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欣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所谓“农业不牢,地动山摇”,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中央对农业工作高度重视,我国农业小微企业(以下简称:农业企业或农企)在目前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明晰产权、明确权责、管理科学,实行科学经营。农业企业规范的经济行为都依据先进的财务管理,尤其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规范与完善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对于其适应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的要求至关重要。
农企会计是典型的行业会计,从事农林牧渔业及以其为依据的农工商综合经营,所以在生产运营、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相较于其他行业有其自身特点:
(一)主要特点。1.土地及相应基础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第一生产资料。2.农业生产有其季节和地域属性,导致农业企业的生产时间与生产周期可能会受影响。3.企业生产中相当一部分阶段性产品可以作为劳动资料进行转化,部分产品可作为资源循环投入生产。4.农业的各个细分领域之间存在相互借力的关系,从而要求企业管理上要实行多方面经营、全方位发展的经营思路。5.国家政策支持鼓励农民组成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突出特征。1.财会涉及内容繁多。农业企业经营由于多元而涉及多种产品,因此要求财务管理不能仅局限于企业实际经营的情况,更要贴近各自行业的特点,单独核算各自行业的费用成本与经营收益并列出各种非生产性的开支。2.管理机制复杂。农企采用多种经营与双层经营结合的体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依托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搭建了统一生产运营的生产服务组织等,由此带来了财务管理机制的复杂性。3.核算方法多种多样。现有情况农企生产组织过于分散,经营管理自由度大,导致会计核算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
农企财务管理主要包含3个方面,即筹融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分配管理,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企业的壮大,财务管理工作在以上3个方面不断加强,但仍有诸多问题急需解决。
(一)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目前农企的会计核算与《企业会计制度》及农业相关方面的会计准则比较起来有缺陷的地方比较多,尤其是“营改增”的税务改革背景下,农业企业在执行财政部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方面有不到位的地方,会计信息和核算质量无法保证。一些农业企业管理基础不到位且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加之财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甚至一部分不具备从业资质,例如会计分工不清,会计和出纳一人包揽,从而造成账目出错、账物不符,还有的企业固定资产核查、会计原始记录凭证、定额管理等基础管理缺失或虽有制度规定但也形同虚设,以至于有的企业成为管理“三无”——无收支计划、无正规审批手续、无领报制度,财务管理成为空谈。
(二)财务管理与经营目标脱轨。财务管理工作中重点是加强内部管理、精细化会计核算和严控成本,是进行财务反馈、监管、决策三项工作之基础。在企业战略及经营目标的制定方面均需要根据精准的财务数据进行制定,同时在对企业运营情况进行掌控时财务数据也是重要的指标。
(三)监管缺位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由于监管问题使会计核算方面存在信息失真。一方面,由于农企的生产经营受自然原因影响导致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很难进行有效控制和全程监管,这也导致会计计量与记录无法完全准确。另一方面农业小微企业中主要是农户、家庭农场等,其完全自主占有与自由支配上交完承包任务后剩余的部分,而反映生产活动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对该类群体并没有利害关系,导致无法制约。
(四)没有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案。很多农业企业没有施行财务电算化并且没有按照国家会计法规要求设置账户、核算公司经营状况,同时会计报表没有真实反映企业一定生产周期内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使得管理层无法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并进行科学决策,甚至出现根据领导意愿做假账的情况。
(五)成本意识弱化和成本管理欠缺。成本是财务管理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现在相当一部分农业企业对于可控成本没有认真对待,不可控成本更是居高不下,还有一些农企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不能合理确定资金结构,或盲目上新或重复引进,导致资金规模过大或投资周期过长,造成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或负债率过高。
(一)提高财务人员专业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农企的财务管理正经历由传统的记、算、查账的报账阶段到经营前预算、经营中监控、经营后回馈并督促改进的闭环管理过程,把财务工作“镶嵌”到生产运营各环节中,人、财、物、资源、信息等各方面要深入融合到财务的预估、分析、决策、预算、平衡、控制的各项职能中,这就需要企业拥有一批“德艺双馨”的财会人员。企业应当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在不断的培训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培训过后财务人员都要接受考核,只有考核通过了才能回到岗位上继续工作。[2]严格财务制度、遵循企业价值规律是不断创造农企财务管理新境界和实现经济效益永续增长的根本。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如报销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成本分析制度、工资制度和福利制度,同时要规范各种财务行为,保证财务战略和财务规划的实施。[3]
(二)端正财务管理理念,财务分析工作精准化。财务管理是企业运营资金安全的保障,财务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活动相互配合才能解决如何平衡研发投入、短期盈利指标和长期规划发展等问题,应注重平衡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的关系并落实到企业各部门及生产、销售、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等具体环节,把经营目标转化为管理标准,否则单纯从财务部门角度的短期 “增收节支”对经营目标的实现将百害而无一益。通常采用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为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有关多方了解企业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提供信息或依据。[4]
(三)加强外部监管,规范会计报表审计工作。农业企业存在的严重财务问题就是会计报表失真,为有效防范此类情况进而提高会计报表质量,重要的是加强外在会计监督,规范会计报表审计工作。为此应建立起“三监合一、三审分离”的机制,即依法实行报表审计制度,同时做好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企业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分离。[5]其中,农企应内设审计机构,内、外部审计兼顾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国有资产不受侵犯。从现在来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应以信息化为主,通过信息技术改善企业基础工作,实现规范化基础财务工作,为提高企业财务办理水平打下基础。[6]
(四)完善审批程序、做好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财务管理重点是企业资金管理,做好审批程序、把资金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农企应实行资金统一管理审批制度,要求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并按时将企业的收支情况汇总反馈给各有关部门。2.强化资金集中管理,拒绝体外循环应将一切收入纳入财务统一管理,而对于支出则要求各部门依照部门预算和经费指标编制年、月资金支出预算表并严格执行。3.建立资金底限保障制度,在确保生产运营活动必需资金同步也要保障资金的安全,建立资金日清月结制度。
(五)进行预算规划管理,强化监管职能。预算管理是把控企业各种经费开支、保证企业财务平衡、实现业绩指标的重要手段,主要从两方面着手:1.将全部收支纳入统一预算管理以反映企业收支全貌,严控预算外支出并重点加强企业收入和建设预算,同等程度重视支出预算与项目建设预算收入的情况。2.预算细化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为指标层层分解,精准到企业部门及各个生产运营环节,把预算执行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员工薪酬和个人发展等挂钩。
(六)提升企业资产管理能力,调整财务构成。企业资产管理包括两方面核心内容:投融资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首先,为解决流动资金匮乏的问题就需要企业打造做好信用建设工作,融资渠道多元化。在企业融资管理中应按照三个原则办事:合理预测资金的需求数,科学限定融资规模,合理选择资金来源;其次,农业企业应率先明晰科学的计价方法,建立管控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体系。此外,还应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明确资金来源和对资金运用进行有效配置以达成资金发挥作用效果,确定科学的固定和流动资金的所占比例,加强对库存产品和各类账款的有效管理。
财务管理对于农企的发展尤为重要,要注重企业的资金需求和筹措、资本结构、股息策略等,梳理好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这两个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持续的努力让财务管理更好的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