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石峁遗址的保护开发与神木地区的协同发展

2018-01-23 15:32段春娥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石峁神木遗址

段春娥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

1 石峁遗址概况及意义

石峁遗址是目前为止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时代晚期到夏早期规模最大的石筑城址,位于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距今4 000年左右,面积约425万m2,为目前国内所见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

遗址总体格局由“皇城台遗址”“内城遗址”“外城遗址”3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及“马面”“角楼”等组成。其中分布于内城城墙遗址和外城城墙遗址上的墙体、城门、马面、角台等城防建筑遗址清晰可辨,分布在石峁遗址的各处山梁上和沟壑中;石砌房址、窑洞式房址、窑址和墓葬等遗存在田间断坎上也有迹可循;陶片、骨块、骨器、磨制石器、细石叶、细石核等附属文物在遗址区域俯拾皆是[1];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大量的考古资料表明,该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文化遗存,是迄今所见国内行制完备、结构清晰、保存良好的史前文明早期的最大城址,在中华史前文化向奴隶制国家演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难以估量的重要意义,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化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2],对理解“古文化、古城、古国”框架下的中国早期文明格局具有重要意义[3]。2012年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正式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和“21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4]。

2 石峁遗址区位分析

2.1 遗址区自然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石峁遗址所处的神木市位于黄河中游,长城沿线,为陕西、山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地带,西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接壤,东隔黄河与山西省吕梁山相望。绝大部分处于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过度地带,地貌以黄土梁峁、剥蚀山丘、沙漠滩地为主。

(2)地形地貌。石峁遗址所处的高家堡东山海拔在1 100~1 300 m之间,遗址属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流域,河流东西两岸地貌差异明显,西侧沙梁绵延,东部梁峁纵横,秃尾河众多支流即发源于东岸梁峁山地中。石峁遗址在秃尾河及其支流铜川沟交汇处,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遗址区内整体自然风貌以丘陵沟壑为主,区内整体植被景观环境具有陕北高原丘陵特色。

(3)气候条件。神木属于典型的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剧烈,气候干燥,干旱缺水,生态因子抗干旱能力弱。全市年平均气温8.5℃,年平均日照2 876 h,降水440.8 mm。

2.2 遗址区人文社会环境

石峁遗址区现有前石峁、后石峁、南石峁等村,用地以荒地及农林用地为主。建筑以村庄为主,以窑洞为主要形式,村落基本分布在山坳中较为低缓的地区。近年来,在部分村落的山处,修建有现代的庙宇、戏楼等建筑。遗址区现有道路以砂石路面为主,部分路面过于狭窄[1]。

2.3 社会经济条件

神木作为煤炭能源大县,经济发展迅速。凭境内丰富的煤炭资源,跃居全国经济百强前列。“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神木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17.4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8.37亿元,财政总收入160.5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 45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046元,分别增长6.4%、8.2%[5],在2017年6月22日召开的陕西省县域经济和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神木荣列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第一名,神木经济总量的迅速提升直接推动了城市、产业、交通的发展,为发展其他各项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石峁遗址所在的高家堡古镇因拍摄《平凡的世界》而走红,目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集军事、商贸、文化、交通重镇于一体,城池架构、古建民宅、风土人情独具特色[6],其旅游开发前景广阔,2016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

2.4 交通区位概况

石峁遗址距神木市区26 km,距榆林市区125 km。而神木作为陕西、山西、内蒙古三省区接壤地带,东临山西、北靠内蒙古,与鄂尔多斯、包头遥相呼应。神木市内有多条干线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过,其中包茂高速、榆神高速向北可直达包头和北京,向西北可直达银川,是贯穿陕北、关中和陕南的交通大动脉,也是连接华北、西北、西南的纵向大通道。从空运上看,遗址区距榆林、鄂尔多斯两个机场仅100 km,市内通用机场获批,外与各省省会航班相通,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面形成。据新闻报道目前已开通榆林机场到神木的机场大巴,同时开发以前的煤炭输出交通路网为游客自驾游线路,修通神木境内全线沿黄公路。

3 石峁遗址价值分析和保护现状

3.1 价值分析

大遗址虽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但它的功能和价值却是多重的,大遗址的价值指遗址的属性、性能是否满足人类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分析石峁遗址具有的价值如下。

