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刚
泰州古乐,是泰州传统的民间音乐,它起源于泰州地区的道教音乐,教坊音乐,南方昆曲,江南丝竹和泰州民俗俚音,地域特色鲜明,演奏风格别致,它既有北方音乐的刚烈之音,又有南方音乐的柔美之韵,目前泰州古乐已被列为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怎样让千年的古乐,让世人所接受、所喜爱、去传唱、去传承,怎样做到“古为今用”,作为《泰州古乐》的守望者——凤城河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古乐队的朋友们作了一些探索和创新。
《梅花三弄》是泰州古乐中在民间流传最广的一首民间音乐。《梅花三弄》泰州的版本同苏州和潮州的版本略有不同,但是最古老的工尺谱版本是在泰州发现的,也就是说《梅花三弄》这首曲子是从泰州流传出去的。
泰州有一个古老的民俗,那就是正月十五的“迎会”。正月十五这一天要把城隍庙里的城隍菩萨请出来,由四个壮汉抬着上街游行。泰州正月十五看“迎会”的中心地段是八字桥,正月十五到八字桥看“迎会”,是泰州人的口头禅,我的老家有幸就在八字桥口,所以小时候经常听到家中的老人念叨八字桥看“迎会”的事。
在“迎会”的队伍中,城隍菩萨的身后有一个庞大的乐队,他们由寺庙里的和尚、道士中的乐工和社会上乐手组成,他们一路走来经常演奏的就是《梅花三弄》这首曲子。
《梅花三弄》是4/4拍的,全曲共138小节,正常的演奏时间为四分一十二秒。《梅花三弄》全曲流畅、舒展,特别婉转雅致。这首古曲是用来咏梅的,而副曲部分被变奏了三次,所以被称作“三弄”。
《泰州古乐》要让现代的人愿意接受,好听,愿意听,愿意传唱,我们想除了保持它古朴的骨质以外,要给古曲包装,要给古曲配器。保持它古朴的骨质就要沿用古老的民族乐器去演奏。给《梅花三弄》配器,我们请来了泰州著名的音乐文化人仰峰先生。
仰峰先生是泰州职大艺术学院音乐系的系主任。毕业于南师大,获得了音乐理论和作曲专业的硕士文凭,亦是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的会员。他一听说凤城河管委会请他为泰州古乐《梅花三弄》配器,欣然领命。他说能为泰州的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增添光彩,那是我的荣幸。不久,经过仰峰先生精心配器,《梅花三弄》的总谱就交到了我的手中。新的《梅花三弄》保留了主曲部分笙笛和拉弦对奏,合奏的方法,三弦、琵琶、中阮、古筝等拔弦乐则配上了和声,而在副曲部分,仰峰先生则根据我们凤城河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古乐队的实际情况“一弄”部分由扬琴领泰,三弦、琵琶、中阮、革胡等拨弦乐伴奏;“二弄”部分由扬琴独奏,二胡、中胡、低胡、革胡等拉弦乐配上了声部作和声伴奏,“三弄”部分则加快了演奏的节奏,为乐曲结束部分小唢呐和曲笛的对奏作了很平滑的过渡和铺垫。一首齐奏曲子,经仰峰先生一点缀,成了若干个声部配合的一首民乐合奏的奇曲了。这样一来,《梅花三弄》顿时令人耳目一新,作品的层次更加丰富,作品的内涵更加充裕,作品的音乐效果更加神奇了。
如今,当您来到“文会堂”听我们为您演奏一曲《泰州古乐·梅花三弄》时,您一定会觉得十分的动听,赏心悦目,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游客们经常惊呼:此乐只应天上有啊!经常赞叹:太好听了!我们还不知道有这么好听的音乐,有碟片卖吗?我们要带回去让大家欣赏。
闪耀的镁光灯,热情的掌声,美好的赞誉,是对我们辛勤劳动最高的褒奖。我们深知,这只是我们为了《泰州古乐》古为今用迈出了第一步,“古乐队进步了”,其实是《梅花三弄》这个曲子好啊。
《傍妆台》是一首曲牌,应用很广。京剧有《傍妆台》,川剧有《傍妆台》,甚至连我们不太熟悉的山东梆子也有《傍妆台》。《泰州古乐·傍妆台》则是一首道教音乐。
《泰州古乐·傍妆台》有着它辉煌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初期,它是和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阿炳的《二泉映月》相媲美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中央音乐学院有一位著名的音乐教授名叫杨荫浏,他在无锡找到了阿炳,等阿炳练习了一个多星期后,才录制完了阿炳的《二泉映月》。之后,他又专程赶到泰州,请泰州一百多名乐工和乐手,一起录制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被称为是民乐中交响乐的这曲《傍妆台》。当时泰州刚解放不久,寺庙里的乐工比较多,加上社会上的乐手,所以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乐队,当时泰州国乐队的负责人是吹唢呐的民间高手纪竹先生和道士中的丝弦高手徐源道长。杨荫浏教授把这曲《傍妆台》带到了当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把它作为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保留曲目,多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他还把《傍妆台》和阿炳的《二泉映月》以及《江南丝竹》一起制作成了一块唱片,在全国发行。
《泰州古乐·傍妆台》则是一首集南北音乐风格为一体的奇曲。第一段的引子部分共24拍,则是用北方的唢呐领奏,其他乐器以和声伴奏,显得特别粗犷、豪放,而在一、二段拉弦乐和拔弦乐的演奏部分却又显得异常的清灵雅致,第三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演奏的速度非常之快,配以大鼓、铜钹,吊钗的敲击则显得是那么的激动人心,想想当年100多人演奏此曲时是何等壮观的场景啊!
