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长安诗及其文化意蕴

2018-01-23 16:22莉,
唐都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帝都曲江王维

雒 莉, 高 萍

(西安文理学院 文学院,西安 710065)

高萍,女,陕西西安人,文学硕士,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唐代宗曾在《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中云:“卿之伯氏,天下文宗,位历先朝,名高希代。”[1]以“文宗”之誉肯定了王维在诗坛上的地位。王维从少年时代在长安声名鹊起到花甲之年谢世,一生在长安生活近40年,长安文化对其人格及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维也以其诗作再现了风华绝世的长安。

王维一生著述颇多,而描写长安的诗作或与之相关的诗作就有110首。这些诗作昭示了盛唐的青春气息和磅礴气派,体现出豪迈的人生理想及和谐安然的人生境界,更为广阔地展示出大唐气象。

王维长安诗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反映了盛唐长安文化的多个层面。从内容而言,多写皇家宫苑、佛寺道观等渗透着浓厚文化气息的自然、人文景观及其身为朝臣所历之政事,因而其长安诗作流露出浓重的皇家风范和超然物外的宗教情怀。就艺术风格而言,王维的长安歌咏多为明朗昂扬的盛世之音,极少哀婉惆怅的情绪。身处官场的王维,在生活上又恰如其分地与长安保持一定的距离,亲身参与政治而又远距离地欣赏和思考长安,二者在其文学创作中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在创作中,王维以其得自天赋的机敏和智慧,汲取他在长安为官数十年的生活经验,以及在朝和在野期间侍宴豫游、唱和酬答的特殊感受,凝聚成独一无二的长安歌咏。他的长安歌咏不仅赞美了长安自然景观的美质神韵,而且展示了长安人文景观博大深厚的内蕴和富丽堂皇的气势。同时,更赋予长安以冲淡渊雅的人文气息和兼容并摄的文化气度。

一、王维长安诗中的帝都和宫苑

王维长安诗歌中描绘帝都与宫苑的诗作大概有25首,大多描写侍宴、豫游的情景,以及帝都的宫殿和宫苑,主要写了九成宫、华清宫、大明宫等皇家宫苑。这些诗既展现了帝都的雄伟、宫廷的气派,还体现出雄浑秀雅的盛唐气象。

(一)王维长安诗中的帝都

在王维进入长安之前,他对帝都是无比憧憬和激动的。16岁时,他背上行囊,奔赴长安,之后便与长安结下了情缘。

进入长安,这个“九岁知属辞”的文弱青年被震慑住了。第一次面对磅礴大气的长安城,他在《登楼歌》中发出了慨叹,诗云:

聊上君兮高楼,飞甍鳞次兮在下。俯十二兮通衢,绿槐参差兮车马。

却瞻兮龙首,前眺兮宜春。王畿郁兮千里,山河壮兮咸秦。[2]

这是他登楼俯瞰,对整个长安街市形象的一个纵目远眺图。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严谨亦不失恢弘的街坊、鳞次栉比的街衢、郁郁葱葱的树木中的坊市,来来往往车水马龙的热闹繁华,也印证和开启了初唐、中唐诗人对长安城的描绘。如卢照邻《长安古意》所写的“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骆宾王《帝京篇》中的“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所写“城阙辅三秦”,章八元《题慈恩寺塔》的“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色雨蒙蒙”,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的“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前人后人对长安城的描绘都集中在了王维的这首诗中了。这首诗可以说是对长安城最直观、最全面、最简洁的呈现。整个长安既饱藏着文化气息,又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在壮伟山河的映衬下,彰显着气势磅礴的王者风范,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这里的一切都使王维着迷。

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下《冬日游览》:

