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的辨治(五十六)

2018-01-23 08:33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哈孝贤
天津药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血虚麻木气虚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 哈孝贤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哈小博

《麻木》

在中医典籍里,“麻木”的症状名称大约最初见于宋·许叔微《普济木事方》一书中。如该书“卷三”说:“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川乌粥法”;“治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牛蒡子散。”至于《内经》、《金匮要略》等经典中,有不少篇章都有关于“不仁”这一症状的记载,而无麻木之各。始《内经》说:“寒痹……时痛而不仁”;其不痛不仁者,荣卫之行涩,……皮肤不营(养),故为不仁。”《金匮》则有“肌肤不仁”、“身体不仁”、“痹不仁”、“皮肤爪之不仁”等等记载。所谓“不仁”,即皮肤顽麻,痛痒不知的意思,也即后世所谓之“麻木”。

麻木的表现,概言之是指肌肤、肢体发麻,甚至全然不知痛痒的症状;分言之,麻是指肌肉、皮肤发麻,状如虫蚁爬行其中,而非痛非痒的感觉;木,则是指肌肤木然而厚,不知痛痒的感觉。二者常同时并见,故合称麻木。临床多发生于四肢,或足趾、手指,也有见于面部一侧,或唇、舌等部位的。

麻木的症状,类似于西医的多种结缔组织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炎、硬皮病等)、营养障碍疾病(如脚气病等)、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肢端肥大症等)以及其他疾病(如急慢性感染、肿瘤)等,在疾病过程中所发生的多发性神经炎之周围神经损害的表现。此外,如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及高血压病引起的脑血管病变等,也常常以麻木为主症或兼症。在治疗方面均可参酌本文所介绍的辨治方药。

麻木的发生,以气血虚为本,寒湿痰瘀为标,临床常见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变化。兹简介如下:

一、气虚不运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血始行。若气虚则鼓动无力,血液运行迟滞,经脉、肌肤得不到气血的温养,从而出现麻木的症状。

气虚不运,责之在脾,关乎于肺,乃脾肺气虚使然。又因脾主四肢,故麻木多见于四肢。

二、血虚不荣脾能统血。统,即统摄、控制血液运行,使之不会外溢;脾又主运化饮食中的精微物质,使之化生气血。若脾虚,则不仅能引发出血,且能使气血化生乏源,从而导致血虚。又,肝能藏血。“藏”有贮藏、调节的意思。若肝不能藏血,以致血液外溢,也会导致血虚。血虚则筋脉肌肉失于濡养,遂能引发麻木症状。

血虚不荣,责之在脾,关乎于肝,其麻木多见于手足爪甲。又因血不上荣头面,故麻木也较多见于面部、唇舌。

三、风湿痹阻风湿之邪趁人体营卫之气不足而乘袭肌表,致使气血运行受阻,而出现麻木重着的症状,故有“风麻湿木”之说。《内经》说:“荣(即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意即在此。

四、痰瘀阻滞痰和瘀都是病理产物,一旦形成又会成为致病的因素。二者之中,尤以痰的变化为多,如就病因病证而言,有风痰、痰火、痰湿、痰浊、顽痰、宿痰、伏痰、痰饮、痰核、痰包、痰疟等等。无论因病生痰,或因痰致病,均与脾肺二脏有关。痰与瘀往往容易兼挟胶结,留于经络、关节、阻遏气血流通,久之形成麻木。

麻木的症状,首先要分辨为虚为实。一般新病多实,久病多虚;实证多由风寒湿邪或痰瘀所致,虚证则多由气或血虚,或气血两虚引起。麻木虽然合称,但麻是指发麻的感觉,而局部尚有一定知觉;木则是局部感觉消失。麻多属气虚,木则多因痰瘀阻滞;麻为木之渐,木为麻之甚,故麻轻而木重。麻虽属虚,但也兼有风痰之标实;木虽为痰湿瘀血阻滞,但病机是由气转血,实中有虚。

