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泽
张先生好!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各位同门,各位学友,大家好!
拜读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新出的《张岂之教授论学书信选》一书,让我穿越,回到过去,回到学生时代聆听老先生讲课、谈话的种种场景,晏然愉悦,历历在目。结合过去数十年受教于老先生的回忆,学习本书,浮想联翩,感动于心。有一些学习体会,很愿意和大家在这里分享。
我1993年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入先生门下,攻读专门史(中国思想史)专业宋明理学史方向的博士生。此前,我在川大历史系读历史专业本科、中国地方史专业硕士生,毕业后留系工作。在科研上,重点研究宋代蜀学。搜集史料,整理材料,都比较熟悉;但对思想内容进行逻辑分析,自己觉得有很大不足。所以跟着先生学习,目的明确,即如何提高思想史学习和研究的理论思维水平。为此,曾给先生写信请教。先生回信说,形式逻辑的书要看,但不要局限于此。尤其要读西方哲学著作,如笛卡尔的《沉思录》,斯宾诺莎的《伦理学》,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等,还应读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
在先生指导下,我选择研究贺麟的学术思想作为博士论文选题。完成课题后,先生批语“抽象”。后来随着研究经验的增加,才慢慢理解到,所谓抽象,就是因为读书不多,材料不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能抽象推论。毕业后,留在先生身边,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老先生指导下,在游泳中学习游泳技能。除了教学外,在科研上,先后参加了老先生主持的多个课题,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研究”(主要负责贺麟、金岳霖、冯友兰三位先生学术思想的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项目“中国思想学说史”项目(负责其中的《先秦卷·名学篇》),以及《中国历史十五讲》(学习简明概括撰写中国思想文化史,没有写好,后来先生亲自改写、撰写该部分),《中国思想文化史》(负责其中的诸子百家部分),《中国思想史》上下册的修订(主要负责修订明清部分,特别是王阳明心学和早期启蒙思潮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读本》(负责《自强不息》、《和而不同》两个核心理念,并负责该书部分修改、统稿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义》(负责组织撰写初稿)、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思想史》(主要负责先秦卷中的三代宗教观念、春秋时期的思想、孔子、孟子、墨家、名家、荀子等章节的撰写)等著作的编撰,学习研究中国思想史。
现在拜读老先生的论学书信选,其中内容,大部分还是在于研究生的学习之道,以及研究生毕业后的为学之道。
思想史研究生如何学习?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思想史研究生?在老先生看来,在专业上主要是应认真读书,专心学习,持之以恒,博学泛览。比如,研究中国思想史,必须学习了解西方哲学;研究古代思想史,必须学习了解近现代史;研究思想史,必须学习了解社会史,结合社会现实实践。总之,在思想与实践、中学与西学、古代与近现代相互结合中,认识理解、分析评价历史上的思想及其发展。换言之,从思想史专业研究生的学科修养说,研究生既要有历史学修养,也要有哲学修养。因为要求较高,所以,研究生要学好也较难。这就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泛观博览而后归于约,下学上达而后有所得。
至于研究生毕业后如何治学,老先生也讲了为学之道。主要内容是,为学与为人统一,德才兼备,才能做合格的思想文化研究者、传播者、教育者。表现出来,要求学问与教学、学问与培养人才统一,学问与生产生活结合,学问与政治相应。这种统一背后,蕴含的是思想史和社会史沟通,理论和实际结合,认识和实践统一。一个思想史研究生,专业研究水平上去了,道德修养也要提高,甚至应走在专业水平提高的前面。这样,作为人文学者,才能使学者在现实中安身立命,立得住。正是在老先生言传身教、耳提面命、严格要求下,我才逐步研究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研究先秦诸子,研究儒学,研究中国古代宗教思想等,一步步成长。
我国学术史的一个优秀传统,就是为学与为人统一,做学问,先要学好做人。侯外庐学派是传承、弘扬了这一优秀传统的,学派领袖侯外老本人就是言传身教的代表。大家都知道侯外老批判儒学,但他却大力表彰杜国庠先生,“能真正把中华民族最美好的道德和共产党员的修养结合在一起,自然地融会在个人一切行动之中”,“完全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侯外庐《韧的追求》,《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第一卷,长春出版社,2016年版,第151页)。看来,侯外老真正批判的,不是儒学,而是被专制皇权利用、为封建专制服务的“吃人”礼教。侯老并非批判否定整个儒学全部。反之,侯外老自己也如杜国庠先生一样,一生追求真理,坚持不懈,不畏权势,只以学术真理为准,有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的浩然正气,也有荀子所谓“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荀子·劝学篇》)的可贵德操。这就是德行,是真学问,而不是口说笔写的假道学。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我们不要做口头上的所谓儒家,而要做实践上德行上的真儒。这才应是侯外老对儒学的真正传承吧!从这个角度说,侯外庐不仅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而且也可以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儒学或马克思主义儒者的代表。
此外,张先生的《论学书信选》,编辑十分认真,我在阅读中,没有发现一个错别字,这十分难得。而且该书设计典雅,令人爱不释手。其中的内容,除了研究生学习之道、毕业后的为学之道外,还涉及研究生教育、管理,涉及学人之间学术交流的部分通信。但读起来,都很好,文字清通自然,十分亲切,就像对坐交流,面晤亲炙,如沐春风。该书还专门搜集了不少老先生开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的照片,以及先生和学友、学生的合影照片,都很珍贵。在书本中,间或插入老先生书信照片,还可以见到老先生的书信原件,欣赏先生信件的书法韵味。
我们侯外庐学派有独特的学风,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反映侯派的学术思想著作很多,但书信体、语录体之类罕见。老先生《论学书信选》,我以为可以作为侯派在这方面的代表作。如同《论语》、《朱子语类》、《传习录》一般,自然亲切,内容涉及面广,讨论深入,言近旨远,意味深长。我们思想史专业的每位研究生,都应好好学习,虚心领会。《老子》有言:“虚其心,实其腹。”先生很重视此语,并常用以教导学生。将其中师兄、师姐们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老先生的回答当作对自己的回答,这样就等于直接向老先生请教。永远谦虚,虚怀若谷,不带偏见、成见地学习,才能有所得,肚子里才能积累真学问。
书出版后,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对社会大众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这样,就可以让中华优秀思想文化走进读者的心田,渗透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从而发挥积极作用。
正如光华师兄所言,新时代的新,在于释放活力、畅通血脉、参与世界。我认为,老先生讲的学习之道、为学之道,深合新时代的要求。即培养人才,提升学术生产力;传承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畅通血脉;学习理解西学,会通中西,这是参与世界的学术准备。相信老先生的《论学书信选》,和我们研究、传播的中华优秀思想文化一起,一定会成为推动祖国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正能量,帮助中华优秀思想文化阔步迈向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