步出城东门,试骋千里目。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

渭北走邯郸,关东出函谷。秦地万方会,来朝九州牧。

鸡鸣咸阳中,冠盖相追逐。丞相过列侯,群公饯光禄。

相如方老病,独归茂陵宿。

如果说上一首诗写的是长安城的巍峨壮观和布局规划特点,那么这首诗所写便是长安城的山川背景、地理布局和四通八达的交通。长安被称为“四塞之国”,还有秦岭横亘的磅礴气势,真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长安也是天府之国,关中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饶;长安还是中心之地,向东出潼关,向东南走蓝田直道,向西和西北走咸阳古道出阳关,交通便利。加之丝绸之路所带来的胡商会集,唐王朝的繁华雍容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节点上不断体现着,身处在这座辉煌宏大的都城中,王维也加深了对这座城的理解和热爱。如《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云: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这首诗不仅写兴庆宫的风采,更写出了“秦中自古帝王州”的丰厚的底蕴:水流萦秦塞,山绕汉宫斜。秦塞、汉宫为长安城增添了文化的厚重。细雨蒙蒙,王维漫步在兴庆阁道中,依水环绕,郁树葱葱。整个诗歌洋溢着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息,整个皇家宫苑也焕发着青春的光彩,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不得不慨然大叹大唐的胜景以及唐人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王维笔下的长安城如元代李好文《长安志图》所云:“棋节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比也。”都城方正,街衢严整,宫阙雄伟,市坊划一,等级分明,遵循着礼制的规范,呈现出了雄阔而又肃穆的气氛。正如康震所论:“人们在等距离的同一形式的宫墙、城墙、坊墙、街衢中连续行走,整齐、反复的节奏韵律传递着强烈的秩序感、归属感与崇高感。大唐诗人的骄傲与激情,大一统王朝的政治意志、审美理想就在这平整方正的布局里得到了尽情的发挥。”[3]

(二)王维长安诗中的宫苑

王维有许多具体描写宫殿、官署的作品,这对我们了解和感受唐王朝各个宫殿的细节有很大帮助。由于他对所供职场所极为熟悉,并常常扈从侍宴、侍游于大明宫、兴庆宫、望春宫、华清宫、芙蓉苑等皇家宫苑,因此这一类作品往往有生动的现场感。描摹具体细腻,叙事雍容严谨中洋溢着激情,予人以升平盛世的圆满心态。其中《大同殿生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百官共睹圣恩便赐宴乐敢书即事》中云:

欲笑周文歌宴镐,遥轻汉武乐横汾。岂知玉殿生三秀,讵有铜池出五云。

陌上尧樽倾北斗,楼前舜乐动南熏。共欢天意同人意,万岁千秋奉圣君。

此诗作于天宝七载(748)三月兴庆宫中。《旧唐书·玄宗纪》:“(天宝七载)三月乙酉,大同殿柱产玉芝,有神光照殿。”诗歌既写出了皇家宫苑的恢弘气象,又表现了上天圣灵对大唐王朝的护佑异象,以及祝愿承平气象之千秋万代。作为侍宴诗,场面描述具体、叙事多带着欢快的情绪。写兴庆宫的作品,多是以借兴庆宫美景颂圣的,再比如《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中云:

太阳升兮照万方,开阊阖兮临玉堂,俨冕旒兮垂衣裳。

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德合天兮礼神遍,

灵芝生兮庆云见。唐尧后兮稷契臣,匝宇宙兮华胥人。

尽九服兮皆四邻,乾降瑞兮坤降珍。

这首诗通过“延八荒”“尽九服”“皆四邻”“华胥人”等词记述了王维参与天长节侍宴活动场面的盛大、气势的宏伟以及参与者身为大唐臣子的自豪和满足。读来如临其境。

王维描写曲江的作品很多。曲江在少陵塬的北边,长安城的东南隅,从秦朝始就是皇家的游乐之地,历经汉代、隋代,至唐朝最盛。唐玄宗为游曲江方便,沿东城墙修夹城连接兴庆宫和芙蓉苑,时时与后宫嫔妃驾临曲江。因此,曲江是上自君王下至百姓最好的游乐之地。王维的应制诗就反映了这样的场面。比如《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奉和圣制刺史供奉曲江宴应制》等。因曲江侍宴在每年春秋时节最为热闹,这时候进入曲江池观看的人不计其数,以至于“长安几半空”。皇帝嫔妃登城垂帘而望,各大臣依次排列垂手而站,整个曲江流水潺潺、绿树丛生、碧红翠瓦、相辅相成。这些美景似乎都活在他的诗中,如《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侍从有邹枚,琼筵就水开。对酒山河满,移舟草树回……”就水而开的琼宴,轻舟在草树间的轻摇,既写出了曲江的盛景,又反映了喜悦的心情。大唐之安逸升平气象尽在其中。今日读来,依然如临其境。再比如《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云: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