此外,还须辨别发病的部位。如上肢麻木不举的,多为风湿侵犯,或气虚夹痰;病在下肢者,则以湿邪为主,或为寒湿,或为湿热。若病在足部,两脚麻木,兼有局部灼热肿胀者,多为湿热下注。若头面麻或木而不觉疼痒者,多为气血虚,风邪乘袭,可兼见面颊抽搐,或口眼歪斜的症状。指端麻木,多为内风夹痰;口舌麻木,常因痰浊阻于络脉;周身麻木,则是营分阻滞,卫气不行。

以下就麻木常见证候的治法方药分述之:

一、气虚不运此证表现为手足麻木,如虫蚁爬行,气短乏力,倦怠喜卧,自汗恶风,易罹外感,纳少便溏,或大便初硬后溏,日数行,面色白,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弱等症状。

本证治宜补气固表,升阳除湿法,可选用黄芪益气防风汤(黄芪、炒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红花、防风、苍术)加减。如方中可重用黄芪并加党参以加强疗效。若兼阳虚而兼见四肢清冷、畏寒等症状者,加附子、干姜、桂枝等以振阳气;大便稀薄、食少纳差者,加白扁豆、赤石脂以健脾止泻;若夏季手指麻木,四肢乏力,困倦怠惰者,为热伤气阴,可用人参益气汤(黄芪、人参、白芍、柴胡、炙甘草、升麻、五味子)以益气敛阴。

二、血虚不荣血虚则经脉空虚,皮肉筋脉失于荣养,且不能上荣头面。临床可表现为手足麻木,形体消瘦,面唇淡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疲无力,少气懒言,爪甲不华,舌淡,脉细等症状。

此种证候应治以养血和营之法,可选用养血益气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党参、黄芪、鸡血藤、丹参、红花、秦艽)加减。若病位在手,加桑枝、蒺藜;病位在足,加牛膝、木瓜。若血虚感寒,麻木疼痛者,可用当归四逆汤(桂枝、白芍、当归、通草、细辛、大枣、甘草)加黄芪、红花;血虚兼风湿,麻木在上肢不举的,可用神应养真丹(四物加羌活、天麻、木瓜、菟丝子)化裁。

对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引起的麻木在头面、上肢,兼见面颊抽动、头眩晕等症的,可选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方,加地龙、桑枝莶草等以通络。若中年以上,形体肥胖之人中指、食指发麻者,多为中风先兆,可选桑枝膏丸(首乌、枸杞、归身、黑芝麻、菊花、白蒺藜、菊花、桑枝)以滋养肝肾,活血通络。

三、风湿痹阻症状表现为长期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麻木,阴雨天气则加重,或阵发性剧痛,局部喜暖畏寒。病程既久,往往关节屈伸不利,麻木不仁,疼痛反轻或消失。舌质淡,苔薄腻,脉沉细。若寒湿郁久化热,或湿热入络者,则见局部肿胀、灼热、疼痛、麻木、舌红、苔黄腻,脉细数或滑数等。

本证治宜祛风胜湿,活血通络为法,初期可选用蠲痹汤(羌活、独活、桂枝、桑枝、秦艽、海风藤、当归、川芎、乳香、木香、甘草)加减。病在上肢加姜黄、威灵仙;下肢加五加皮、木瓜、牛膝;偏于风者加防风;偏寒者加川乌;偏湿者加苡仁、苍术、防己。

寒湿化热或湿热下注,局部灼热、肿胀、活动不利者,可用三妙丸(苍术、黄柏、牛膝)合四物汤,加地龙、僵蚕、木瓜、鸡血藤、防己之类。

四、痰瘀阻滞麻木日久,木重于麻,甚者痛痒不知,舌有瘀斑,苔腻或滑,脉沉滑或沉涩。木感多局限于一处。

本证治以化痰活血为主,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丸加白芥子、竹沥、苏木等。

颜面麻木者,多属风痰,常用牵正散加白芷、防风、蜈蚣、钩藤等;口舌麻木多属痰火,可选二陈汤去甘草,加黄芩、黄连、天麻、瓜蒌仁、枳壳等。

猜你喜欢
血虚麻木气虚
麻木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血虚≠贫血
血虚≠贫血
浮生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