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融合式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8-01-23 07:51邓小辉李雪芬
农业经济 2018年8期
关键词:三生运营者景区

◎邓小辉 李雪芬

一、引言

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指导下的社会发展推动游客消费观念升级,进而促使游客的旅游方式从传统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方向转变,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由此应运而生。结合游客旅游消费方式及内容的变化趋势和休闲农业旅游内生性特点与功能来分析,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路径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籍由兼并与重组的方式来获取规模化经济效益;二是朝着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内涵生态及文化价值的方向发展,强化旅游产业与农村生产、生活及生态的有机融合,培育出精品化、特色化的乡村农业旅游产业。培育“三生”融合式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目的在于将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收益转变为建构“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的动力,使得“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可以为乡民们创造更多物质财富,更要为乡民们提供更多精神财富,更好的满足他们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故此,“三生”融合式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要点是将生产优质生态旅游产品定位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前置条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村民参与等多元方式,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发展路径,切实提升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内涵,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执行提供有力支撑。

二、“三生”融合式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肇始于1865年的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则诞生于1980年代后期,其中深圳市举办的“荔枝节”启动我国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引擎,在2000年后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当前已形成地域分布广泛、功能多元拓展的良序发展态势。我国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在历经萌芽期、成长期后,现已步入规范发展期。该时期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特点是融资来源多元化、旅游品牌特色化和旅游资源集约化。

(一)影响三生融合式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政治因素

继“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十八大党章后,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首提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以生态为导向的新发展观开始向包括休闲农业旅游在内的各次产业渗透。休闲农业旅游产业需强化“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维度间的有机融合,形成明晰且可操作的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而言,当前在该领域的最突出的“不平衡”就是休闲农业产业放纵式发展与原始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平衡,以及由此引致的人与自然的不平衡。强调“三生融合”以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新理念,正是针对这一痛点。

(二)影响三生融合式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因素

从需求层面分析,游客参与休闲农业旅游的动力包括物质需求动力和精神需求动力两个层面。其中,物质需求动力是产生于长期都市生活给游客身体造成的紧张感,迫使游客通过转换生存环境空间的方式来释放压力;精神需求动力则是来自于游客为逃避都市高频生活模式的需求,他们渴望找寻一处可以寄托其“精神世界”的心灵净土,而休闲农业旅游所提供的“乡愁情怀”氛围恰好可以满足游客回归“梦想精神家园”的需要。

从供给层面分析,休闲农业旅游的供给涉及到器物与文化两个层面内容,文化供给是休闲农业旅游的内核,器物供给则是其载体。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有效实施需以健全的旅游景观资源、设施设备及良好生态环境为前提,并基于此来设计特色化的生态旅游项目以满足游客需求。休闲农业旅游文化主要包括乡野自然文化、乡土民俗文化和独特生活方式等内容。这是游客产生下乡旅游欲望的精神目标物。但因长期浸淫在“城乡二元化”氛围中的乡民表现出消除二元化的强烈愿望,他们在从旅游产业获取增值收入后就采取技术手段来落实这一愿望,其直接后果是使得村居水泥化,原有乡土风貌消失殆尽,由此降低其旅游资源的内蕴价值和游客的旅游兴趣。

(三)影响三生融合式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因素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良序发展需要系统化保障因素来为其提供有力支撑,诸如产业政策、投融资渠道、专才培育、社区支持等因素可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供需各方的项目对接。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支持可促使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与地方产业发展重点方向相对接,助其依法降低投资成本与风险;政府可通过政策引导方式来规范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内容和方向,帮助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扩大游客与开发商的利益交集,避免因旅游开发造成的“公地悲剧”问题。投融资渠道畅通是保障乡村旅游开发资金充裕的前提,开放投资限制以促使投融资渠道多元化,创新性引入诸如BOT、PPP模式到农业旅游开发中,形成多方共建、共享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良好开发格局。农业旅游开发需要大批兼具农业、旅游、经营等交叉领域知识的专门人才,农业旅游项目运营者应摆脱“裙带资本”发展观,采取开放态度大力吸引外部人才,以高素质人才来确保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高质量运行,做到“乡土”但人不土,以此增强高端游客的旅游意愿。社区参与则可基于景区居户利益来遏制旅游企业的唯利行为冲动,将居户意见引入乡村旅游景区开发决策中,切实维护居户生活秩序和景区生态品质。