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公元742年,唐玄宗改开元年号为天宝,并于此年上巳节驾游曲江。王维这首应制诗,记录了这次皇帝出游曲江的活动。场面雍容华贵、盛大壮观、辞藻富丽是这首诗的特点。这首诗写出了曲江侍宴场面的宏大,景色的美丽。身在曲江,抬头是秦岭,低头是曲水汀洲,越发衬托出长安的秀美和庄严。

王维在描绘皇家宫苑的诗中,通过场面的浩大,建筑的华丽,景色的壮观,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磅礴大气、雍容气阔、青春洋溢的皇家宫苑。他用细腻通达的手法向我们叙说着帝都长安的繁茂与活泼。这些豪华典丽的宫殿,重叠相依的城阙,仪态万千的园林,浑然天成的别墅,不仅表现了盛唐时代帝都长安富丽堂皇的盛景,而且传递着一种昂扬向上的唐人心态,由衷地赞美了美好的时代以及大气雄浑的盛唐气韵。

二、王维长安诗中的朝仪和民俗

王维诗歌中涉及朝仪的诗作向我们展现了大唐严明有序的政治风貌,也彰显了长安帝都的庄严和帝王的尊贵。而涉及民俗的,除了春楔奉和、曲江侍宴之类的皇家活动外,亦有不少描写长安风俗人情的诗作。这些民俗让我们充分了解到长安文化的丰富多彩,让我们更加贴进这个雄浑大气的长安。

(一)王维长安诗中的朝仪

早朝是文武百官进谏皇帝、汇报国家大事的时刻,它是长安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王维关于早朝诗作有《春日直下省早朝》《早朝》《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这首诗以百官为主写群臣沐朝的场面,政治色彩浓厚,将皇宫豪华的气派以及百官上早朝时严肃隆重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同样是和贾至《早朝大明宫》的诗作,王维则从另一个角度描写皇帝早朝时的盛况,在《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云: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鸡人报晓,尚衣进氅;宫门打开,万国瞻仰;障扇蔽日,龙袍闪光。王维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而后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彰显出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时唐王朝的强盛。通过仙掌挡日、香烟缭绕制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的氛围。而五彩的颜色,清脆的环佩之声更是写出了大唐的自信和从容。所谓万国来朝的盛况就不会仅在我们的想象中,而可以在王维的诗中得到具体的呈现。另外,《春日直下门下省早朝》以早朝、当值为内容,写出其群臣共商的盛况。《早朝》中云:

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城乌睥睨晓,宫井辘轳声。

方朔金门侍,班姬玉辇迎。仍闻遣方士,东海访蓬瀛。

这首《早朝》点出了早朝时间,并描写了朝臣上朝的盛况、以及外宾进谏的场面,体现出盛唐的辉煌和作为唐人的自豪感。君王的励精图治,大臣的忠于职守,才会有开元盛世这样的封建王朝的顶峰。

王维的早朝诗不仅写出了一种大气宏伟,而且细节描写又不失细腻。飞扬的屋脊、精致的雕饰,在庄严中不失活泼,在严谨中不失大气,形成了特有的长安帝都盛景。

(二)王维长安诗歌的民俗

节序活动是帝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王维诗中亦有表现。王维长安诗中关于上巳节的记载最多,呈现出从君到民的习俗。有《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等。如《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中云:

彩仗连宵合,琼楼拂曙通。年光三月里,宫殿百花中。

不数秦王日,谁将洛水同。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风。

天保无为德,人欢不战功。仍临九衢宴,更达四门聪。

诗中写的是上巳节在勤政楼宴乐的场景,不仅写出长安的宏伟气魄,也描绘了君臣相庆的生活场景。首先在礼仪中,表现出皇权为尊的制度。皇帝其上,而后为百官大臣,但这并未影响整个节日的气氛。从君到臣,再到民间百姓,整个长安都笼罩在节日的气氛之中。虽然有等级森严的礼制,但更有开放的大唐气度。

王维长安诗中也有描写寒食节的,如《寒食城东即事》中云: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诗人于寒食节走出郊外,春意盎然的美景迎面而来。在桃花流水人家的美妙风景中,最抢眼的是少男少女在花树灿漫的郊外纵情游玩的欢乐景象,那种洋溢着青春的欢笑让整个节日都绚烂了很多。由此可见,节日庆祝在长安城的盛行:玩蹴鞠,荡秋千,户外踏青……把唐长安的民俗写得具体而生动。这也是清明盛世最好的体现。