(1)历史价值。石峁城址是新石器晚期至夏代时期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考古出土的头骨、陶器、壁画、棺葬等颇具特色,为考察龙山时代的社会结构、文化性质等问题提供了线索,有助于人们对中国史前格局的了解。石峁遗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显示出其对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7]。

(2)科学价值。石峁遗址地处秃尾河和铜川沟交汇处,地势高、水源近,择高居,符合我国古代城址的选地标准。同时,其筑城工艺显示出当时的石峁人已有极高的技术水平,内城“皇城台”是以大型宫殿及高等级建筑基址为核心的宫城区,多达九级的堑山而砌的护坡石墙将其包裹,局部墙体有以巨型石雕的菱形眼纹或石雕人头像装饰,底大顶小呈金字塔状,其高超的筑城工艺显现出先民因地制宜的筑城理念。

(3)社会价值。石峁遗址考古挖掘出土的那些文物为探讨龙山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奠定了研究基础,从知名角度考虑,石峁遗址将成为神木地区的文化名片,通过对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不仅可以进行学术交流、文化休闲旅游,还可以增长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加强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4)经济价值。国际公认的文化遗产价值观认为,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是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衍生物。当上述价值中的一部分开始成为社会型消费需求时,即当社会民众普遍以观赏、体验、休憩方式享用这些价值时,大遗址则有了经济价值。一般而言,文物资源所在地的旅游业较为发达,其经济价值不可言喻。如果以石峁的文物资源为龙头,以文化产业为载体,可促进神木地区的发展。文化遗产除了其本身所具备的真实价值外,还可以通过相关的服务和其衍生品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经济价值。石峁遗址的功能与价值如果能发挥和引导好,会成为一个良好的品牌效应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之中,成为博大精深史前文明的一个象征。

3.2 遗址目前保护情况分析

石峁遗址的管理与保护工作随着考古发掘的进一步开展而同时进行,石峁遗址管理委员会已成立,石峁遗址区移民搬迁工作、石峁遗址考古基地,石峁博物馆、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的新建已提上议事日程并且一步步落实到行动上。已经出台的《石峁遗址保护规划(2016—2030年)》明确规定,要参照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条例、准则,进一步加强石峁遗址的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掌握遗址的详细信息,配套基础设施、合理展示遗址的历史、文化、艺术、教育价值,将其打造为中华文明探源学术研究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次规划将遗址区范围设定为东至雷家墕,西至李洞川西侧第一道山脊,西南至神王路东侧,北至牛沙墕1 120.4 m高处,规划范围面积约1 057.06 hm2。根据规划书显示,未来石峁遗址区将建设绿色生态保护区,在河流的交汇处划定湿地生态保护区,在北、东部沿河及峁坡建设防护林带,在山峁种草、沟壑造林。在保持原有景观风貌的同时,完成绿地建设和河流湿地的恢复,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在遗址展示上,遵循“全面保护、体现格局、重点展示”的原则,力求实现遗址本体展示和景观展示相结合、单体遗存展示与整体规格展示相结合,充分展示石峁遗址丰厚的文化内涵[8]。

2017年7月27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陕西省石峁遗址保护条例》,于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陕西省首部由省人大颁布的古城址条例,条例明确规定了,石峁遗址保护范围内禁止的行为和惩罚标准[9]。

未来15年完成近、中、远三期规划任务后,石峁遗址或将成为有山、有水、有遗址展示、有综合性博物馆的考古遗址公园。以石峁遗址为核心的产品,也将会成为神木最具吸引力的精品项目之一。

4 石峁遗址是神木地区进行经济转型的契机

随着2016年石峁国际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一批重要学术成果的集中公布,石峁的考古学术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国内外学术界对遗址的地位与其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充分的肯定,各项保护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但整个遗址区景观的可观赏性并不乐观,遗址的重要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未得到充分展示。而以遗址为魂,发展文化旅游,可将古老的文化遗存和新兴的现代产业相结合,遗址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等价值将通过观赏、游览、考古体验等形式被人们所感知,真正达到使遗址价值得以体现和传播文化的目的。同时,通过文化旅游可带动其他配套文化产业的发展,遗址的文化内涵将被注入新鲜的时代元素,体现出新的特征,遗址价值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