三、“三生”融合式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一)融入农户“生活”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体验设计

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体验化系指对休闲农业旅游产品进行体验化改造,将游客心理与行为活动设计到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中,从而增进游客的参与程度和消费体验价值,进而增加消费者的重复消费频率。

山区农业旅游项目运营者可以针对其所掌握的优质林业资源来设计“森林穿越三维公园”旅游产品。山区农业旅游项目运营者可在森林资源的高维空间可以深入开发以“树冠旅游“为题材的旅游项目,在中层空间可开发以“森林拓展”为题材的旅游项目;在开发森林地面旅游空间时,经营者可打造“森林度假营地”、“森林氧吧”、“林下生物采摘”等系列旅游项目,将森林资源与休闲度假、体育旅游、健身旅游等项目进行纵深整合,实现“林上栖息、林中穿越、林下游憩”的三维生态旅游空间全面开发。

平原农业旅游项目运营者可以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农田、果园、渔业资源来开发田园生活式生态旅游项目。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旅游景区可以实施“创意景观种植”旅游项目,运作者可开辟创意化种植示范基地。农户在基地内的种植活动需接受运营者指导,按规定的农作物种植品类、种植空间布局,在农田上绘制天然色彩、艺术构型的农地景观。对有果树种植优势的农业旅游景区,运营者可开发“瓜果采摘”体验旅游项目。

(二)融合景区“生态”的休闲农业旅游环境保护措施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以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做优为前置条件的。保护生态观光农业的生态环境是维系传统村落及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在循环型农业旅游产业领域,休闲农业旅游景区运营者需重视对村落周边原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引导景区农户重视发展循环农业经营模式,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施药时空范围,优化村落内畜禽养殖空间布局,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等分布式能源技术。在农业旅游逆向物流方面,休闲农业旅游景区运营者需提升对景区内产生的旅游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的能力,建构起适合景区生态特点的农业旅游产业逆向物流体系,回收部分旅游废弃物的再生价值。在“村景融合”方面,休闲农业旅游景区运营者需要结合乡村传统空间布局结构来打造突出生态优势的乡土景观环境,依托乡村的既有山体、农田环境和水资源,以乡土植物为绿化植物,同时要确保乡村景区内部的生态多样性;景区村落的建筑材料要尽量采用“青砖、土瓦”等乡土原生建材,并辅以石材、木材、竹材等生态建材,推动生态系统物质流与人类社会物质流的均衡对流。

(三)融进农业“生产”的休闲农业旅游价值链条拓展

休闲农业旅游的本质是以乡村既有的农林牧渔等农业资源为基础来拓展农业旅游景观和农村生态空间的价值,将农业产业价值链条与农村生态价值链条相对接,由此打造从农业生产领域延展到农业旅游领域的“一产、三产”融合式产业价值链。休闲农业旅游与农业生产相融合的要点在于打造适合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并在传统游客目标市场范围外,重点开发商务型游客和知识型游客等新目标游客群。

针对商务型游客,景区运营者可建立以农业庄园为特色的商务型农家乐基地,依托丰富的生态农产品来为游客提供餐饮,利用原生态自然环境来为商务型游客打造良好的住宿、商务谈判场所,让游客在赏鉴馨然田园风光的过程中达成商业合作。此举在为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带来农业与旅游业收益的同时,亦令商务型游客获得额外的商业溢价收益。针对知识型游客,景区运营者可以开设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等景点,可设在城郊附近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展示诸如无土栽培型蔬菜花卉、程控微灌技术与节水技术、基质与水培等最新农业技术,并辅以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专业讲解师来为游客导游,进而增进知识型游客的知识价值。

猜你喜欢
三生运营者景区
公众号再增视频号入口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共享
浅析初中英语课如何融入“三生”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
浅析“三生”德育有效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