帝都开放的文化局面和广阔的心胸在造就丰富多彩的生活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对外贸易便是一种开放形式,大唐对外贸易有丝绸、彩陶等,还有一物,是当时在国外以金为称的事物,它便是茶。王维在《赠吴官》中云:

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糜难御暑。空摇白团其谛苦,欲向缥囊还归旅。

江乡鲭鲊不寄来,秦人汤饼那堪许。不如侬家任挑达,草屩捞虾富春渚。

从诗中可见在帝都长安的炎炎夏日里,为抵御炎热,人们想到了茶、打扇及食汤饼等。喝茶也就成了生活的必需。而茶亦作为珍贵的物品被带出了长安,远销海外。

三、王维长安诗中的胜迹与寺观

(一)王维长安诗歌中的胜迹

在王维的诗歌创作中,山水诗成就最高,也备受后世批评家关注。他的山水诗在形式层面上具有以画入诗、声色并出的特点和独特的动静互衬、平缓悠长的节律,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此外,诗人复杂的人生经历、丰富的心路历程,更使其诗包蕴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潜藏着诗人独特的审美理想和生命意识。官场的风云变幻、宦海浮沉,使他常常在抑郁不得志中独自品尝着孤寂与失落的苦涩。面对着磅礴大气的都城,此时他不再有刚来时的欣喜与期盼,更多的是矛盾和惆怅。为了内心的宁静,他踏入终南山,隐居在这辋川,在山水中平复内心的感伤,写下了《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处是王维隐居之地,于山水之间,坐看风起云涌;于是非之外,谈笑林间。终南山的美景成为诗人精神的寄托。他在自然的风云变幻、花落水流中参禅悟道。放弃执念,随遇而安,随缘任运。美景无处不在,宁静的内心也随之生出喜悦。因此,在王维的笔下,山水似乎也多了一种禅意。长安城与终南山互为表里,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平衡。王维亦官亦隐的生活可以说是这个独特的城市与山水所提供的不二选择。《维摩诘经》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4],所以王维可以在长安的滚滚红尘中通过净心以净土,同时又可以在终南山的宁静美景中体会大自然的生机。如其《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言: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虽为赠友作,但诗中山水似与闲乐生活相交呼应。因为有了他内心的安然,所以他笔下的山水才是活的灵物,在吐纳间获得了一种永存的价值,为都城长安的文化气氛带入了一种新的风潮。而终南山也就不仅仅是一座自然的山,它成为人们远离世俗功利,平静内心欲念的一个文化符号了。

骊宫在骊山脚下,也是自然山水与皇帝行宫的结合。诗人写骊山景色《燕子龛禅师》中,将诗描绘的画景与骊山实景结合起来。王维用高超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燕子龛”的山水韵味:“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桥凭倒树架,栅直垂藤缚。鸟道悉已平,龙宫为之涸。跳波谁揭历,绝壁免扪摸。”在诗人眼里,这里是人间仙境。他体物精细、状写传神的艺术功力,亦可见一斑。诗人不写宫苑,只写山水,而写山水,意在参禅。王维晚年存在“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的归皈观念,他的《燕子龛禅师》也流淌着隐居向道、出世向禅的心迹:“时许山神请,偶逢洞仙博。救世多慈悲,即心无行作。周商倦积阻,蜀物多淹泊。山水日夕阴,结跏归旧林。一向石门里,任君春草深。”因此王维笔下的自然是长安城外或宫苑之外的自然,也可以说是他心中的自然。这也就是王维能够“结魏阙于山林,著冠带而禅诵”的原因。王维不仅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有独到之处,在艺术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苏轼曾在《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语,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上面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的山水诗把绘画的精髓带入其中,以简洁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层次丰富、动静结合的画面,有一种和谐的美感。

他的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进入到一种宗教的境界。整个山水诗风多是清冷幽邃,远离尘世,看似是无意禅语,却又令人在举手投足间领悟到这山水诗中的禅意。他的山水诗影响到长安,让无数学子安心,整个喧哗的都市似乎也开始肃静。这不仅是王维的成功,也是整个大唐的成功。