神木在短暂的时间内创造了许多“神木现象”:年生产总值突破1 000亿元,成为西北五省(区)中第一个生产总值过千亿的经济强县;2015年居全国百强县21位、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七;县内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屈指可数,全县60岁以上的老人发养老金、全民实行15年免费义务教育、全民免费医疗、安居工程[10],这些成就的取得建立在神木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其经济增长的最大资源优势来自于煤炭,然而近两年来由于受宏观政策调整、能源价格下降、煤炭消费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神木煤炭正处于成熟期的下滑阶段,过去的优势并不等于优势的永存,神木政府如不及时转型则有可能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何从单一的煤炭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枯竭”泥淖中脱身,是神木这个资源型地区亟待破解的生存命题。

近些年来,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其发展势头迅速,国家为了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等支持性文件,在中央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各级地方政府都在极力发掘本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期乘上文化产业发展的顺风车,推动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近些年神木政府在坚持实行“围绕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战略基础上,明确提出要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将加快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业作为推动所属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制定了旅游业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发展战略[11],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给神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动力。而恰逢此时,横空出世、石破天惊的石峁遗址无疑给神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难得的资源优势。石峁遗址作为神木最具特色、历史地位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史前文化遗址,是神木乃至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标本和见证,也是神木向世人展示其文化魅力的窗口,从本文第三部分对石峁遗址的各种价值分析可以看出,神木政府完全可以石峁遗址为中心支撑点,发展相关文化产业,以此形成集聚效应,形成神木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群,以此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神木过渡依赖自然矿产资源发展经济的局面,这对神木形成多元化经济格局,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稳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利用石峁遗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群的优势分析

5.1 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引导

近年来文化产业作为国家级战略主导产业和低碳环保的新兴产业,在各地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日益凸显出逆势崛起的强大动力,2016年神木全年共接待游客348.7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综合收益10.2亿元,同比增长14.6%[12]。目前,“工矿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正在使神木走上一条纵向以整合矿产资源、发展资源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为主,横向以大力发展旅游(绿金)产业的纵横结合的经济转型之路。

5.2 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

神木从南至北依次为黄河滩地、丘陵、大漠,3种完全不同的地形造就了迥然不同的自然风貌。又因为神木自古以来为塞上重地,“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中原汉族和西北少数民族两种文化在这里碰撞、磨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大漠的苍凉、草原的壮丽、石峁遗址的神秘、红碱淖的辽阔、杨家城的厚重、高家堡的古朴、二郎山的奇特、天台山黄河沿岸的秀美以及穿境而过的窟野河等景观完美地融合在这里,整个神木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形成良好的旅游网络空间[13]。而石峁遗址,用文化旅游的眼光来看,具有唯一性和垄断性,是神木第一文化品牌,可以依托神木已有的旅游基础,将石峁打造成一张在全国叫的响、推的开的文化名片。

5.3 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保障

神木因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而成为全国经济强县,2016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 368亿元,雄厚的经济条件无疑是神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后盾,同时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石峁遗址文化旅游可以高起点前瞻性布局,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独特、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的后发优势,实现快速发展。而且本地民间资本也逐渐意识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开始将目光投入到地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为石峁遗址的文化旅游投资融资以及后期效益回收提供了资金保障。

5.4 巨大的市场潜力

神木处于我国西部崛起的重要能源基地,其周边地区,如榆林、鄂尔多斯因为前10年丰富的矿产资源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涌现出一批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强的群体,加之本区域人口众多,这就为石峁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解决,精神消费的需求也就与日俱增,这些需求催生了文化经济,并催促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为高端文化旅游市场带来了旺盛的市场需求。此外,工业的发展为神木带来了大量的商贸流和物流,外来人口和商务人士的频繁流动,有效地拓展了旅游客源市场。

6 以石峁遗址为中心点,形成神木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群

矿产资源只会越挖越少,而文化资源越挖掘越丰富。可持续发展靠什么?原动力就是文化,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流传的东西,是它的文化。神木要以文化为发展契机,形成文化共识,整合资源,用“文化+”的观念寻求更广阔的发展途径,把文化资源做成项目,把项目做成文化产业,在经济优势基础上开辟“文化+”的创新模式。神木发展文化产业的突破点总结如下。

(1)以石峁为中心点,以世界级遗址的定位优势,建造遗址公园,重视其展示和体验环节,在此基础上发展功能文化产业,以石峁城址特点,开发城址元素的网络游戏和文创产品。

石峁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初创时期,该时期呈现出大创造、大变革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体现。从现有考古发掘来看,石峁遗址已展露出文明起源的初步形态,工艺精美的玉石技艺,气势恢宏的石砌城垣及设施完备的城市防御系统,都给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因此对石峁遗址的文化旅游开发,应当注重石峁遗址文化的整体性、完整性、独特性和感染性。其展示主题应该是在对遗址本体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将遗址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告知当今的人们,遗址公园应呈现出雄迈、古老、原始的景观特征。

