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

2018-01-23 10:20孙仲彝
上海农村经济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现代化特色

■ 孙仲彝

一、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探索及其发展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举行的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新时代,明确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要求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且立即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

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实际出发,历届党中央认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解决“三农”问题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探索和发展过程: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认真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农村经济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所有权制度,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各级集体经济组织都要实行民主管理、干部选举、账目公开。全国粮食征购指标,继续稳定在1971年到1975年“一定五年”的基础上不变,绝对不许购过头粮,要缩小工农业产品交换的差价。全会还讨论了农业科学教育,制定发展农村牧业的区域规划,建立现代化的农林牧渔业基地,积极发展农村工副业等重要问题,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全会要求,城乡人民的生活必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必须坚决反对对人民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漠不关心的官僚主义态度。同时,应该认识我国经济目前还很落后,生活改善的步子一时不可能很大,必须把有关情况经常告诉人民,并在人民和青年中继续加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思想教育,各级领导同志必须以身作则。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国民经济的政策措施,有助于加深对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改革开放以后,不断推进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重要意义。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解决“三农”问题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党中央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实践历程和宝贵经验。要求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农村经济体制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业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加速发展,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有效夯实了党的农村的执政基础。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决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要求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加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求遵循五个重大原则:一是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二是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四是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五是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改革创新,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坚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完善党管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形成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不断增收的发展合力。

3.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强农村制度建设。一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发展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合作组织,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农场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二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实行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严格保护耕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补偿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三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包括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四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农业银行要拓展支农领域,邮政储蓄银行要扩大涉农业务范围,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面貌。要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作用,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五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辐射带动作用。六要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对农村法制建设,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机制。

4.发展现代农业要与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壮大综合国力,增加农民收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能把贫穷当作社会主义,要以最大的毅力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发展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增强企业活力,对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奋斗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关键问题,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此,要扩大企业自主权,处理好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并要确保职工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处理好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关系。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农村改革的实践促使农民发挥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采取与发展新型工业、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壮大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全体人民收入和增加了农民收入。

5.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从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区域振兴战略、生态文明战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加大扶贫脱贫攻坚力度。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承受能力,扎实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全国农村实现小康,重点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要发挥粮棉油和畜产品等生产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成为全国主要农产品的商品基地。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条件的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通过经济联合和合作,帮助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中国要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要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坚持扶贫到户,发展种养业,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对极少数生存条件极端恶劣的贫困人口有计划地实行移民开发。经济开发要同智力开发相结合,开展科教扶贫。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做好各部门和东部地区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的工作。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巩固扶贫成果,根本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仍是一项长期任务。缩小城乡差距,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实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安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和巩固,确保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二、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创新及其提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为根本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伟大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认为,必须按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认为,按照党历来要求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正确对待外国经验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明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不是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完全由市场调节的生产和交换,而是部分农副产品、日用小商品和服务修理行业的劳务活动,实行计划经济和指令性、指导性的具体形式,运行价值规律实现指令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经济。要充分重视经济信息和预测,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由于中国生产力落后,人口多、耕地少,经济发展水平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前进。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四个基本原则”是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有三大支柱,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三是执政党建设论。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三)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的丰富内涵,包含十四条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革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提前实现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理论,思路清晰,不断创新和提升,这是难能可贵的宝贵精神财富,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努力奋斗,夺取新的胜利。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现代化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