(二)王维长安诗歌中的寺观

在佛教高度“繁荣”的唐代,士大夫学佛之风极盛。长安城内外寺院和道观众多,文人与僧人、道士的往来也成为长安的一种风尚。

王维诗中对寺院的描写和与僧人的交往也不少,他的佛学修为在其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如其《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幽深寂寥的松径之中,衬着泉声呜咽而过,于宁静中透露出丝丝活力。整个香积寺的宁静安然与自然中的生机勃勃相映成趣,达到了佛家和谐共生的意境。又如《春日上方即事》中云: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鸠形将刻仗,龟壳用支床。

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该诗记载了诗人生活的一个侧面,也让读者看到了他的好佛绝非虚言。末句“闲坐但焚香”,显然是坐禅。《五灯会元》卷一记载迦叶的事迹说:“尊者一日踏泥次,有一沙弥见,乃问尊者:‘何得自为?’者曰:‘我若不为,谁为我为?’”[5]可见禅要有切身体验,注重亲自证悟,所以坐禅也是必要的。达摩祖师在嵩山少林寺不就是“面壁而坐,终日默然”吗?南宗禅兴起以后,强调直指心源,顿悟成佛。对于坐禅,往往只视为一种手段,而并不认为有多重要。惠能就说过“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的话。诗人王维虽然对南宗禅有很深刻的理解,但同时也并不否定北宗的禅定功夫。

王维有数首与青龙寺相关的诗作,如《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青龙寺昙壁之人上兄院集并序》等。青龙寺位于长安城东新昌坊东南隅,建于长安有名的高地乐游原上。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唐初被废,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复为观音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改为青龙寺。是唐长安人于人日(正月初七)、端午(五月初五)、重阳(九月初九)登高远望的绝佳处。也是夏日纳凉的好地方。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以誉美之词称赞操禅师之智慧明达和佛寺世界之清凉无忧,《青龙寺昙壁之人上兄院集并序》描绘了一幅现实世界中清幽旷远的景象。如“高原陆地,下映芙蓉之池;竹林果园,中秀菩提之树”等平实的世俗生活,这些世俗的生活在王维的眼中却是一个超越于现实世界之上“不起于游览,不风而清凉”的内在宇宙,故云:“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道教在唐代被尊奉为国教,长安道观中多有华美瑰丽的建筑。随着对长安城认识的加深,为寻求心灵的寄托,此时的王维希望从长安的名利场中脱离出来。因此,在十年沉淀间,他慢慢受到了道教“出世”思想的感染,渴望追寻一方自由的天地以返璞归真。正如《山中示弟》中云:“山林吾丧我,冠带而成人”,表明了他思想中的“无己”“坐忘”等道家意识。在这一过程中,王维写下了大量有关道观的诗作,如《奉和圣制登降至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云:“林疏远村出,野旷寒山静。帝城云里深,渭水天边映”。

与前期的应制诗多描述皇家宫苑的大气雄浑不同,这首应制诗则表现了清丽淡雅的景致,展现出内心的宁静。这类诗歌还有《淇上即事田园》: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庄子哲学的本意着重于人生,用乐天知足的态度与自然默契相处。王维具有虚境之心,在感悟人生真谛后,追求适意自然,虚境无己。可以说长安成就了王维的诗歌,使其诗作尽显高华雄浑。但他却在逐渐远离长安的过程中寻找到一方心灵的栖地,使其诗风中又多了一分空灵隽雅。

王维长安诗歌中的长安概貌、帝都宫苑、山水人文无一不体现着长安这座都城的华丽雄浑、磅礴大气。在他遭受挫折冷寂长达十年之久后,其思想的变化、情感的倾向让我们领略到长安寺庙道观给予王维心灵的慰藉与共鸣,从繁华大气的长安氛围中又延伸出宁静祥和的另一种帝都风貌,在这个过程中找回本心,诗意生活。这些都与长安的帝都文化和独特的山水风貌相关。王维在稚嫩中成长,经历洗礼,扛过心理压力之后回归本真。从开始对长安的依恋、渴望融入,再到之后的清醒、脱离,他的思想一直在不断变化。而王维的融入是身心的融入,王维的脱离是心的脱离。他在秦岭山水中寻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地,从而达到了忘却肉身的地步。所以,从长安的都市繁华和秦岭的静默安详中,我们会对王维有另一种解读。

猜你喜欢
帝都曲江王维
那拉提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广东韶关曲江区总工会“夏送清凉”慰问13000余名职工
曲江春晓
北京泛太平洋酒店亮相帝都
春雪
烈日当空,看小编如何避暑
文化曲江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