京剧《傍妆台》是用在摆放宴席时,间奏的一首喜庆的曲子,其他剧种演奏《傍妆台》也大多是用在喜庆的场合。而《泰州古乐·傍妆台》则是道观中用来祭祀活动所演奏的一首曲子。《泰州古乐·傍妆台》内容丰富,演奏风格多变,节奏的变换也非常明显,全曲除一段散板的前奏外,还分为三段,那么《泰州古乐·傍妆台》究竟演奏的是一个什么主题思想?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民间故事?我们一起闲聊争论过;我们一起走访调研过;我们一起座谈讨论过;我们一起挖掘整理过。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对《泰州古乐·傍妆台》我们最终一致得到一个新的说法:第一段为“出征”;第二段为“新婚”;第三段为“鏖战”。
第一段“出征”前面的引子由大鼓演奏出一段悲壮的鼓点,边关告急,击鼓聚将啊!紧接着唢呐演奏出急促的乐曲,如同凄厉的军号吹响了集合的号音。出征的口令,接着所有的乐器一起整齐地演奏了10小节雄壮、豪迈的乐曲,如同出征的将士们顶盔贯甲,高擎主帅战旗,手持盾牌大刀、肩扛长矛梭镖、身背长弓箭袋,踏着整齐的步伐奔向了保家卫国的战场。接下来板胡带领拉弦乐,笙笛,拔弦乐各自演奏出几小节非常舒展柔美的乐曲,如同出征的将士们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们幸福安宁温馨的生活,更加激发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
第二段“新婚”。乐曲的风格一变,由小唢呐演奏出一段清新、活泼的小快板。如同一位新婚的少妇依在梳妆台旁,目送着新郎,背起行装奔赴战场,想起他们新婚的喜庆场景:迎亲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唢呐吹起来。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一对小夫妻你亲我爱,小唢呐和曲笛的对奏加上响板的伴奏又仿佛是一对新人耳鬓厮磨、窃窃私语,那幸福甜美的一刻,则随着乐曲欢快的流淌,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段“鏖战”。随着乐曲演奏的速度不断地加快,音乐的力度不断地加强,大鼓、铜钹、吊钗强烈的撞击声,将乐曲推向了高潮,仿佛出征的将士们齐声呐喊、万箭齐发,挥舞着大刀、长矛、策马飞奔,冲入敌阵,英勇杀敌,浴血奋战!疾风暴雨,排出倒海般的乐曲戛然而止,战斗结束了。乐曲休止了二拍,战场一片寂静,然后所有的乐器一齐演奏出高亢激昂,震撼人心,荡气回肠的最后12拍,仿佛是将士们高擎着战旗,冲上了主峰,一齐振臂高呼:我们胜利啦!
理解了《泰州古乐·傍妆台》背后那动人、传奇的故事,把握了它的主题思想,乐队的朋友们演奏起来情感更加丰富,情绪更加饱满,精神更加振奋,对乐曲的驾驭能力更加自信、自如。
我们带着《泰州古乐·傍妆台》参加了第六届“江潮杯”长三角地区民族乐团展演,捧回了“保护传统文化优秀贡献奖”的牌匾。
我们带着《泰州古乐·傍妆台》登上了南师大泰州学院凤凰音乐厅的大雅之堂,青年朋友们经久不息的掌声,是对《泰州古乐》的肯定,是对《傍妆台》的喜爱。
我们带着《泰州古乐·傍妆台》在上海豫园的露天大舞台上为“长三角地区茶文化艺术节”作开场演出,获得了满堂彩,引起了上海同行们的关注,多次问我们索要曲谱。
我们带着《泰州古乐·傍妆台》走出了深邃的道观,在望海楼、文会堂、老街、风水博物馆等地为嘉宾和游客们演奏,使它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泰州古乐·傍妆台》它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下里巴人,它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首奇曲,我们这一群《泰州古乐》的守望者,有责任让它发扬光大,流芳百世!
