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村峰
(运城学院音乐系,山西 运城 044000)
《阳关三叠》是由三叠与一个结尾组成,是在一个基本曲调上将原诗反复演唱三遍。意境淳朴致远,曲调情深意重,歌词凄美动人,旋律感人肺腑。在古琴和诗词的结合下一唱三叹,让听者感到荡气回肠。
《阳关三叠》是以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词,经后人配曲而成。为了使诗与曲更好的结合,后人在编入琴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诗句,后加的诗句虽没有原诗那样规整,但都很押韵,大多数押韵在同一个韵脚“yi”上,因此在演唱《阳关三叠》的时要注意的是“yi”字的演唱与其它字之间的连接。“yi”字的韵母是“i”,演唱时想着“e-i”,嘴唇不能发出“e”,只能做出像发“e”的口型,如果嘴唇做出像发出“e”唱出的音就特别散,就不是“i”了,在演唱时微微提下眉头把声音集中到眉心,特别注意喉头一定要稳住不可提气。
在第一叠中“渭城朝雨”起于弱起小节,第一个重音落在“浥”上,这几句演唱时要掌握好字与字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得整个乐句连贯抒情。古诗词的演唱注重字正腔圆,因此演唱时不能一味的追求歌词的清晰饱满而忽视了字与字之间的连接与过渡。“行”字上的重音记号与切分音的特点,描绘出友人前行路途之艰辛。在“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中由渐强转到减弱,最后在弱处结束,咬字一定要饱满清晰,严格按照谱子上标记的表情术语进行演唱。
经过两小节的间奏进入第二叠。第二叠与第一叠的不同之处是除了个别音不同外增加了一句“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从第一叠惜别情感基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悲伤的情感基调,“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青青”二字由一叠中的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转变为相对密集的附点十六分的节奏型,情绪变化比第一叠更加悠长婉转,在演唱“青青”二字时,气息一定要处于积极的状态,利用气息将这种悠长婉转的情绪表达出来。
第三叠是在第一叠与第二叠的基础上,中间部分加入许多字,满足了旋律展开的需要。在第三叠中“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的“先”字上做了自由延长,在演唱时要注意“rubato”这个表情术语,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及情感表达来自由发挥。在“载驰骃,载驰骃”中,第一个“载驰骃”的“骃”由前面的4/4拍转变为较为紧凑的3/4拍,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及节奏、节拍的把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感”,演唱时要注意咬字,一定要唱得饱满而具有颗粒感,为了保证其中“穷”字的时值与渐强的处理,需在“无穷”两个字之前换气。这个乐段是由急到缓再到急,随着其中“的”字由渐慢转到渐弱,情感也逐渐的随之平息下来。
结尾处“噫”,虽然这句只有“噫”一个字,却需要丰富的情感来演唱,气息仍然要处于积极的状态中,感情要随着这个字音延展拉伸。
气息运用不当会直接影响情感的表达。民族声乐将气息的灵活性概括为“揉、送、提、沉、弹、顿、停、收”。《阳关三叠》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几句旋律比较平稳以级进的形式进行,情绪比较柔和,演唱这几句时需运用“揉气”。尾部的开头一句“噫”,虽然只有一个字但是却需要丰富的情感来演唱,气息仍然要处在积极的状态中。
演唱中潜意识对气息的掌握控制特别重要。在演唱《阳关三叠》时要想发出某个音,潜意识就要对这个音有个大致的概念,气息会根据你的潜意识通过我们的发声机体来进行调节,演唱中,要利用气息的支持使得声与气完美结合。演唱“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感”时注意对气息张弛的把握,要想把握好张弛度必须了解掌握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这一句的情感;第二则是气息。如果气息运用不正确,再好的表演也达不到好的声音效果,因此要用内心的情感来带动并且控制气息。
换气在演唱中也很重要,演唱《阳关三叠》时根据歌曲的节奏、乐句、旋律、情感来决定换气口,要有计划地进行换气。盲目地换气会使歌曲失去完整性,进而破坏歌曲的中心内容和情感的表达,最终导致整首歌曲演唱的失败。
歌曲的情感表现体现在各个方面。演唱一首声乐作品则要求演唱者分析作品、了解作品、融汇作品的各种因素才能与听者产生共鸣。
《阳关三叠》演唱的是否成功与演唱者能否与听者产生共鸣有关。听者可以通过演唱者的表现力来了解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进而可以与诗人达成心灵的共鸣。要想把听众带到该作品中,首先演唱者必须对该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尤其是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写作时的心境,因此在演唱《阳关三叠》时,一定要把握好该作品的情感。
《阳关三叠》给听者展现了一个悲凉的画面:“清晨的一场雨将渭城冲洗得特别干净,青翠欲滴的杨柳在风中摇摆。在渭水的北岸,诗人正在送别自己的友人元二去出使边关。平时尘土飞扬,车马奔驰的大道如今也变得格外凄凉”。路途遥远,友人元二这次出使边关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千言万语化作一杯杯的美酒,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与不得不分开的无奈心情。
对于大多数刚踏入声乐领域的新手来说,在演唱《阳关三叠》时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发声技术很到位,演唱中出现的失误也很少,但就是打动不了听众。这是因为演唱者没有理解这三叠的情感变化,进而影响到演唱中情感的表达。全曲是在商调式的基础上稍作变化的一种叠奏式结构。
全曲分为四个部分,三叠A.B.C和一个结尾D。三叠内容大致相同都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词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词句,但这三叠的情感层次却大不相同。第一叠中“历苦辛,历苦辛,里历苦辛宜自珍”描写了诗人仿佛看到友人前行路途的遥远与艰苦,嘱咐友人在前行的道路上一定要珍重,渲染了一种惜别之情。第二叠中“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描写了在这个世间还有谁可以依托,每日思念友人虽然友人与我相隔千里之遥,但我的心早已相伴着友人而去,渲染了一种忧伤的情感。第三叠中“迟素申,迟素申,迟素频申如相亲”描写了诗人酒意过后又回到了悲伤忧愁的情感当中,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都寄托在一封封的书信当中,看到这些书信就好比看到了友人一样,渲染了一种期待的情绪。这三叠的感情基调一叠比一叠强烈,第三叠是诗人情感的迸发也是全曲的高潮所在,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整首古曲从头到尾都以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与无奈以及分别后的思念为主干。只有把握好每一叠的感情基调,用心演唱才能打动听众,使听众感受到歌曲的艺术魅力。
《阳关三叠》是一首非常优秀且极具有代表性的送别歌曲,为了使诗与曲更好的结合,后人在编入琴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诗句,而增加的诗句更加深了此作品的内涵与思想。这首歌曲通过三叠的反复叠唱,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浓厚真挚的友谊完全地展现出来。全曲通过音色、动态、速度、力度上的变化将离别时诗人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
[1]杨荫浏.对古曲《阳关三叠》的初步研究[J].人民音乐,1956,06:21-23.
[2]赵春婷.多段体琴歌《阳关三叠》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01:79-87+63.
[3]阎文华.论《阳关三叠》的音乐历史价值[J].大众文艺,2010,0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