石峁遗址除了本身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之外,所在区域自然人文景观优越,因此在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将这些特点融入到遗址景观系统之中,形成点、线、面的结合,将那些能够反映石峁特色的元素进行重点发掘和展示,将其作为主题分区、分部、分项研究设计,其中石峁遗址保护展示区为本园最大、最主要的功能分区,涵盖遗址遗存的所有现状,景观分区也以展示遗存本体为主,风格以沧桑古朴、突出史前古城风貌为主,景观设施应以不破坏遗址为前提,要具有可逆性和动态性。在充分体现各区特色的过程中,紧扣主题,做到微观与宏观的有效结合。

为了使游客充分感受到石峁遗址的恢弘气度、神秘感和沧桑感,形象感知远古文明智慧与神木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就要加强游客的体验感,因此在做遗址公园时,要利用室内空间重建历史场所,以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史前社会面貌,借鉴高科技手段,如沙盘实景模型、3D电影、VR技术、幻影成像、视频互动等科技手段,将石峁遗址的城址组建、城市防御系统构建原则、筑城技术以及原料配置生动地展示在参观者面前,设置体验环节,加深人们印象和促进其对那一段历史的了解[1]。

网络游戏在中国拥有广泛的青年用户群体,据相关机构调查,网游在中国即将迎来黄金发展期,石峁遗址的主要遗存物为整个古城的城址布局,以及城墙、城门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可以石峁城址为背景元素,和国内的网络游戏巨头合作,充分发掘石峁的文化资源,开发出一款既能传播文化,又能引起游戏用户喜爱的网络游戏,相信只要其主题选择好,一定会拥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纵观国外成功的博物馆文创开发经验,儿童产品都受到了特别重视,大都会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产品的一级分类中就将儿童产品单独列出,开发的游戏产品非常受儿童的欢迎。目前,石峁遗址已成功吸引了一些参观者,随着后期遗址公园的开发和服务工作的不断完善以及品牌效应的形成,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家长带孩子来参观体验,以此为切入点,开发儿童文创产品,可从石峁城址为资源,设计成儿童系列的拼图或积木,将设计成果转换给知名的玩具厂商,委托其生产加工、铺货销售。同时也可将城址设计成儿童绘本科普书籍,与陕西的小学、中学合作进行社会教育,让孩子从小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总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给游客提供一座能了解远古历史的桥梁,唤起人们最深处情感的方式。

(2)在开发石峁基础上,以石峁遗址公园带动神木市全域旅游。第一,神木现有红碱淖、二郎山2个国家4A级景区,陕北民俗大观园国家3A级景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高家堡古镇,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峁遗址、杨家城,有3家四星级酒店、8家三星级酒店,旅行社15家,以石峁遗址公园为核心,带动并支持高家堡民俗饮食文化街、二郎山宗教祭祀文化产业园、杨家城古军事文化产业园和红碱淖湿地旅游文化产业园,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回路,将知名的景点以及最具吸引力的文化元素通过线路进行连串,让游客来了之后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第二,搭建神木特色旅游模式,将神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策划和文化包装,形成“神木式”的旅游发展模式。第三,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创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前途的产业之一,世界各国都对这项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创产业可以对其他产业产生集聚效应、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发展前景广阔且潜力和动力巨大。

全域旅游是用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的一个全区域共同发展的模式,神木发展全域旅游将努力使每一个游客在神木的旅程全程满意,每一个神木居民享受到旅游带来的生活最切实的改善。

7 开发石峁遗址带给神木地区的效益评价

对石峁遗址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设遗址公园来展示当时的文化和生活场景,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管理要求,可以有效保护遗址本体和周围环境,对其进行文化产业开发,其遗址价值与作用将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既能给当地带来良好效益,又能促进当地民众对遗址保护力度的加强,其保护开发带给神木的效益评价分析如下。