《昭君和番》是古昆曲中的一部代表作品,在泰州地区广为传唱。《昭君和番》说的是二千多年前汉元帝元年,昭君出塞的故事。全剧表现了王昭君在离别了汉城(雁门关)前,轻蔑汉王的懦弱和憎恨奸贼毛延寿弄权。对当时汉朝“文官挤挤全无用,武将森森也枉然,却将我红粉去和番,臣僚啊!居心何忍?於心何安?”的感叹和怨恨。以及父老乡亲们对一些宫女与送行的人依依难舍的情景。而王昭君怀琵琶出了雁门关,看到的是茫茫戈壁,滚滚黄沙,听到的是番人吹奏的胡伽,身旁则是发似枯松,面如黑漆,鼻似鹰钩,发卷山魁般的胡人,她思念君主,想念父母,终目以泪洗面,眼泪是一滚,二滚,三滚,可是在那些如狼似虎的番兵面前,王昭君还要拿出她汉朝郡主的架式。所以全曲感情丰富,婉转流畅,时悲,时恨,时感叹,时怀念,旋律优美,变化无穷。
这样一个流传了二千多年的事故,这样一曲传唱了几百年的古曲,怎样用我们现代手法去表现它,一直困惑、萦绕在我们凤城河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古乐队朋友们的心头。作为这支古乐队的指挥,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同卞春生、徐宜珑、宋蓉蓉三位老师仔细研究了《昭君和番》全剧的八首曲子,决定把《昭君和番》一剧中最后的《一滚》《二滚》《三滚》三首曲子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取名为《昭君和番·泪三滚》。《泪三滚》是《昭君和番》的精髓,它集中体现了《昭君和番》哀伤、愤恨、思念、愁苦的主题思想。
我们决定以二胡为主演奏这一首古曲。二胡是中国最古老最普通的民族乐器之一。靠着它的两根弦,却能演奏出无限奇妙的音乐。泰州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徐洪林先生在他女儿的婚礼上同他女儿合作为亲友们演奏了一曲《赛马》速度奇快,感染力极强,听得我们如痴如醉,拉得我们热血沸腾。我们古乐队二胡演奏者宋蓉蓉老师既是一位二胡演奏家,也是一位二胡教育家。她所教授的弟子在国内外各个年龄段的二胡比赛中,多次获得金奖、银奖。让她来领衔演奏《昭君和番·泪三滚》古乐队的朋友们都很赞同。我们几个人像着了魔一样,潜心研究写作为《泪三滚》配器,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徐宜珑老师写出了扬琴的配器谱;卞春生老师写出了中阮和革胡等低音部分的配器谱……当《泪三滚》的总谱送到宋老师面前时,她拿起手边的二胡,这首悲伤的曲子,很快就从她的指间流淌出来。
7 2 76 5|6 - - -|它是一声深沉的叹息,又仿佛是在向你倾诉。我命好苦啊……这缓慢哀怨的八拍是《泪三滚》的灵魂,它在《泪三滚》中共出现了五次。第一次是全曲开头,由一把二胡独奏,把你带进了那个心酸的故事,第二、三、四次出现则是乐曲一滚、二滚、三滚中各出现一次,它们分别是“难见”“肠碎”“何忍”三句唱词的延长音,悲哀致极;第五次出现则是全曲的终了,仿佛王昭君告诉人们:不说了,那份罪还是由我一个人去担待吧……
在乐曲的第二段“二滚”中出现了一句非常经典,而又非常奇特的旋律,01 02 1 1|65 35 65 6|原曲是反复了二遍,唱词则是:“思我君来思我主”。在我们排练演奏时却让这八拍反复了六遍,第一遍由二胡独奏,第二遍由扬琴独奏,第三遍再由二胡独奏,第四遍再由古筝独奏。二胡由宋蓉蓉老师演奏,扬琴、古筝则分别由有“苏北第一扬琴”美誉的徐宜珑老师同她的女儿演奏,三位女人,细腻的心思、高超的技艺,将这四段音乐演奏得如泣、如诉、如怨、如暮,两个半拍的休止如同两声抽泣,二胡的柔弦拉出了王昭君的辛酸;扬琴的颤音却像王昭君一串串泪珠掷地有声;古筝的爬音,如同王昭君凄惨的哭泣……第五遍则由四把二胡另加中胡、低胡、革胡、贝斯等八把拉弦乐分声部合奏,第六遍是所有的乐器分声部合奏。六遍反复、速度是一遍比一遍快,音量是一遍比一遍高,将乐曲推向了一个高潮。仿佛是王昭君越哭越伤心,越骂越激动!最后竟拍案而起:“怀抱琵琶别汉君,西风飘洒走座城,朝中甲士千千万,始信功劳在妇人,愁霾霾啊雾沉沉,咬牙切齿恨奸臣!”哭得伤心,骂得痛快啊!
《昭君和番·泪三滚》是一首悲伤的曲子,是一首辛酸的心曲。因此,演奏的速度非常慢,每分钟只有52拍左右。我们要求演奏的人员必须怀着同样的心情,理解王昭君的苦楚,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去感同身受,含着眼泪用“心”去演奏。只有“琴”“心”合一,才能演奏出《泪三滚》这世界上最奇妙的乐曲。我们古乐队的朋友们做到了。当《昭君和番·泪三滚》演奏完毕,文会堂一片寂静,随着稀疏的掌声响起,观众朋友们仿佛才从那悲伤的旋律中走出来,掌声骤然响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