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重庆销售公司 400010)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国有企业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在新的经济背景下,改变原来固定工资的模式,逐步向多元化工资模式进行转变,才能适应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因此,在向多元化工资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必须面临对人才或者说对员工实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来判断员工工作的效率和成果,最终直接影响其员工的工资。
第一,采取业绩对员工进行考核的方式,导向以及目标都十分明确,这种考核方式通过对员工一定时期内工作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考核。虽然这种考核方式操作简单,但是这种方式只考虑企业的生产效率或者只追求利益容易出现资源分配畸形的现象,给企业的长久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第二,综合绩效考核。这种考核方式的出现是为了弥补只考核业绩的不足。它需要根据不同工作的特点建立各自的指标,接着对不同的指标进行权重区分。这种综合绩效的考核方式解决了仅仅以业绩决定如何人才分配的不足,能够更加准备的评价员工的综合能力,使得绩效考核的结果更加合理、科学,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尽管国有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都逐渐改变自己的对员工的奖惩方式,但是很多企业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实现进行绩效改革的目标。比如说:虽然有些企业跟随着社会发展的潮流,在员工工资方面加重了绩效考核这一指标,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指标形同虚设,没有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指标设定的也不具备科学性,实行绩效考核对员工的工资没有起到任何幅度的变化,因此员工仍然无法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使得进行绩效考核的目标难以实现。
自古中国就盛行人情社会,在国有企业中也不例外,在考核的过程中,执行者往往秉持着“老好人”原则,只要员工没有过激的行为表现,按时上下班,完成正常的工作量,都会得到千篇一律的考核结果;另外,虽然考核工作会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但是考核工作毕竟是有情有义的人来开展的,因此在考核中,难免会出现比较主观性的考核结果,比如说:跟某个同事的关系好,对他的考核结果就要好一些。所以,目前国有企业虽然开展了绩效考核工作,但是仍然存在考核结果千篇一律并且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不能给企业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提供有效地建议,也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国有企业开展进行考核工作是为了更加准确的评估人才各方面的素质,从而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最终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和利益。但是有的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考核的过程中,考核的内容太过单一,并且长时间不对考核内容进行调整,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比如说:国有企业一般会对员工是否按时上下班、请假情况以及工作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长久的考核,但是这些考核内容都十分固化,没有创新点也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那么就更加不能为企业掌握每一个员工的具体素质做出贡献。除此之外,很多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时候,其指标制定的不科学,比如说:很多企业会对工作完成量有一个基本指标,达到这个标准就算完成任务,但是这个标准有些企业制定的过低而有些企业又制定的过高,过高或者过低的标准都难以对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造成影响,太低的标准没有难度,过高的标准又都难以达成。
国有企业一定要对绩效考核的意义进行重新的认识,加大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影响员工的重视程度,才能使开展绩效考核具有意义。另外,在实施考核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各个部门工作的性质、员工的心理期望来制定任务标准,使得这些标准或者说标准背后蕴含的奖励能够吸引到员工的注意,这样员工才能够改变工作态度,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来。
国有企业需要根据目前的情况,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一方面要增加考核的内容,比如说:员工参加培训的情况,工作技能的水平等内容,这样才能够反映出员工身上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注重考核的连续性,员工的成长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因此,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要注重员工自身成长的情况,不能一味地比较员工之间的差别,这样不利于员工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所以,国有企业要建立一个内容丰富并且能够长期追踪员工成长的绩效考核体系。
总之,进行绩效考核是国有企业面对社会发展和市场挑战所做出的调整,其目的是改变企业员工工作态度不好、效率不高的现状,并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长久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才能帮助国有企业更加准确的掌握人才的具体情况,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分配,使企业的员工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取得更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