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火
黄瓜礼赞
◎辛 火
茅盾先生曾写过一篇散文《白杨礼赞》。白杨的高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人们学习的品质。而今天,一个不愿再提笔写作的我,要为黄瓜礼赞,而且要放声礼赞!
黄瓜,最早叫胡瓜,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种子。为国为民做点好事,人们会永远记得。张骞的贡献已载入史册,刻在老百姓的口碑中。后来因为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胡瓜改为黄瓜。掐指算来,黄瓜已伴我们二千多个春秋。哪种蔬菜有她对我们的忠贞和奉献啊!
黄瓜极为普通,家喻户晓,没有享受到上等蔬菜的尊贵。黄瓜又极为伟大。她是大众菜中的大众,又在大众菜中与众不同。黄瓜之美在于色,细腰素妆,头上扎一朵金花,翠嫩婀娜。黄瓜之美在于用,花可入菜,嫩尖也可入菜,瓜可生吃,又可熟食,汁可饮用。美味佳品,清香可口。尤其美容护肤,人人皆知。脸上贴上几片黄瓜,便可达到补水的效果。还有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等等,不再一一列举。然而,她却从不争名,也不争利,品质高贵,肃然起敬。现在的黄瓜已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据专家介绍,世界上的黄瓜有2O00多个品种,110多个大类。这两年,我们建起了一个黄瓜小镇,给了黄瓜一个真正的“家”,让她得到更多的尊重。在这里,110多大类黄瓜俱可看到,堪称黄瓜的联合国。黄瓜酒坊、黄瓜果蔬、黄瓜食府、黄瓜美容体验坊、黄瓜酱菜厂、黄瓜博物馆……一二三产在这里实现高度触合。小黄瓜成为小镇的主人。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本是农民祖祖辈辈生存生活之道。然而,瓜农为了保证早市上黄瓜的新鲜,每天却要数着星星到瓜棚打理瓜秧和采摘。日光大棚闷热潮湿,瓜秧划到皮肤上痕迹斑斑,瓜农的手和环卫工人的手同样让人感动,那是一双虽不细嫩,但却无比坚强的劳动者的手。每天当太阳冉冉升起,一担担一筐筐鲜美的黄瓜便送到了市场。然而,年复一年,黄瓜却增产不多收。卖黄瓜要贴外地牌子,规模也不大,更谈不上产业化。做为省级贫困县和传统蔬菜种植县,这是一个大问题。富民必先扶产业。先扶哪个产业?在馆陶,黄瓜已有三十年历史,三十年来从没有出现过风险,收益也相对较高。于是,县里提出用三年时间打造全国优质黄瓜基地县。一场黄瓜扩规模创品牌的攻坚战开始了。三年过去了,汗水没有白流,“馆青牌”黄瓜成为名牌,成为我们的骄傲,全县种植面积也增加了几倍。成了名牌,黄瓜价格也高了,仅此,小镇的黄瓜一年就要多卖二千万元。家家户户当年成了十万元户。小镇不仅没有外出打工的,还用了不少外来务工的。黄瓜小镇也吸引了国内外的眼球,一批批游客纷纷走进小镇,品尝小镇黄瓜的鲜美。
我喜欢上了黄瓜。她让我有了成就感。我常把她比喻成孩子,到处炫耀她的出生。爸爸好,妈妈好,保姆好。爸爸,是国内最权威的黄瓜研究所。妈妈,是我们脚下这块土地。几年前研究所相中了这块土地,结为姻缘,生了孩子。而保姆勤劳而智慧。黄瓜是个精细活儿,她的发展壮大得益于馆陶有大批熟悉黄瓜习性的农民。
我写了一首歌,叫《黄瓜新娘》。刻画了一个刚过门的新媳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当看到婆家温室大棚一排排一行行大大小小的黄瓜充满着生机,心中暗暗私语:“娘家放心婆家旺”。黄瓜就是福,就是喜,就是希望,而这正是所有瓜农的心声!黄瓜之美,美在外表。黄瓜之美,美在内心,黄瓜之魅,美在朴实无华。
小小黄瓜,为你礼赞,为你祝福,为你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