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洁
(江阴市第三实验小学,江苏 江阴 214400)
音乐教室的座位摆放看似无足轻重,却是教师责任与爱的体现,我们常见的座位摆放有秧田型摆放法、U形摆放法、圆形摆放法、田字形摆放法、马鞍形摆放法等。
如传统的秧田型的座位摆放法之所以一直沿袭到现在,而且被世界许多国家广泛使用,自然有其理由和优势,老师可以看清所有的学生,在这个位置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有利于组织教学,但这种位置会让坐在教室前排和中间地带的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次数和时间多于坐在后排的学生。
我印象深刻的是由中央音乐学院林松涛老师执教的一节音乐课,这堂课没有桌椅,林老师只是让学生随意站在教室中间,钢琴给出音乐节拍,让学生们随着节拍在教室任意走动。“你的步调一定要和着老师给出的节奏,并且在转折的地方要停下来,和身边的伙伴拉起手。”看似没有章节地在教室里乱走,事实上却是每个学生在按照教师的要求感知音乐律动。这堂课教师完全融进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一个音乐活动,这时的课堂是开放的场所,学生是真正主体。
教学需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口、手、脑都“动”起来,学习才有效果。
课堂教学常规可以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需要老师有计划有目的,从细节入手点滴渗透、循序渐进,常抓不懈才能形成。
聆听歌曲或欣赏乐曲时要求学生做到非常安静,对音乐的理解可以用想象或肢体语言表现,可以闭上眼睛静下心来仔细聆听或者随音乐有节奏律动……
在音乐教学中要提醒学生保持轻松愉快而又自然积极的歌唱状态,精神饱满,用正确的方法歌唱,使全身心处在积极、协调的状态中。
音乐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表演时可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让其明确表演的目的,当学生表演结束后需要进行适当评价,从而增强他们表演的自信心,明白努力的方向。
为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加强音准的训练,乐器进课堂是非常必要的。课堂中,学生要知道乐器放在哪些规定的位置,老师钢琴弹奏某个音乐片段时就知道现在该做什么……
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常规的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虽然不必崇尚传统教学中一味求齐、求静的课堂模式,但也一定不能不及顾课堂教学实效而追求形式上的参与和互动,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课堂学习常规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教学中既是一名导演既教学的设计者,又是一名演员即表演者,在不同的课型中老师的站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老师讲课的智慧和艺术,那么上课时站在哪个方位比较合适呢?
最常见的是教师一直站在讲台前,这个位置更能够给人以安全感,但从学生角度来看,从第一横排往后就形成了“高压区”、“中压区”和“低压区”,那些离教师最近的学生处在教师监控的“高压区”,教师比较容易监控和约束他们的行为,“中压区”的监控和约束力度减弱,“低压区”的力度最弱。所以,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比较容易出现上课走神、做小动作等学习问题和纪律问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走下位与学生更多交流。
比如我听一位老师上《跳吧跳吧》一课,这是一首热烈、欢快的,具有波尔卡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歌,“围着圆桌(拉成圈拉成圈),我们快乐地(跳舞吧跳舞吧)……”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体验歌曲中出现的切分节奏及波尔卡舞步特点,教师为括号内的切分节奏设计了一个舞步,所有学生学会后站在原位,接着教师演唱前半句同时分四步跑跳到任意一位学生面前,这位学生就要边跳刚才学的舞步同时接唱后半句歌词(即括号内的歌词),整个环节妙趣横生,学生兴趣高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增设一点紧张度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这个环节教师的设计就很有针对性,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随时的站位就是一种机智,既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切分节奏的特点又面向全体贴近学生。
教师的站位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管理和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学时不仅要站在讲台上,还应该适当地在教室内走动,走动时要前后左右都要走到以保持整体的平衡。当教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时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教师不应是学生的“对立面”,而应是“在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它能够有效推动教学的发展和进程。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细节就是关注课堂中可见的教学现场与实录,挖掘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在于透过对教学现场的描述与阐释,发现内隐的教学细节,明了深层的教学理念,探寻教学的真谛。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以竖笛课《茉莉花》为例,课堂一开始,我以中央电视台的一则片花《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直切主题,让学生置身音乐之中,把这首独具东方神韵的茉莉花音乐作为中央电视台的形象片中的音乐,不仅因为它的旋律委婉轻柔,更因为它的不张扬、不恣肆、不争春,也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品性……在孩子们的一连串赞叹声中导入新课,学生兴趣高涨,并在之后的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过渡是指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由一个问题向另一个问题或由这部分教学内容向下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自然衔接。我们需要对过渡语再三斟酌,精心设计。如《大海啊故乡》一课,聆听大海的声音直切主题,让学生置身海边,我是这样设计过渡语的:“轻柔的海风把我们带到一望无际的大海边,漫步在沙滩,耳边传来海鸟的叫声,脚下踩着松软的沙滩。人们不禁被它的恬静所迷恋,为它的浩荡而惊叹!‘帆翎舟蚁,山箕岛篑,尽在其中;日月星辰,风云雷电,若出其里’。它好像离我们很遥远,可是又仿佛近在眼前,就像小时候妈妈给自己讲故事一样,那么温暖那么让人亲近,所以人们歌颂它赞美它——”接着范唱带学生身临其境走进歌曲教学。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价值的提问能第一时间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解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这时候学生便产生了问题意识。如六年级《故乡》一课,学生学会歌曲之后分析出俄罗斯音乐特征,然后我提问:“明朗扩张的感觉是大调,暗淡收紧的感觉是小调,俄罗斯音乐以小调为多,也最为感人,人们喜欢的《喀秋莎》《红莓花儿开》都是这种小调风格,那么是不是小调歌曲都是忧伤的情绪呢?”同样的小调歌曲让情绪产生不同,是因为什么改变了?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分析,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加深对俄罗斯音乐的印象。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该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低年级段的学生,评价语言要富有趣味,“我真为你感到骄傲”;“你很努力”;“哇,你发现它的奥妙了”高年级段的学生,评价语言则偏向思想性的鼓励,“你的想法与众不同”;“你很有创意的”;“你真是与众不同”……
课堂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常常会五花八门、防不胜防,而我们解决的方法也应当灵活多样。可采用这些策略:因势利导的策略;转移注意策略;制止策略;摆脱窘境策略等各种策略。在处理课堂中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以不伤害学生为前提,温和地妥善处理,有时也可以先悄悄制止,等课后再耐心细致地处理好。
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好的音乐教学细节体现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音乐教师教学的技巧、智慧和艺术。在教和学、师和生、生和生的良性互动中,要敏锐发现、善于捕捉有价值的课堂教学细节,从而使音乐课堂“乐过轻无痕,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