(1)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影响,如一个产业在产业体系中可通过前瞻效应、回顾效应和旁侧效应与相关产业发生联系,带动相关产业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这种产业就会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发展文化旅游,可以促进神木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文化旅游来说,旅游者要完成旅游活动,必须要借助旅游业来完成旅游过程中的吃、穿、住、行、游、娱、购等服务性活动,旅游业是一种高度综合性行业,它是由不同大小、不同地点、不同作用、不同性质、不同服务范围和不同服务方式的各企业组成,以石峁遗址为中心点,打造神木全域文化旅游群,不仅可以促使旅游本身的发展,而且可以带动神木旅行社、酒店宾馆、交通、通信、银行保险业、游览娱乐、园林艺术、旅游商品、医疗卫生等相关行业联动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神木以煤炭资源为主导的单一产业结构体系调整。

(2)增加价值,指该产业经济活动的效果,文化旅游促进神木经济的发展。2016年神木市全年共接待游客348.7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综合收益10.2亿元,同比增长14.6%,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化旅游区发展目标、区位特征,按年增长幅度15%计算,旅游开发区建设周期为10年,则至2027年左右,旅游区年接待游客将上升到66万人,旅游消费主要包括门票、餐饮、娱乐、住宿等等,人均消费按500元计算,则可算出到2027年旅游经济收入将达到几十亿。国际旅游组织资料表明,1元的旅游直接收入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增加8元的收入,因此神木的文化旅游不仅可以获得直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推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14]。

(3)对区域就业的作用,文化旅游给神木带来跟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根据国家旅游部门计算,一个地区每接待400~500人次的旅游者,便可以增加一个就业岗位,而每创造一个旅游业直接就业岗位,就会产生5个间接的就业岗位,以石峁遗址为中心点,发展全域旅游能使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就地市民化,使农民在家就能开阔视野、提升文明素质,加快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反过来又可以促进遗址的保护,因为当地居民看到了遗址给自己带来的收益。

(4)出口潜力,主要指该产业进入国际社会的前景。以石峁遗址为名片,打造神木文化旅游名片,可助力神木地区步入国际视野。石峁的惊世发掘,本已在国内外学术界造成了巨大的轰动效应,随着对石峁遗址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神木政府对其推介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会走进神木,走进石峁,感受石峁古文明的辉煌与神秘,感受神木城市的方方面面,这些都有助于神木走出陕西,面向全国乃至世界。

8 小结

目前,对于文化遗产的评估,在强调其历史文化与科学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价值作用也成为一个重点,期望以文化遗产作为资源优势,促进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石峁遗址有如此重要的价值和高度的社会地位,只要保护开发利用得当,理应成为神木地区转型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

[1]徐凤阳.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公园展示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2]赵辉.陕西神木石峁遗址考古发掘研究的进展及学术意义[N].中国文物报,2016- 08- 23(003).

[3]王炜林,孙周勇,邵晶,等.2012年神木石峁遗址考古工作主要收获[J].中国文报,2012-12-21(008).

[4]高伟.石峁遗址:拂去历史尘土,重绽人类光芒[N].陕西日报,2015-10-16(013).

[5]神木县人民政府网.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2月26日在神木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EB/OL].(2016- 05- 04)[2017- 08- 03].http://www.sxsm.gov.cn.

[6]邵晶.高家堡[N].中国文物报,2015- 06- 02(004).

[7]占绍文,李晨阳.试论石峁遗址开发与神木经济转型[J].新西部,2015(3):20-21.

[8]张佳.石峁遗址将成为考古公园规划面积达1 000多公顷[N].西安晚报,2016- 05- 26(06).

[9]陕西省文物局汉唐网.陕西省石峁遗址保护条例[EB/OL].[2017- 08- 03].http://wenwu.gov.cn.

[10]刘剑波.世界煤都:后煤时代的神木格局[N].中国企业报,2016- 03- 15(019).

[11]晁瑞.从世界煤都到旅游新城[N].中国旅游报,2014-12-05(014).

[12]迪娜.神木2016年接待游客3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亿余元.榆林文明网[EB/OL].[2017- 01-19].http://yl.wenming.cn.

[13]梓夕.感知神木感受神奇[EB/OL],[2016-11-30].http://www.xibeily.com.

[14]权东计,朱海霞.大遗址保护与遗址文化产业发展:以汉杜陵区域发展为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石峁神木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神木有石峁
对外文化交流之窗
——神木大剧院
辽上京遗址
中国文明的前夜
——石峁遗址
神木:脱贫实效诠释党建力量
非公党建 不是“挂牌子、摆桌子”——神木非公企业这样寻求新优势
石峁的夜
遇见石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