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姗姗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民族声乐文化主要来源于各民族文化习俗,只有对民族文化深刻的理解后,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民族声乐的意义。然而,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对新的教学观念太过于注重,背离了对传统音乐观念的研究,不能将正在发展的教学模式引进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缺乏对民族声乐的理解,无法真正理解民族声乐知识的内涵。
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是由各民族的融合不断发展起来的,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然而,中国民族声乐教育自五四运动以来,已经开始不断地将西方声乐的特点融入进来,在继承中国民族声乐教育开始时就注重西方美声的唱法,导致中国民族声乐教育过于注重美声唱腔,不利于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许多人对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认识有所偏离,认为民族声乐教育就是美声音乐,只有将民族声乐和西方美声充分结合才是属于真正的民族声乐教育,但对西方美声唱法的缺点和优点并没有做到正真的认识。当然,也有很多学生在教学中先要学会美声的基本唱法,然后再进行民族声乐教育,让学生在民族声乐作品中应用美声唱法。虽然这种教学方法似乎更具备教学意义,因为它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并且使学生的歌唱能力得到提升。这种教学模式在民族性角度来看,将会严重的忽略民族声乐教育的民族性,学生对民族声乐演唱只会属于形式化,对民族特色的文化不能很好掌握,无法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个性风格。
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力量是教学文化传播的主要源头,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传播者。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民族声乐文化的理解严重不足,不能从根本上对民族声乐文化的真谛做到真正地理解和诠释,而且学生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到教师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以及无法对民族声乐教育的意义体会。
民族声乐在面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与传播上,既要坚持民族文化的发展,又要将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合理引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培养学生的多元化的演唱风格,掌握民族音乐文化,以及培养民族音乐综合性人才,同时,让学生在教学中领会到传统名族文化的意义,以及对西方教学理念带来的意义作出回应。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改变歌唱理论体系,深刻体会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发扬民族的艺术文化特色。
增强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是为提升民族声乐教育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对提升多元文化结构中民族声乐教育水平的体现。首先,民族声乐教育课程的设置决定教师对教学的重视,明确教学和学生对民族声乐教育的认识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坚持培养民族声乐文化,重视民族课程的设置,从而培养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
为了能够实现此目标,民族声乐教师必须要有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求。首先,要有正确的艺术教育思想,还要对多元文化教育思想有一定的熟悉和经验,摆脱传统观念的技巧和忽略文化的片面性。其次是要有更精准的理解和演奏技巧,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去体会民族文化的魅力,了解群众的真实感受,创造出更多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在多元文化格局的影响下,民族声乐文化不断地多元化和国际化,但在教育过程中,仍然坚持民族声乐文化中已有的民族文化特色,与世界接轨,依旧保持民族声乐文化特色。尽管民族声乐文化在教育中还有许多问题 ,但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将会弥补其他艺术形式的缺陷,因此需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强化的方面,并通过对这些方面工作的加强,对以后的教育工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