等社会情况进行了研究了解,深挖山西革命斗争史,力求展现一个全面、真实的国师历史。这也就是说,原创展览要加强地域历史文化的系统梳理研究,包括地方历史沿革、政治变革、历史事件和人物、风俗等等。
博物馆要搞好文物资源与原创展览的互动,首先应整合馆藏资源,构建完备的学术体系。在原创展览中,注重文物资源的优化利用,既要全面展示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要将历史性与现代性融合一体,打造具有学术性、文化性和观赏性的高质量展览。原创性的内容是展览成功的关键,原创展览的设计是对博物馆承载历史的一种再创作过程,是一项集学术研究、文化创意和展陈手段于一体的作业。好的展览是精心打磨出来的,并非一日之功。好的展览要准确、完整、生动地表现内容,明确传播目的,“点、线、面”空间布局合理,展线流畅;内容主次分明,重点和亮点突出;能有效清晰地传达知识和信息;特别是辅助展品的设计和制作有学术支撑并符合科学性、真实性原则;展示效果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感染力,观赏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强;展厅环境的设计和营造有浓郁鲜明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个性。如此一来,方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响应社会文化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